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双塔头折臂下回转塔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759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塔头折臂下回转塔式起重机,归属于国际分类B66C类,特别适用于18层楼以下高层建筑及其配套的群体建筑施工.臂架由主副臂架铰接组成,当主臂架变幅时,副臂架折叠,载重小车在其上水平运行,增加了起升高度.双塔头与塔身顶端联结,由主副塔头及其顶上的滑轮,并用连杆连接构成双塔头结构,加强和改善了塔头受力情况,方便地装拆臂架及限制主臂架的最大仰角,本机采用下回转式,主机可以整体拖行转移工地.(*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用轻型塔式起重机,归属于国际分类B66C类。目前应用较新的有二种形式的塔式起重机1.下面转塔身可伸缩的起重机(J8209A/45,☆BE-868-772);随着上伸缩塔身向上伸出,吊臂通过钢丝绳及滑轮系统,从折臂状态展出,塔身和吊臂都各由两节组成,塔身可伸缩,吊臂可折叠,这种起重机,塔身伸缩可增加起升高度,吊臂折叠可减小整机运行长度,但不能增加起升高度。装拆和转移工地灵活,但起重能力较小。2.上回转折臂塔式起重机(B66C-23/42,DE2435-592)动臂由主、副两节臂组成,主臂可变幅,副臂可折叠,增加了起升高度,小车仍可在副臂上水平运行,这种形式的起重机,装拆和转移工地较费工费时。下回转塔式起重机,轻便灵活,但起重能力和起升高度不大。上回转塔式起重机,起重能力和起升高度较大,但自重较大,装拆和转移工地较难。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二种形式的缺点,设计一种有较大的起重能力和起升高度,但自重较小,装拆和转移工地较易,特别适合常见的16~18层楼的高层建筑及其配套的群体建筑施工的塔式起重机,目前这种起重机尚没有。设计方案及组成一种臂架由主副两节臂架铰接,可以水平工作,主臂架根据需要可进行变幅,在任意位置工作,副臂架折叠,载重小车在副臂架水平运行,起升高度和工作幅度较大。采用下回转形式,整机重心低,工作平稳,塔身工作受力好,主机可整机拖行,装拆和转移工地方便灵活的塔式起重机。为此,还必须设计一种能利用起重机自身的工作机构,进行起重机装拆,由主副塔头联结而成的双塔头机构。双塔头折臂下回转塔式起重机,主要由底座(1)、转台(2)、主变幅机构(3)、起升机构(4)、回转机构(16)、行走机构(17)、塔身(5)、双塔头和臂架等组成。塔身(5)由上、下、中几段组成,塔身(5)根据高度需要可增加或减少。双塔头联结在塔身(5)顶端,由主塔头(7)、副塔头(6)及其顶上的滑轮(23)、(24),并用连杆(18)联结,构成双塔头结构(简称双塔头)。以增加其刚性和承载能力,改善塔头的受力情况。臂架装在塔身(5)顶部,臂架由主副两节臂架组成,主臂架(9)根据需要可变幅,副臂架(10)折叠,载重小车(14)在副臂架(10)上水平运行。塔身(5)、主臂变幅机构(3)、起升机构(4)和回转机构(16)均装在下面的转台(2)上,并与转台(2)一起回转。本专利技术的塔式起重机,由于采用双塔头、折臂和下回转式,具有如下优点1.双塔头结构,可减少起板和工作时,塔头部分的应力,一般单塔头,安装和工作应力都很大。副塔头(6)单独支承起升拉绳(15)及有关的滑轮,不仅改善了塔头的工作应力,而且可以方便地装拆臂架,副塔头(6)还可限制主臂架(9)的最大仰角α,防止其后倾危险;2.采用折臂,可以增大起升高度和工作幅度,兼有压杆式和水平式臂架的优点;3.下回转式,主要机构大都布置在整机的下部,重心低、工作平稳。主臂变幅滑轮组的合成拉力及绕到起升卷筒的起升绳拉力,能自动平稳吊重的力矩,改善了塔身的受力情况,相反,上回转式却没有这些优点;4.利用自身的工作机构,进行装拆,主机可以整体拖行,转移工地,轻便灵活;5.本机自重小,起升高度和工作幅度大,能满足18层楼以下的高层建筑及其周围的群体建筑施工,相反,同样高度的其它下回转塔式起重机,只能达到12层楼以下的建筑施工。目前能满足16~18层楼建筑用的轻型起重机尚没有。附图说明图1正视图。主臂架(9)和副臂架(10)在水平位置,即在最大幅度的作业位置。 图1A部为塔身起板状态。 图1B部为臂架安装状态。 图1C部为臂架折叠状态。主臂架(9)与水平面夹角α,即仰角α可在需要的工作范围内调节,改变工作高度,副臂架(10)仍保持水平位置。 图2双塔头结构正视图。 附图2为双塔头的实施例。 主塔头(7),由四根柱构成桁架结构,四根柱的顶端集合在一点,构成锥形塔头,其上装有滑轮(23)。副塔头(6),也由四根柱构成桁架结构,四根柱的顶端集合在一点,构成锥形塔头,其上装有滑轮(24)。由主塔头(7)、副塔头(6)及其顶上的滑轮(23)、(24),主副塔头用连杆(18)连接构成双塔头结构(简称双塔头),双塔头与塔身(5)顶端联结。后撑杆(20)一端与塔身(5)铰接,另一端装有主臂拉绳导向滑轮(22),通过拉绳(19)与主塔头(7)连接。后撑杆(20)中间装有一个起升拉绳导向滑轮(21)。起重机转移工地时,后撑杆可以倒向主塔头(7),减小空间高度。 结合附图1对实施例进一步描述。 主机,包括底座(1)、转台(2)、主变幅机构(3)、起升机构(4)、回转机构(16)、行走机构(17)、塔身(5)和双塔头等,由牵引汽车拖到工地。组装好塔身,将起升机构(4)和主臂变幅机构(3)的钢丝绳绕在塔身上,并将主臂变幅拉绳(8)以铰销(C)销在塔身(5)上,如图1A部所示。先将塔身(5)与平台用铰销(a)连接,开动主臂变幅机构(3),将塔身扳起,插上铰销(b),使塔身保持竖直。以铰销(f)、(g),组装好主臂架(9)和副臂架(10)、载重小车(14)、撑杆(12)、副臂拉杆(13)以及拉杆(11)等,都装到主副臂架上,并将拉杆(11)临时系在主臂架(9)的根部。穿绕好起升钢丝拉绳(15)及载重小车水平移动钢丝绳(图中未画出)开动起升机构(4),将主副臂架从地面升到如图1B部所示状态。插上铰销(d),主副臂架即牢固地搭架在塔身(5)上了。将主臂变幅拉绳(8)从塔身上移到主副臂架上,并以铰销(e)销在主臂架(9)上,开动主臂变幅机构(3)将臂架起升到略高于水平位置,将拉杆(11)与主塔头(7)以铰销(h)销住。放平臂架,撤下铰销(f)臂架即在水平位置装好了。起重机也就可以在水平臂架位置工作了,如图1所示。随着建筑物升高,开动主臂变幅机构(3),通过主臂变幅拉绳(8),将主臂架(9),举升到某个角α(即主臂仰角α),根据高度的需要,主臂架(9)可以在需要的工作范围内调节α角,副臂架(10)折叠,载重小车(14)可在副臂架(10)上水平运行,以较高的高度工作,可达到18层楼的建筑施工,如图1C部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塔式起重机,特别是双塔头折臂下回转塔式起重机,其上装有塔身(5),臂架装在塔身(5)顶部,当主臂架(9)变幅时,副臂架(10)折叠,塔身(5)、主臂变幅机构(3)、起升机构(4)和回转机构(16)均装在下面的转台(2)上,并与转台(2)一起回转。其特点是:双塔头,由主塔头(7)、副塔头(6)及其顶上的滑轮(23)、(24),主副塔头用连杆(18)连接构成双塔头结构,双塔头与塔身(5)顶端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塔式起重机,特别是双塔头折臂下回转塔式起重机,其上装有塔身(5),臂架装在塔身(5)顶部,当主臂架(9)变幅时,副臂架(10)折叠,塔身(5)、主臂变幅机构(3)、起升机构(4)和回转机构(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元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