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06561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创面修复材料由生物活性玻璃、硝酸银、抗生素和可降解聚合物加水复合制备而成,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为:生物活性玻璃7~14份,硝酸银0.5~0.7份,抗生素0.2~0.6份,可降解聚合物15~25份,去离子水80~16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负载银离子和抗生素,其中,银离子、抗生素各自都有杀菌性能,此外银离子可以通过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和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抗生素更易进入细菌而发挥协同作用,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可以解决现有创面修复材料容易粘附细菌导致感染进而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材料领域,涉及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治疗创面的修复材料有很多,但在创面渗透吸收,促进血管生长,并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斑痕形成方面有待改进,特别是对痔疮、烧伤、糖尿病性溃疡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难愈合创面,医治效果更差,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发现,生物活性玻璃具有一定的细胞和基因激活作用,不仅能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与骨组织形成化学键合,还能与软组织结合,促进皮肤的再生——正是根据这一特性,人们又开发出能够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生物活性玻璃修复材料。多种以其为主要活性成分外用医用辅料如肌肤生、德莫林等已得到使用,初步研究显示,这类产品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生物活性玻璃的修复材料具有十分优异的生物活性,在组织修复和替代方面的应用日趋临床化,但是近年来的很多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玻璃与人体组织接触时,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蛋白膜,很容易粘附细菌,继而生长繁殖发生严重感染,从而导致创面难以愈合。因此,研发具有抗菌性能的生物活性玻璃,使治疗修复和预防感染合为一体具有很重要的医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生物活性玻璃、硝酸银、抗生素和可降解聚合物加水复合制备而成,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为:生物活性玻璃7~14份,硝酸银0.5~0.7份,抗生素0.2~0.6份,可降解聚合物15~25份,去离子水80~160份。上述方案中,所述生物活性玻璃的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为:50~55份硅酸钙,5~15份磷酸氢钙,5~15份磷酸氢二钠和35~40份硅酸钠。上述方案中,所述生物活性玻璃的粒径为20~100um。上述方案中,所述抗生素为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中的一种。上述方案中,所述可降解聚合物为质酸、壳聚糖、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两种混合时为任意比。上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称取50~55份硅酸钙,5~15份磷酸氢钙,5~15份磷酸氢二钠和35~40份硅酸钠,在1250~1300℃的温度下制成均匀的熔体,冷却、粉碎后即得生物活性玻璃;(2)银负载型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称取生物活性玻璃7~14份,硝酸银0.5~0.7份,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在40~60℃下搅拌反应4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银负载型生物活性玻璃;(3)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的制备:称取80~160份去离子水,向其中加入步骤(2)制备得到的银负载型生物活性玻璃、0.2~0.6份抗生素、15~25份可降解聚合物,搅拌均匀、脱泡后得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本专利技术所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是采用生物活性玻璃、硝酸银、抗生素、可降解聚合物加水制备而成。其中,银离子、抗生素各自都有杀菌性能,此外银离子可以通过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和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抗生素更易进入细菌而发挥协同作用;生物活性玻璃在皮肤创面可以促进创面生长,并可作为成膜交联剂,实现皮肤愈合;同时生物活性玻璃、可降解聚合物都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可以促进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增加,抑制胶原纤维组织挛缩。此外,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得到的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以复合水凝胶的形式存在,生物活性玻璃、银离子、抗生素均匀分散在产品中,不容易团聚或沉降;同时,抗生素被可降解聚合物包裹,能实现产品在治疗过程中可控缓慢释放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负载银离子和抗生素,其中,银离子、抗生素各自都有杀菌性能,此外银离子可以通过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和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抗生素更易进入细菌而发挥协同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可以解决现有创面修复材料容易粘附细菌导致感染进而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所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以复合水凝胶的形式存在,解决了生物活性玻璃粉末不易固定,且难以在创面涂抹均匀的问题;同时创面修复材料中负载有可降解聚合物,可降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直接附着在创面上,具有一定的成膜性和修复创伤作用,可以促进创面愈合生长,减少换药次数和疤痕生成;(3)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创面修复材料存在通透性太高,容易造成创面脱水,及机械性损伤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中,生物活性玻璃、银离子、抗生素均匀分散在产品中,不容易团聚或沉降;同时,抗生素被可降解聚合物包裹,能实现产品在治疗过程中可控缓慢释放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称取5g硅酸钙,0.5g磷酸氢钙,0.5g磷酸氢二钠和3.5g硅酸钠,在1250℃的温度下制成均匀的熔体,冷却、粉碎至20-100um即得生物活性玻璃;(2)银负载型生物活性玻璃粉末的制备:称取生物活性玻璃7g,加入含0.5g硝酸银的50g水溶液中,在40℃下搅拌反应4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银负载型生物活性玻璃;(3)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的制备:称取160g去离子水,向其中加入步骤(2)制备得到的银负载型生物活性玻璃、0.2g氯霉素、15g质酸,搅拌均匀、脱泡后得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实施例2一种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称取5.2g硅酸钙,1g磷酸氢钙,1.5g磷酸氢二钠和3.7g硅酸钠,在1250℃的温度下制成均匀的熔体,冷却、粉碎至20-100um即得生物活性玻璃;(2)银负载型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称取生物活性玻璃7g,加入含0.6g硝酸银的50g水溶液中,在50℃下搅拌反应4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银负载型生物活性玻璃;(3)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的制备:称取120g去离子水,向其中加入步骤(2)制备得到的银负载型生物活性玻璃、0.4g金霉素、20g壳聚糖,搅拌均匀、脱泡后得到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实施例3一种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称取5.5g硅酸钙,1.5g磷酸氢钙,1g磷酸氢二钠和4g硅酸钠,在1250℃的温度下制成均匀的熔体,冷却、粉碎至20-100um即得生物活性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生物活性玻璃、硝酸银、抗生素和可降解聚合物加水复合制备而成,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为:生物活性玻璃7~14份,硝酸银0.5~0.7份,抗生素0.2~0.6份,可降解聚合物15~25份,去离子水80~16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生物活性玻璃、硝酸银、抗生素和可降解聚合物加水复合制备而成,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为:生物活性玻璃7~14份,硝酸银0.5~0.7份,抗生素0.2~0.6份,可降解聚合物15~25份,去离子水80~1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玻璃的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为:50~55份硅酸钙,5~15份磷酸氢钙,5~15份磷酸氢二钠和35~40份硅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玻璃的粒径为20~10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生素为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创面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聚合物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暴峰高洁陈凯悦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沃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