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小型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7413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9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小型治疗仪,属于医疗器械相关技术设备领域。主要包括:贮药瓶,贮药瓶通过管路依次与蠕动泵、加热模块、贴敷单元、集液瓶、负压管道和吸液装置相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将用于连接蠕动泵和贴敷单元的管路部分包裹。本装置通过设计全新的结构,使其可以集冲洗、滴注和集液功能于一体,实现创伤面的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小型治疗仪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慢性病患病率的逐年增加,与之相关的压疮、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性溃疡等慢性创面也呈现出高发病率。创伤修复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难愈合创面的修复过程十分漫长。对于急慢性伤口的处理和治疗,早期大多仍采用绷带包扎的方法进行初步护理,形式单一。对于感染性难愈合伤口,往往采用纱布湿敷药物进行治疗,此种方法,换药频繁、换药时撕裂产生疼痛、敷药过程中妨碍正常活动,给医护人员带来负担并且给病人产生痛苦甚至减慢伤口的愈合速度。现有创面治疗方式中,常见的一种是滴注治疗。伤口治疗时使用一种液体(滴注液)冲洗伤口的方法被称作滴注治疗,这种类型的仪器也被称作滴注治疗仪。滴注治疗仪借助于液体冲洗对伤口进行治疗。与传统的伤口治疗相比,滴注治疗的显著优点是能够不用更换绷带且可持续使用滴注液进行冲洗。滴注液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在伤口停留一段时间,并且可以借助负压将其吸走。通过这种方式的滴注治疗能够有助于伤口的清创以及形成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的伤口环境。在伤口的滴注治疗时始终存在滴注液的配给问题。当输送滴注液的剂量不足时,冲洗效果将不能实现及愈合有效成分供给不足,这将不能充分地获得所预期的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而输送大剂量的滴注液会导致伤口绷带内部超压,会危害到伤口,并且会妨碍绷带在伤口处的贴合,增加更伤口受到损伤的可能,造成病人痛苦和人工成本等增加。现有的滴注液的量控制方法,例如通过导入滴注液并观察控制伤口敷料的隆起度等,有一定弊端。对滴注液中断时机的评估是通过使用者的主观观察来实现的,因此对于各种情况无法精确判断。同时现有滴注治疗仪大多对滴注液无温度控制,使得药液无法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或者控制方式较为不便,常见的方式是封闭容器加热,体积较大,不适用于小型仪器。常见的负压治疗仪的功能是伤口液体吸出和形成负压环境,对于药液滴注通常是通过将输液袋设置在高出吸附体的高度,利用重力使治疗液沿该冲洗管道流入吸咐体,不能灵活方便的实现治疗液的流量调节,且仪器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作为另一个弊端,现有的负压治疗仪在治疗过程中,其加热模块对输液管路进行外壁加热,而在冲洗模式下,药液的流速较快,所以就出现加热不充分的弊端,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中药在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感染性伤口方面因为其全面的治疗机理,合理的剂型优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复方黄柏液为国内首创的新型外科中药制剂,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优选成功的传统组方,是痈、疽、疮疡、外伤感染等溃疡化脓伤口的外用良药,以冲洗伤口、浸泡纱条塞入窦道或外敷等外用药途径。现代研究表明,复方黄柏液不仅具有抗菌、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神经系统保护的作用,而且在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及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强度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疗效。经临床实践已表明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迅速消除伤口红肿,促进脓性分泌物的消除,减少分泌物,加快糜烂面干燥及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愈合。基于上述原因,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配合复方黄柏液滴注的治疗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小型治疗仪。本装置通过设计全新的结构,使其可以集冲洗、滴注和集液功能于一体,实现创伤面的愈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小型治疗仪,包括:贮药瓶,贮药瓶通过管路依次与蠕动泵、加热模块、贴敷单元、集液瓶、负压管道和吸液装置相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将用于连接蠕动泵和贴敷单元的管路部分包裹。优选的,所述贴敷单元为VSD海绵和生物性贴膜。优选的,所述吸液装置为微型真空泵。优选的,用于连接加热模块和贴敷单元的管路为I型管路。优选的,用于连接贴敷单元和集液瓶的管路为Y型管路。优选的,所述I型管路和Y型管路的轴线不重合。优选的,所述加热模块被温度控制模块控制加热温度。优选的,用于连接蠕动泵和贴敷单元的管路包括位于两端的连接部及位于中间的分流部,所述分流部为多根导液管。优选的,所述加热模块具有与所述导液管相适配的加热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合创面的各种愈合理论(封闭愈合、湿润愈合、中药治疗等)并改进传统创面治疗的缺点而专利技术制作,实现中药(复方黄柏液)冲洗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起到保护创面、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作用,设备体积小、方便携带,可减少伤口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疼痛和医护人员负担。(2)具有温度控制功能。使药物到达伤口部位时治疗效果最佳,更适合伤口的愈合。(3)实时收集液体,便于检验,进行下一步的治疗。(4)治疗过程自动化,精确控制药物流量,愈合效果好。(5)将被加热模块包裹的管道设计为多根细管,提高了加热模块与内部管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药液加热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中:1.贴敷单元,2.蠕动泵,3.加热模块,4.温度控制模块,5.贮药瓶,6.药液阀门,7.药液连接管道,8.集液瓶,9.I型接头,10.Y型接头,11.引流管道,12.集液瓶出气孔,13.真空连接管道,14.吸液阀门,15.吸液装置,16.导液管,17.加热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小型治疗仪,其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VSD海绵和生物透性贴敷单元1、蠕动泵2、加热模块3、温度控制模块4、贮药瓶5、药液阀门6、药液连接管道7、集液瓶8、I型接头9、Y型接头10、引流管道11、集液瓶出气孔12、真空连接管道13、吸液阀门14和吸液装置15。其中,所述的蠕动泵2为有源电子设备,用于进行药液冲洗和滴注,是整个仪器的核心组件。贴敷单元1可选择为VSD海绵和生物透性贴膜,用于覆盖在伤口上的吸附体。药液连接管道7通过I型接头连接贮药瓶5,中间接入蠕动泵2;加热模块3以管道的形式安装在药液管外侧,用以加热流过的药液,温度控制模块4安装在加热模块3的一侧,用以实时监测当前温度,其控制部分用于设置加热温度;在贮药瓶5和蠕动泵2之间装有药液阀门6,用于启动/停止药液流出。仪器设置有用于产生负压并收集液体的集液瓶8,通过Y型接头10连接吸附体与集液瓶8的引流管道11;在吸液过程中,真空连接管道13一端接入集液瓶出气孔12,另一端接入吸液装置15;在真空连接管道13中间装有吸液阀门14,用以控制气体流动方向。所述蠕动泵2体积较小,旋转速度可调节,可使药液以不同速度均匀输送,满足冲洗和滴注的不同功能,药量可以根据流速进行精确控制。药液连接管道7用于连接I型接头9,另一端与来自贮药瓶5的管路接通,药液连接管道7使用蠕动泵专用软管。所述的温度控制模块4的核心为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当前加热模块的温度,温度控制器可设置所需加热温度并针对当前温度进行调控,保证加热温度稳定。所述的集液瓶8密封性好,出气孔通过真空管道接入蠕动泵2,通过气体流通在瓶内形成负压,完成吸附体内液体吸出和产生负压过程,吸液速度和负压大小可根据转速进行调节。所述的加热模块3为管道加热装置,以套管的形式安装在输液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小型治疗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小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贮药瓶,贮药瓶通过管路依次与蠕动泵、加热模块、贴敷单元、集液瓶、负压管道和吸液装置相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将用于连接蠕动泵和贴敷单元的管路部分包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小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贮药瓶,贮药瓶通过管路依次与蠕动泵、加热模块、贴敷单元、集液瓶、负压管道和吸液装置相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将用于连接蠕动泵和贴敷单元的管路部分包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敷单元为VSD海绵生物性贴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装置为微型真空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加热模块和贴敷单元的管路为I型管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承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汉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