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23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用曳引机中,制动器侧壳体与电动机侧壳体对置地固定于电动机侧壳体,在该电动机侧壳体内部设置有电动机。在贯穿该制动器侧壳体和电动机侧壳体并被固定的固定轴上,可自由旋转地设置有绳轮。一对制动臂的一端部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制动器侧壳体上,另外,在各个制动臂上设置有与制动轮的制动面滑动接触的制动靴。在制动器侧壳体内,在一对上述制动臂之间设置有制动弹簧,该制动弹簧对一对制动臂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在制动器侧壳体内,在一对制动臂的另一端部之间设置有电磁铁,该电磁铁抵抗制动弹簧的弹力吸引一对制动臂的另一端部,以使制动臂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用曳引机,其用于驱动绳索以使轿厢升降。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电梯用曳引机,公知有这样的曳引机由制动臂、制动靴构成的制动装置配置在绳轮的背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289954号但是,在这种电梯用曳引机的情况下,在分别维修检查绳轮和制动装置两者的情况下,必须从两面进行维修检查,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当曳引机配置在井道的壁面和升降的轿厢之间时,例如在与绳轮对置的壁面区域,必须设置向轿厢的相反侧突出的维修检查用空间。另外,在没有上述空间时,不能通过目视来直接确认绳轮的槽的磨损量和挡绳部件(rope latch)与绳索之间的间隙等,因此,作业人员需要使用专用镜从轿厢侧确认上述磨损量,然后使用专用测隙规来确认上述间隙,所以存在必须使用专用镜和专用测隙规来进行麻烦的绳轮维修检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曳引机,可以从与维修检查制动装置的方向相同的方向,通过直接目视来对制动装置和绳轮一起进行维修检查作业,在与绳轮对置的壁面区域,不需要设置向轿厢的相反侧突出的维修检查用空间,并且,使绳轮的维修检查作业变得容易。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用曳引机包括电动机侧壳体,在其内部设置有电动机;制动器侧壳体,其与上述电动机侧壳体对置地固定于上述电动机侧壳体;固定轴,其贯穿上述制动器侧壳体和上述电动机侧壳体并被固定;绳轮,其在上述制动器侧壳体内部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上述固定轴上;制动轮,其设置在上述电动机侧壳体内,并与上述绳轮一起旋转;一对制动臂,其一端部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上述制动器侧壳体上;制动靴,其设置在各个上述制动臂上,并与上述制动轮的制动面滑动接触;制动弹簧,其在上述制动器侧壳体内设置于一对上述制动臂之间,并对上述一对制动臂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电磁铁,其在上述制动器侧壳体内设置在一对上述制动臂的另一端部之间,并抵抗上述制动弹簧的弹力而吸引一对上述制动臂的另一端部,以使制动臂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用曳引机,可以从与维修检查制动装置的方向相同的方向,通过直接目视来对制动装置和绳轮一起进行维修检查作业,在与绳轮对置的壁面区域,不需要设置向轿厢的相反侧突出的维修检查用空间,并且,使绳轮的维修检查作业变得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曳引机安装在井道内的状态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在图1中的曳引机中制动装置处于释放状态的主视图,但在制动臂及其附近还包括局部剖切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2中的曳引机沿A-A线剖开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曳引机的俯视图。图5是图2中的曳引机的右侧视图,但在电动机侧壳体处还包括局部剖切剖视图。图6是图2中的曳引机沿B-B线剖开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图7是图2中的曳引机的仰视图。图8是表示在图1中的曳引机中制动装置处于制动状态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于相同、等同的部件或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曳引机3安装在井道1内的状态的结构图。在该电梯中,在井道1的壁面上通过梁2固定有曳引机3。在曳引机3的绳轮4上卷绕有绳索5。该绳索5的一端部通过轿厢侧反绳轮6与轿厢7连接。绳索5的另一端部通过对重侧反绳轮8与对重9连接。图2是表示图1中的曳引机3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的曳引机3沿A-A线剖开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在该曳引机3中,相对置的电动机侧壳体11与制动器侧壳体12相互固定在一起。在电动机侧壳体11和制动器侧壳体12的中心部固定有固定轴10。在该固定轴10上通过轴承13可自由旋转地设置有绳轮4。在绳轮4上连续地形成有凹状形状的制动轮(break drum)14,上述绳轮4具有沿其旋转方向形成的多个槽15,上述凹状形状的制动轮14沿径向延伸,并向轴线方向突出。制动轮14的最外周端面20相对于槽15位于电动机侧壳体11侧。在制动轮14的外周面上,沿绳轮4的旋转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固定有多个永久磁铁16。在制动轮14的外径侧,定子19与永久磁铁16对置地固定配置在电动机侧壳体11内。定子19由圆环状的铁芯17以及在该铁芯17上缠绕有导线的线圈18构成。另外,由永久磁铁16和定子19构成电动机。在制动器侧壳体12内,在以上述A-A线为中心线的对称位置上设置有一对制动臂22,该一对制动臂22可以以支承销21为中心自由转动。如图5所示,各个制动臂22在其中间部向电动机侧壳体11侧呈三角形突出。如图2所示,在该突出部贯穿有阶式螺栓(shoulder bolt)23,在该阶式螺栓23的前端部螺合有制动靴24,该制动靴24与制动轮14的内面侧的制动面25压接触。在制动靴24的与制动面25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半球状的凹部26。在制动靴24和制动臂22之间设置有球面状的垫圈27,该垫圈27可以相对凹部26滑动。在阶式螺栓23的头部28与制动臂22之间以压缩状态设置有线圈弹簧29。制动靴24通过该线圈弹簧29的弹力而被向制动臂22侧施力。如图3和图5所示,在绳轮4的正下方,设置有固定在制动器侧壳体12上的制动弹簧30。该制动弹簧30对一对制动臂22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另外,如图3和图5所示,在绳轮4的正下方,设置有固定在制动器侧壳体12上的电磁铁31。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绳轮4的附近,设置有一对L字形状的挡绳部件32,该一对挡绳部件32固定在制动器侧壳体12上,从而通过该挡绳部件32来防止绳索5脱离绳轮4的槽15。在上述结构的曳引机3中,通过向线圈18通电,在产生于定子19和永久磁铁16之间的电磁感应的作用下,制动轮14和与制动轮14一体的绳轮4转动。由于在该绳轮4上卷绕有绳索5,因此由绳索5悬吊的轿厢7被驱动而升降。当绳轮4旋转时,电磁铁31被通电并产生电磁力,如图2所示,电磁铁31抵抗制动弹簧30的弹力,吸引各个制动臂22的前端部。即,一对制动臂22分别以支承销21为中心转动,固定在制动臂22上的制动靴24与制动轮14的制动面25分离。另一方面,当切断向电磁铁31的通电时,来自电磁铁31的电磁力消失,制动臂22通过制动弹簧30的弹力而分别以支承销21为中心转动,使得制动靴24与制动轮14的制动面25压接触,制动轮14以及与制动轮14一体的绳轮4停止旋转。另外,从图5可知,由于制动靴24从制动臂22的转动面向电动机侧壳体11侧离开,因此,失衡负载作用于制动靴24,该负载可能直接波及到制动面25。对此,在制动臂22与制动靴24之间以一定的游隙插入垫圈27,通过该垫圈27来抑制在制动靴24的制动面25上的失衡负载。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曳引机3,由于构成制动装置的一对制动臂22、制动靴24、制动弹簧30以及电磁铁31配置在绳轮4侧,因此可从相同方向通过直接目视来对绳轮4和构成制动装置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维修检查作业,从而可以提高维修检查作业的作业性。特别地,由于曳引机3固定在井道1的壁面上,并使绳轮4面向在井道1内升降的轿厢7侧,因此,作业人员可以在较大的空间内进行维修检查作业,不需要在与曳引机3对置的壁面区域特意设置向轿厢7的相反侧突出的维修检查用空间。另外,由于垫圈27可以相对半球状的凹部26滑动,因此可以抑制从制动臂22施加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用曳引机,包括:电动机侧壳体,在其内部设置有电动机;制动器侧壳体,其与上述电动机侧壳体对置地固定于上述电动机侧壳体;固定轴,其贯穿上述制动器侧壳体和上述电动机侧壳体并被固定;绳轮,其在上述制动器侧壳体 内部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上述固定轴上;制动轮,其设置在上述电动机侧壳体内,并与上述绳轮一起旋转;一对制动臂,其一端部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上述制动器侧壳体上;制动靴,其设置在各个上述制动臂上,并与上述制动轮的制动面滑动接触 ;制动弹簧,其在上述制动器侧壳体内设置于一对上述制动臂之间,并对上述一对制动臂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电磁铁,其在上述制动器侧壳体内设置在一对上述制动臂的另一端部之间,并抵抗上述制动弹簧的弹力而吸引一对上述制动臂的另一端部,以 使制动臂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田康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