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53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能够有效地承受作用于局部的高负荷。该电梯轿厢由用于运送乘客以及物品的电梯轿厢室(1)和支撑该电梯轿厢室(1),并且沿着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的导轨移动的电梯轿厢框架(2)构成,其中,通过在电梯轿厢框架(2)的负荷支撑点,例如在构成电梯轿厢框架的纵向基座(2a1)的与防振构件(3)固定的固定位置上设置通过塑性加工而沿着负荷施加方向形成的伸出部分(5),能够在不增设特殊加固构件,不改变电梯轿厢框架(2)本身材料等的情况下,以应对作用在局部的高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适合于确保电梯轿厢框架等所应该具备的强度。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一般由用于运送乘客以及物品的电梯轿厢室以及支撑该电梯轿厢室,并且沿着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的导轨移动的电梯轿厢框架构成。此外,电梯轿厢框架所承受的负荷是不均匀的,其中存在所承受的负荷大于其他部分所承受负荷的部分。例如,电梯轿厢室的自重以及装载重量以防振构件为支撑点传递到电梯轿厢框架上,所以电梯轿厢的与防振构件固定的固定位置会承受很大的负荷。此外,在滑轮经由滑轮支承台而设置在电梯轿厢框架的下方,电梯轿厢室和电梯轿厢框架随着卷绕在该滑轮上的吊索的驱动而升降的下悬吊式电梯轿厢中,电梯轿厢室的自重以及装载重量转化成来自吊索的应力而作用在滑轮支承台上。为此,一直以来,通过在该等有很大的力作用在其上的部位增设加固构件以提高局部的强度,或者将材料本身改成具有更高刚性的材料,以确保所需的强度。可是,在上述增设加固构件的传统技术中,存在随着零部件种类的增加而使成本增加和电梯轿厢的组装作业变得繁琐等问题。此外,后者的采用不同材料的传统技术,其能够承受所作用的负荷,因此从这一点看是有效的,但是,其为了能够承受作用于局部的高负荷而需要改变整个构件的材料,所以存在成本增加以及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传统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能够有效地承受作用于局部的高负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的电梯轿厢具有电梯轿厢室以及支撑该电梯轿厢室,并且沿着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的导轨移动的电梯轿厢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框架的负荷支撑点上设置有在负荷施加方向上通过塑性加工而形成的伸出部分。根据具有如此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的电梯轿厢,通过对电梯轿厢框架的负荷支撑点实施塑性加工,并设置沿着负荷施加方向形成的伸出部分,能够在不增设特殊加固构件,不改变电梯轿厢框架本身材料等的情况下,应对作用在局部的高负荷。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的电梯轿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室与所述电梯轿厢框架之间夹设有防振构件,所述伸出部分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框架的与所述防振构件固定的固定位置上。根据具有如此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的电梯轿厢,通过在电梯轿厢框架的与防振构件固定的固定位置上设置伸出部分,能够在结构上应对作用在电梯轿厢框架的与防振构件固定的固定位置上的高负荷。并且,本专利技术第三个方面的电梯轿厢是一种下悬吊式电梯轿厢,其具有电梯轿厢室;支撑该电梯轿厢室,并且沿着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的导轨移动的电梯轿厢框架;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框架下方的滑轮支撑台;以及由该滑轮支撑台枢轴支撑,用于卷绕吊索的滑轮,所述电梯轿厢室和所述电梯轿厢框架随着所述吊索的驱动而升降,该电梯轿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滑轮支撑台上设置有在负荷施加方向上通过塑性加工而形成的伸出部分。根据具有如此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第三个方面的电梯轿厢,通过对滑轮支承台进行塑性加工,并设置沿着负荷施加方向形成的伸出部分,能够在不增设特殊加固构件,不改变电梯轿厢框架本身材料等的情况下,应对转变成来自吊索的应力而作用于滑轮支承台上的高负荷。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够通过对特定部分,也就是对电梯轿厢框架的与防振构件固定的固定位置和滑轮支承台等承受高负荷的部分实施塑性加工这一简单的方法来确保必要的强度,所以能够降低设备的成本,降低设备的重量,以及提高电梯轿厢组装作业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梯轿厢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电梯轿厢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与图4相当,是表示图1伸出部分的其他形状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是具有图6的滑轮支承台的电梯轿厢的主视示意图。图8是具有图6的滑轮支承台的电梯轿厢的侧视示意图。符号说明1,11电梯轿厢室2,12电梯轿厢框架2a,12a下部电梯轿厢框架2b,12b纵向电梯轿厢框架2c,12c上部电梯轿厢框架2a1纵向基座2a2横向基座3,13防振构件4,14吊索5,15伸出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轿厢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梯轿厢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电梯轿厢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与图4相当,是表示图1伸出部分的其他形状的图。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由用于运送乘客以及物品的电梯轿厢室1;和支撑该电梯轿厢室1,并且沿着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的未图示的导轨移动的电梯轿厢框架2;以及夹设在电梯轿厢室1与电梯轿厢框架2之间的防振构件3构成。此外,电梯轿厢框架2具有通过防振构件3而承受电梯轿厢室1的负荷的下部电梯轿厢框架2a;和垂直设立在该下部电梯轿厢框架2a上的纵向电梯轿厢框架2b;以及从该纵向电梯轿厢框架2b的上端延伸设置,并与吊索4连接的上部电梯轿厢框架2c。并且,如图1所示,下部电梯轿厢框架2a具有剖面形状例如大致为コ字形的一对纵向基座2a1以及设置在该等纵向基座2a1之间的多个横向基座2a2。并且,如图1的A部分以及图4所示,在电梯轿厢框架的负荷支撑点,例如电梯轿厢框架2的与防振构件3固定的固定位置上设置有通过塑性加工而沿着负荷施加方向形成的剖面形状为梯形的伸出部分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梯轿厢室1的自重以及装载重量以防振构件3为支撑点传递到电梯轿厢框架2上,所以电梯轿厢框架2的与防振构件3固定的固定位置,即图中A所示的位置上会承受很大的负荷。所以,如前所述,通过在构成电梯轿厢框架2的纵向基座2a1的位于防振构件3下方的位置上设置具有梯形剖面形状的伸出部分5,能够提高强度,以应对作用在局部的高负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对电梯轿厢框架2的承受高负荷的特定部分,也就是对电梯轿厢框架的与防振构件3固定的固定位置实施塑性加工这一简单的方法来确保必要的强度,所以能够降低设备的成本,以及提高电梯轿厢组装作业的效率。并且,通过在需要高强度的特定部位设置伸出部分5,而在承受较小负荷的部位实现薄板化,则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降低电梯轿厢框架2的重量。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伸出部分5的剖面被形成为梯形形状,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而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采用图5所示的剖面为圆形形状的伸出部分5a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是具有图6的滑轮支承台的电梯轿厢的主视示意图,图8是具有图6的滑轮支承台的电梯轿厢的侧视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包括用于运送乘客以及物品的电梯轿厢室11;支撑该电梯轿厢室11,并且沿着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的未图示的导轨移动的电梯轿厢框架12;夹设在电梯轿厢室11与电梯轿厢框架12之间的防振构件13;安装在电梯轿厢框架下方的滑轮支承台16;以及由该滑轮支撑台16枢轴支撑,用于卷绕吊索14的滑轮17。此外,电梯轿厢框架12具有通过防振构件13而承受电梯轿厢室11的负荷的下部电梯轿厢框架12a;和垂直设立在该下部电梯轿厢框架12a上的纵向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具有电梯轿厢室以及支撑该电梯轿厢室,并且沿着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的导轨移动的电梯轿厢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框架的负荷支撑点上设置有在负荷施加方向上通过塑性加工而形成的伸出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阳右小笠原刚岛田胜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