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166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具备防振机构(10),该防振机构(10)设置在轿厢架(7)与轿厢室(3)之间,用于将轿厢室相对于轿厢架进行定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防振机构具有用于对轿厢室相对于轿厢架的振动进行缓冲的缓冲材料(12)、固定件(15)以及基座(16)。基座上设有第一长孔(161d),固定件上设有第二长孔(151d)。通过插通至第一长孔以及第二长孔的固定用螺钉(17),能够将固定件固定成无法相对于基座进行移动。基座上安装有能够调节固定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调整用螺钉(13c)、以及能够调整固定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二调整用螺钉(13a、13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其具备用于抑制轿厢室倾斜和摇动的防振机构。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具备由上梁、下梁以及一对直梁组装成框架状的轿厢架,以及配置在该轿厢架内的轿厢室。轿厢架的下边设置有轿底支撑架。该轿底支撑架上设有防振橡胶,轿厢室的下部通过该防振橡胶被弹性支承。因此,轿厢室有时会朝其正面宽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产生倾斜或摇动。为了抑制这种倾斜和摇动,电梯轿厢至少在轿厢的上部具备防振机构。防振机构具有介于轿厢架与轿厢室之间的缓冲材料、以及与缓冲材料接触的防振件(防振配件)。缓冲材料以及防振件中的一个安装在轿厢架上,另一个安装在轿厢室上。通过改变防振件与缓冲材料的相对位置关系(即,通过改变两者的接触状况),能够调整轿厢室的倾斜。另外,通过改变防振件与缓冲材料的相对位置关系,也能够改变轿厢架与轿厢室的结合刚性。如果朝缓冲材料过度地推压防振件,即、如果轿厢架与轿厢室的结合刚性变得过高,则防振效果会降低,并且通过检测轿厢室的下沉而检测出的轿厢室载重量的检测精度也会降低。即,必须将防振机构调整为,轿厢室呈适当的垂直姿态且轿厢架与轿厢室的结合刚性也适当。该调整很麻烦。操作者为了进行防振机构的设置以及调整,必须进入已设置在井道内的轿厢室的轿顶板之上,在狭小的操作空间内进行操作。为了减轻操作者的负担,需要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设置和调整的防振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易于进行安装和调整的防振机构的电梯轿厢。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具备:轿厢架;轿厢室,配置在所述轿厢架内,且下端部弹性支承在所述轿厢架上;防振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厢架与所述轿厢室之间,用于将所述轿厢室相对于所述轿厢架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机构具有:缓冲材料,用于缓冲所述轿厢室相对于所述轿厢架的振动;基座,安装在所述轿厢室;以及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有朝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孔;所述固定件上设有朝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孔;通过插通到所述第一长孔以及所述第二长孔的固定用螺钉,能够将所述固定件固定成无法相对于所述基座进行移动;所述基座上安装有第一调整用螺钉以及第二调整用螺钉,所述第一调整用螺钉能够调节所述固定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二调整用螺钉能够调节所述固定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本技术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用螺钉以及所述第二调整用螺钉通过各自轴部的顶端推压所述固定件,由此能够调节所述固定件的位置。本技术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用螺钉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两侧,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一侧的所述第二调整用螺钉以及位于所述固定件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调整用螺钉能够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固定件。本技术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用螺钉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所述固定件的另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朝着与所述第二调整用螺钉推压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固定件。本技术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调整用螺钉螺合的第一螺母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调整用螺钉螺合的第二螺母部。本技术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在俯视观察时,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调整用螺钉以及所述第二调整用螺钉位于所述轿厢室的轿顶的面内。本技术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机构进一步具有防振件,所述防振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朝着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延伸的一对倾斜壁部,并且能够使该一对倾斜壁部同时与所述缓冲材料接触,所述缓冲材料安装在所述轿厢架以及所述轿厢室中的某一方上,所述防振件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缓冲材料相对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轿厢架以及所述轿厢室中的另一方上,所述固定件对所述缓冲材料以及防振件中的安装在所述轿厢室上的一方进行支承。【附图说明】图1是涉及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机构的俯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振机构的俯视图。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防振机构的俯视图。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防振机构的侧视图。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振机构的俯视图。图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防振机构的俯视图。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防振机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对涉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I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电梯轿厢I的整体。电梯轿厢I例如是用于搭乘乘客并在井道内移动的轿厢,其具备轿厢架2、以及配置在该轿厢架2内的轿厢室3。轿厢架2具有上梁5、下梁6以及一对直梁7。这些梁5、6、7被结合成矩形的框形状。电梯轿厢I例如通过安装在上梁5上的曳引钢丝绳(未图示)而被悬挂。下梁6上设有可载置轿厢室3的轿底支撑架8。在轿底支撑架8的四角处,设有由具有防振性的弹性体构成的防振橡胶9。轿厢室3载置于防振橡胶9上。因此,轿厢室3在防振橡胶9所容许的范围内,能够相对于轿厢架2发生位移。因此,如果不事先相对于轿厢架2对轿厢室3的上部进行限制,那么,当电梯轿厢I在井道内运行时,轿厢室3会振动(摇动)。另外,当轿厢室3内搭载有乘客或者货物时,轿厢室3会下沉。通过未图示的位移计测定该下沉量,由此能够检测出轿厢室3的载重量。如图1中由双点划线描绘出的箱体所概略性示出的那样,为了抑制轿厢室3相对于轿厢架2的倾斜以及摇动,电梯轿厢I具备多个、此处为两个防振机构10。由于这两个防振机构10的结构彼此相同,因此,对位于图1左上位置的防振机构10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2以及图3,对防振机构10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防振机构10设置在直梁7与轿厢室3的上表面(轿顶板上表面)3a之间。防振机构10具有一个缓冲材料12、调整用螺钉13a、13b、13c、防振件14、固定件15以及基座(base) 16。缓冲材料12例如由防振橡胶等具有缓冲性的弹性材料、例如合成橡胶(elastomer)形成。缓冲材料12通过螺栓(threaded bolt) 11固定在轿厢架7的朝向轿厢室3的表面上。防振件14在轿厢室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与缓冲材料12相对置。防振件14被固定件15支承。在图示的示例中,防振件14以及固定件15是通过对一块钢铁板材进行冲压加工(press working)(冲孔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的。也可以分别形成防振件14以及固定件15,之后再将二者结合。基座16安装在轿厢室3的上表面3a上。基座16对固定件15进行支承。防振件14具有位于两端的倾斜壁部14a、14b,以及位于中央的中央壁部14c。这些壁部14a、14b、14c是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板状体。在俯视观察时(即如图2所示),倾斜壁部14a相对于Y方向的倾斜角度为Θ a,倾斜壁部14b相对于Y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b。优选为角度0a与0b相等,例如为40?50度左右。在俯视观察时,倾斜壁部14a以及倾斜壁部14b朝着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倾斜壁部14a与倾斜壁部14b之间的间隔(X方向距离)随着远离中央壁部14c而增大。在俯视观察时,缓冲材料12作为整体大致为矩形或者梯形(在图示的示例中为矩形)。沿着水平面切断缓冲材料12而形成的剖面形状实质上相同,而与垂直方向位置无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具备:轿厢架;轿厢室,配置在所述轿厢架内,且下端部弹性支承在所述轿厢架上;防振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厢架与所述轿厢室之间,用于将所述轿厢室相对于所述轿厢架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机构具有:缓冲材料,用于缓冲所述轿厢室相对于所述轿厢架的振动;基座,安装在所述轿厢室;以及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有朝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孔;所述固定件上设有朝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孔;通过插通到所述第一长孔以及所述第二长孔的固定用螺钉,能够将所述固定件固定成无法相对于所述基座进行移动;所述基座上安装有第一调整用螺钉以及第二调整用螺钉,所述第一调整用螺钉能够调节所述固定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二调整用螺钉能够调节所述固定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芳贺和博加藤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