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87541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9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量子点材料为由2到4层ZnS壳包裹的Co:CuInS2,结构式为:Co:CuInS2@ZnS,Co在量子点内部以离子形式存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具有室温铁磁性Co:CuInS2核的制备;(2)在室温下注入Zn源,包裹适当厚度的ZnS壳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是单锅热分解法,过程简单、容易操作、原料供给方便、原料价格低廉,在一般的化学实验室均能完成,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量子点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稀磁量子点是通过将磁性离子与量子点结合,使其具备光学特性和磁学特性。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制备出自旋器件,而为了使自旋器件可以在室温下使用,制备出的稀磁量子点需要满足一个严苛的条件即在室温下具备铁磁性。而传统上制备稀磁量子的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基于Cd这类有毒性重金属来制备,二大多数无法实现室温铁磁性。因此制备出无Cd并具有室温铁磁性的稀磁量子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传统稀磁量子点含Cd且大多数不具有室温铁磁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其为由2到4层ZnS壳包裹的Co:CuInS2,结构式为:Co:CuInS2@ZnS,Co在量子点内部以离子形式存在。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无毒材料Co,Cu,In,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稀磁Co:C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为由2到4层ZnS壳包裹的Co:CuInS2,结构式为:Co:CuInS2@ZnS,Co在量子点内部以离子形式存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为由2到4层ZnS壳包裹的Co:CuInS2,结构式为:Co:CuInS2@ZnS,Co在量子点内部以离子形式存在。2.一种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无毒材料Co,Cu,In,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稀磁Co:CuInS2@ZnS量子点:在氮气环境下向正十二硫醇的DDT溶液中加入Co2+,Cu+,In3+,加热形成Co:CuInS2量子点核;然后再降低温度将Zn前驱体分散在Co:CuInS2核溶液中;随后再加热,直到ZnS壳层生长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u+,Zn2+,In3+,Co2+分别来自碘化亚铜(CuI),醋酸锌(Zn(OAc)2),醋酸铟(In(OAc)3),醋酸钴(Co(OAc)2);S源为:在加热下分解的正十二硫醇。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具荧光和室温铁磁性的无毒稀磁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Co2+,Cu+,In3+的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2:2,Co2+与正十二硫醇的DDT溶液的摩尔体积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雷申进徐淑宏崔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