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具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锅具,本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位于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散热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引导火焰走向的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散热层。本锅具散热层的设计能提高锅具的受热度,使锅具受热更加均匀,减少因锅具受热不均而产生的油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
技术介绍
锅具作为厨房中不可缺少的厨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作为饮食文化闻名于世的中国,锅具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通常,锅具都是依靠明火作为加热源,现有的锅具本身导热性较差,对火焰能量利用率低,同时,现有的锅具大多数在加热过程中受热不均,食材在被烹饪的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的油烟,导致食材的营养成分流失,大量的油烟亦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以改善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位于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散热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引导火焰走向的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散热层。—般家庭烹饪食物,都是使用天然气或者煤气作为燃料,由于天然气或者煤气产生的火焰中,外焰的温度和内焰的温度有较大的差别,加上传统的锅具的底部光滑均匀,经常会出现锅具受热不均的问题,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容易导致食物受热不均匀或者导致食物变糊,浪费食材。本技术提供的锅具设置有散热层,散热层表面设置的凹槽的形状和分布方式符合传统灶具产生的火焰的分布方式,当火焰接触到锅具的底部时,在凹槽的引导下,火焰均匀地分布在锅具的底部,使得锅具受热均匀,同时充分地利用了火焰的能量,增加了锅具的受热度。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呈弯曲的条状。凹槽为弯曲的条状,火焰在接触到凹槽时,被多个凹槽分离,并均匀地分布在条状凹槽内,由于凹槽呈弯曲状,火焰在锅具的底部沿凹槽的方向做螺旋状的运动,火焰做螺旋状的运动,使得火焰与锅具接触的部分温度的差异变小,火焰与锅具接触面积更大,达到使锅具受热均匀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被所述外层包裹,所述散热层设置于所述外层的外侧面的底部。锅体包括内层和外层,使锅体的耐用性更强,配合散热层的设计,使得本锅具导热快捷、均匀,热效率高,避免了传统单层锅具容易烧糊穿底的问题,同时,内层和外层的设计使得本锅具的蓄热能力得到加强,能够持久锁住热能,在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高温,对食材持续加热,节约能源。进一步地,所述锅具还包括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设置于所述锅体的外侧面。在某些烹饪过程中,需要人们稳住锅体,防止锅体滑动,为了防止锅体受热后烫伤人体,本锅具设置有第一手柄,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手柄稳住锅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包括安装部和隔热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锅体的外侧面,所述隔热部套设于所述安装部。由于第一手柄固定在锅体的外侧面,当锅体受火焰加热时,与锅体连接的第一手柄亦会被加热,为了防止第一手柄在长期的过程中变热烫伤人体,将第一手柄设置为安装部和隔热部,安装部用于固定于锅体,隔热部用于隔绝热量。进一步地,所述锅具还包括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为半圆环状手柄,所述第二手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锅体的外侧壁。第二手柄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在单独使用第一手柄不方便时,同时使用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比如在锅具内煮有汤食需要倾倒入容器中时,仅使用第一手柄不方便操作,此时,配合第二手柄操作则方便许多。此外,第二手柄半圆环状的设计,能够作为挂钩使用,当锅具闲置时,可以通过第二手柄悬挂起来,节约了厨房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手柄与第一手柄所在的直线穿过所述锅体的圆心。第二手柄与第一手柄所在的直线穿过锅体的圆心,则本锅具在使用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抬起时,锅具的重心在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在的直线上,增加了锅具被抬起状态的稳定性,不易倾覆。同时在使用第二手柄悬挂本锅具时,第一手柄与水平面垂直,看上去更美观。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隔热部由ABS塑料制作而成。由于安装部与锅体的外侧面连接,需要经受高温和水渍的考验,不锈钢材料强度大,稳定性高,不易生锈,满足制造安装部的需要,ABS塑料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低温型,不会因为安装部的温度而变形,同时,ABS塑料的抗冲击性强,具有阻燃性,易加工,满足隔热部的生产需要。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锅体铆接。铆接为机械连接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实现过程简单易操作,连接牢固,且能节约生产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内层为铁材质层,所述外层为铝材质层,所述散热层为铁材质层。铁的导热率高,同时价格相对同等导热率的其他金属便宜,铝的导热率高于铁,但是铝的硬度和强度不如铁,且使用铝作为烹饪厨具,长期使用不利于人体的健康,所以本锅具采用铝材质作为锅体的外层,采用铁作为材质作为锅体的内层,充分利用了铝材质的导热率,散热层作为与火焰第一时间接触的一层,熔点需达到要求,铁材质的熔点高,价格低廉,满足生产需要。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位于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散热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引导火焰走向的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散热层。本锅具散热层的设计能提高锅具的受热度,使锅具受热更加均匀,减少因锅具受热不均而产生的油烟。此外,本锅具内层和外层的设计,增强了本锅具的耐用性和导热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锅体110、内层111、外层112、散热层120、凹槽121、第一手柄130、安装部131、隔热部132、第二手柄1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110,所述锅体110的外侧面设置有散热层120,所述散热层120设置于锅体110的底部,散热层12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121,所述多个凹槽121用于引导火焰的走向,多个凹槽121呈螺旋状分布于散热层120的表面。散热层120设置的多个凹槽121能够引导火焰沿着凹槽121的方向运动,从而分散火焰,使得火焰均匀地分布在散热层120,从而使得锅体110均匀受热,为了使火焰分布得更均匀,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散热层120的凹槽121呈弯曲的条状,弯曲条状的凹槽121使得火焰在接触散热层120后做螺旋状的运动,分散火焰的温度差异。易于理解的,凹槽121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比如长方形凹槽121,波浪形凹槽121,选用弯曲条状的凹槽121只是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而已,本技术的凹槽121并不限定于弯曲的条状。进一步地,锅体110选用铁材质制作而成,铁的导热率高,同时健康无毒,使用铁质锅烹饪菜肴能补充人体日常生活所需的铁元素,铁材质可以是铸铁,也可以是生铁等,本技术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位于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散热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引导火焰走向的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散热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敏,
申请(专利权)人:应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