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车身转运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696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车车身转运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和吊耳装置,所述吊具本体包括主框架和通过吊链与主框架连接的吊环;所述主框架上设置四个起吊点,所述吊耳装置包括分别在每个起吊点上设置的起吊爪;所述起吊点上还设置有吊点吊带,所述吊点吊带与一U型托起装置通过连接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开了对客车车身上部侧窗结构的全部依赖,减小了上部侧窗的结构强度压力,且适用于侧窗有弯弧的车身,以及敞篷及半敞篷式观光车,基本满足所有结构客车车身起吊的要求。同时,U型托起装置的设置加强了托起车身时的稳定性且避免了吊带与车身蒙皮的摩擦。此外,起吊过程中避免了人工手动搬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转运起吊的专用装备,具体涉及客车车身转运起吊的吊具。
技术介绍
随着客车技术和规模的发展,客车车身转运起吊已成为一道不可避免的工序。例如,半承载车的扣装全部需要将车身起吊;很多客车开设有几个分厂,一般会集中一个区域进行整车电泳,需要将车身起吊进行转运。目前客车行业普遍采用的吊具为气动八爪吊具或手动调节四爪吊具,都是从侧窗上沿抓钩吊起。这些吊具存在以下问题:1、不适合全承载车身:由于全承载桁架结构底盘车架与车身为整体式,全部是矩形管焊接而成,整体车身重量大,从侧窗上沿起吊易导致顶骨架和顶蒙皮整体变形;2、对侧窗上沿强度要求高:由于抓钩点为承重点,且起吊位置不确定,所以要求侧窗上沿整体设计强度高,以确保起吊过程不形变;3、不适合侧窗有弯弧的车身: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车型,为增加内部采光,侧窗采用弯弧结构,即这种结构侧窗上沿在大顶上,所以四爪根本无法抓起,一方面内收宽度过窄,另一方面四爪爪钩与顶蒙皮干涉,易戳穿顶蒙皮;4、观光车无法使用:目前很多观光车采用敞篷或半敞篷结构,这种结构的客车车身上部没有侧窗,四爪和气动八爪吊具根本无挂钩点;5、通用性差:由于四爪吊具和气动八爪吊具各爪长度方向间距和宽度方向间距为不可调整结构或调整范围很小,且目前市场的车型结构多变,经常会遇到爪子与窗立柱干涉现象,导致吊具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应对结构丰富且调整频繁的客车车身起吊,实现吊具的通用可靠,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避开了对上部侧窗结构的全部依赖,从根本上实现全承载和半承载车身通用,且调节范围大,适合各种尺寸。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和吊耳装置,所述吊具本体包括主框架和通过吊链与主框架连接的吊环;所述主框架上设置四个起吊点,所述吊耳装置包括分别在每个起吊点上设置的起吊爪;所述起吊点上还设置有吊点吊带,所述吊点吊带与一 U型托起装置通过连接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所述u型托起装置包括U型托起吊带和设置在U型托起吊带两底角内的L型支撑支架。本技术所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所述L型支撑支架上设有挂轴和支撑块,车身底架焊接有挂钩,所述挂轴与挂钩相勾连,所述支撑块托住车身底架横梁。本技术所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长度方向调节机构。本技术所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宽度方向调节机构。本技术所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所述长度方向调节机构包括长度调节减速机和围绕所述长度调节减速机的长度方向同步链条。本技术所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所述宽度方向调节机构包括宽度调节减速机和围绕所述宽度调节减速机的宽度方向同步链条。本技术所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所述吊链为钢丝绳或链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避开了对客车车身上部侧窗结构的全部依赖,减小了上部侧窗的结构强度压力,且适用于侧窗有弯弧的车身,以及敞篷及半敞篷式观光车,基本满足所有结构客车车身起吊的要求。同时,U型托起吊带、L型支撑支架和车身底架上挂钩的设置加强了托起车身时的稳定性且因杠杆原理避免了吊带与车身蒙皮的摩擦。此外,长度方向调节机构和宽度方向调节机构的设置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客车,通用性高。并且,起吊过程中避免了人工手动搬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客车车身转运吊具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客车车身转运吊具的右视图。附图标记:1,主框架;2,吊环;3,钢丝绳;4,起吊爪;5,吊点吊带;6,托起吊带;7,支撑支架;701,挂轴;702,支撑块;8,连接环;9,长度调节减速机;10,宽度调节减速机;11,长度方向同步链条;12,宽度方向同步链条。【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进行说明而非对其加以限定。吊具结构:如图1所示,客车车身转运吊具,包括主框架1和通过钢丝绳3与主框架1连接的吊环2 ;所述主框架1上设置四个起吊点,每个起吊点上分别设置起吊爪4和吊点吊带5 ;所述前后两个吊点吊带5通过连接环8与U型托起吊带6连接,如图2所示,形成封闭起吊圈;所述U型托起吊带6的四个底角处分别设置支撑支架7,车身底架上的挂钩与支撑支架7上的挂轴701相勾连,支撑支架7上的支撑块702托住车身底架上的横梁,通过杠杆原理使托起吊带6不与车身侧围蒙皮接触;主框架1上还设置有长度调节减速机9和宽度调节减速机10,长度方向同步链条11和宽度方向同步链条12分别围绕所述长度调节减速机9和宽度调节减速机10,用以分别调控吊具的长度和宽度,以满足不同大小客车的需求。实施例1 (半承载车身起吊):半承载车身起吊采用四个起吊爪从侧窗上沿抓起的方式。通过长度调节减速机9和宽度调节减速机10调整吊具四起吊爪4至左右最外侧,用行车将吊具吊至车身正上方,前后对中,左右对中,四爪自由下垂。通过行车下降吊具至四爪挂钩超过侧窗下沿100±20 mm后停止。调节吊具四爪前后位置,使四爪错开窗立柱。吊具四爪前后位置调整完成以后,遥控操作使四爪左右向中间靠拢,待四爪挂钩能托住窗立柱上沿时,停止移动。点动行车提升吊具,检查四爪挂钩是否全部卡住侧窗下沿矩形管,如未卡入则重新调整。实施例2 (全承载车身起吊):全承载车身起吊采用吊带从底部托起的吊转方式。将吊具用行车吊至车身正上方,通过长度调节减速机9和宽度调节减速机10调整位置使四根吊点吊带5自由下垂。调整行车前后位置和吊具前后左右吊带之间的跨度,使前后吊带的位置与底架起吊挂钩位置对齐,左右吊点吊带5距车身外侧70±20 mm。将前后两根底部托起吊带6及穿带的支撑支架7摆入车身底部,位置与底架起吊挂钩位置对齐。四个支撑支架挂轴701全部挂入起吊挂钩内。底部托起吊带6四个端头全部挂在上部吊点吊带5的四个连接环8上。两人同时从两侧托住两个支撑支架7外侧,保证支撑支架上支撑块702卡入底架横梁的矩形管,其中一人通过遥控缓慢点动行车提升前部吊点,待吊带刚绷紧时松开支撑支架7。同理对后部进行定位。最后将前部两根吊点吊带5中部的安全带捆绑到起吊挂钩片梁所对应的门(窗)立柱上。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客车车身转运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和吊耳装置,所述吊具本体包括主框架和通过吊链与主框架连接的吊环;所述主框架上设置四个起吊点,所述吊耳装置包括分别在每个起吊点上设置的起吊爪;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点上还设置有吊点吊带,所述吊点吊带与一 U型托起装置通过连接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托起装置包括U型托起吊带和设置在U型托起吊带两底角内的L型支撑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撑支架上设有挂轴和支撑块,车身底架焊接有挂钩,所述挂轴与挂钩相勾连,所述支撑块托住车身底架横 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客车车身转运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客车车身转运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和吊耳装置,所述吊具本体包括主框架和通过吊链与主框架连接的吊环;所述主框架上设置四个起吊点,所述吊耳装置包括分别在每个起吊点上设置的起吊爪;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点上还设置有吊点吊带,所述吊点吊带与一U型托起装置通过连接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小平张扬明李翔宇吴俊陈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