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驾驶区客车车身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748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低驾驶区客车车身布置结构。包括相互独立的驾驶舱及乘客舱,乘客舱包括地板及布置于地板上的乘客座椅,所述的地板由位于驾驶舱上方的第一地板及位于驾驶舱后方的第二地板组成,第一地板的高度高于第二地板,乘客座椅由布置于第一地板上的第一座椅区及布置于第二地板上的第二座椅区组成,所述第一座椅区上方的车顶向上凸起并高于第二座椅区上方的车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地板及车顶设置成驾驶舱上方高,驾驶舱后方低的阶梯型结构,在保证乘客和司机的头部空间达到客车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了客车的整车高度,减小了整车的迎风面积,降低了整车的重心高度,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和抗侧倾能力,且油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客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驾驶区客车车身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客运市场对客车载客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大,低驾驶区客车应运而生,然而为了保证司机和司机上部乘客的头部空间,整车的高度普遍都偏高,这就导致了客车更大的迎风面积和更高的车身重心。因此,低驾驶区客车的较高油耗和较低的行驶稳定性也阻碍了低驾驶区客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如何有效地降低低驾驶区客车的整车高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驾驶区客车车身布置结构,该结构在满足司机及乘客纵向空间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降低整车的高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相互独立的驾驶舱及乘客舱,所述的乘客舱包括地板及布置于地板上的乘客座椅,所述的地板由位于驾驶舱上方的第一地板及位于驾驶舱后方的第二地板组成,所述第一地板的高度高于第二地板,所述的乘客座椅由布置于第一地板上的第一座椅区及布置于第二地板上的第二座椅区组成,所述第一座椅区上方的车顶向上凸起并高于第二座椅区上方的车顶。所述第二座椅区上方的车顶设有空调及安全顶窗,第一座椅区上方车顶的凸起高度低于空调及安全顶窗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地板下方设有行李舱及动力舱,所述的行李舱位于客车的前、后轮之间,所述的动力舱位于客车的后轮与车尾之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将地板及车顶设置成驾驶舱上方高,驾驶舱后方低的阶梯型结构,在保证乘客和司机的头部空间达到客车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了客车的整车高度,减小了整车的迎风面积,降低了整车的重心高度,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和抗侧倾能力,且油耗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低驾驶区客车车身布置结构,包括相互独立的驾驶舱1及乘客舱2,乘客舱2包括地板及布置于地板上的乘客座椅4,地板由位于驾驶舱1上方的第一地板31及位于驾驶舱1后方的第二地板32组成,第一地板31的高度高于第二地板32,乘客座椅4由布置于第一地板31上的第一座椅区41及布置于第二地板32上的第二座椅区42组成,第一座椅区41上方的车顶向上凸起并高于第二座椅区42上方的车顶。进一步的,第二座椅区42上方的车顶设有空调5及安全顶窗6,即第二顶上设有空调5和安全顶窗6,第一座椅区41上方车顶的凸起高度低于空调5及安全顶窗6的高度。换句话说,客车的车顶整体呈一个阶梯状布置,是由位于第一座椅区41上方的第一顶91及位于第二座椅区42上方的第二顶92组成,第一顶91的高度高于第二顶92,同时第一顶91的高度要低于设置在第二顶上的空调及安全顶窗的高度,乘客舱2的地板也呈阶梯状布置,第一地板31的高度高于第二地板32,也就是第一地板31距离驾驶舱1底部的高度可以满足司机的头部空间要求,第一地板31与第一顶91之间的距离可以满足驾驶舱1上方第一座椅区41乘客的头部空间要求,第二地板32与第二顶92之间的距离可以满足驾驶舱1后方第二座椅区42乘客的头部空间要求,将空调5及安全顶窗6设置在较低的第二顶92上,可以有效降低整车的高度,减小客车的迎风面积,降低风阻系数,行驶起来更为节油;同时整车高度的降低有效地降低了整车的重心高度,大大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和抗侧倾能力。进一步的,第二地板32下方设有行李舱7及动力舱8,行李舱7位于客车的前、后轮之间,动力舱8位于客车的后轮与车尾之间。本技术通过将地板及车顶设置成驾驶舱上方高,驾驶舱后方低的阶梯型结构,在保证乘客和司机的头部空间达到客车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了客车的整车高度。本技术的结构布局紧凑、合理,功能清晰,空间利用率高,能够用最低的高度布置出低驾驶区客车,大大减小了客车的迎风面积,降低风阻系数,行驶起来更为节油;同时整车高度的降低有效地降低了整车的重心高度,大大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和抗侧倾能力。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低驾驶区客车车身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立的驾驶舱(1)及乘客舱(2),所述的乘客舱(2)包括地板及布置于地板上的乘客座椅(4),所述的地板由位于驾驶舱(1)上方的第一地板(31)及位于驾驶舱(1)后方的第二地板(32)组成,所述第一地板(31)的高度高于第二地板(32),所述的乘客座椅(4)由布置于第一地板(31)上的第一座椅区(41)及布置于第二地板(32)上的第二座椅区(42)组成,所述第一座椅区(41)上方的车顶向上凸起并高于第二座椅区(42)上方的车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驾驶区客车车身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区(42)上方的车顶设有空调(5)及安全顶窗(6),第一座椅区(41)上方车顶的凸起高度低于空调(5)及安全顶窗(6)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驾驶区客车车身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地板(32)下方设有行李舱(7)及动力舱(8),所述的行李舱(7)位于客车的前、后轮之间,所述的动力舱(8)位于客车的后轮与车尾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低驾驶区客车车身布置结构。包括相互独立的驾驶舱及乘客舱,乘客舱包括地板及布置于地板上的乘客座椅,所述的地板由位于驾驶舱上方的第一地板及位于驾驶舱后方的第二地板组成,第一地板的高度高于第二地板,乘客座椅由布置于第一地板上的第一座椅区及布置于第二地板上的第二座椅区组成,所述第一座椅区上方的车顶向上凸起并高于第二座椅区上方的车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将地板及车顶设置成驾驶舱上方高,驾驶舱后方低的阶梯型结构,在保证乘客和司机的头部空间达到客车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了客车的整车高度,减小了整车的迎风面积,降低了整车的重心高度,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和抗侧倾能力,且油耗低。【IPC分类】B60N2/01, B62D31/02, B62D47/02【公开号】CN204978901【申请号】CN201520618195【专利技术人】熊成林, 王 华, 王孝来, 刘有建, 张金武, 汪俭, 严伟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车身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立的驾驶舱(1)及乘客舱(2),所述的乘客舱(2)包括地板及布置于地板上的乘客座椅(4),所述的地板由位于驾驶舱(1)上方的第一地板(31)及位于驾驶舱(1)后方的第二地板(32)组成,所述第一地板(31)的高度高于第二地板(32),所述的乘客座椅(4)由布置于第一地板(31)上的第一座椅区(41)及布置于第二地板(32)上的第二座椅区(42)组成,所述第一座椅区(41)上方的车顶向上凸起并高于第二座椅区(42)上方的车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成林王华王孝来刘有建张金武汪俭严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