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4067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1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推板、推料板、第一顶出板、第二顶出板、连接杆、翘顶板、限位机构和顶针;所述第一顶出板固定在所述推板上,所述第二顶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所述翘顶板通过一支点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顶出板的一侧且所述翘顶板的旋转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顶出板,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翘顶板一端的位移从而实现所述翘顶板的旋转;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所述推料板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与所述第一顶出板及所述推板通过所述连接杆连为一体;所述顶针固定在所述第二顶出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二次顶出机构能有效地解决产品因结构原因无法设计合理顶针位而引起的变形、卡模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推板、推料板、第一顶出板、第二顶出板、连接杆、翘顶板、限位机构和顶针;所述第一顶出板固定在所述推板上,所述第二顶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所述翘顶板通过一支点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顶出板的一侧且所述翘顶板的旋转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顶出板,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翘顶板一端的位移从而实现所述翘顶板的旋转;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所述推料板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与所述第一顶出板及所述推板通过所述连接杆连为一体;所述顶针固定在所述第二顶出板上。本技术二次顶出机构能有效地解决产品因结构原因无法设计合理顶针位而引起的变形、卡模等问题。【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压铸机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卧式热室压铸机生产的锌合金铸件脱模一般采用一次顶出机构。开模后压铸机卸料杆顶出,卸料杆推动模具卸料板,由连接在卸料板上的顶针随着卸料板一起向前移动。从而带动顶针伸出将产品顶出模仁的顶出方式。对于壁薄的小零件会造成顶针位置干涉,顶出产品变形,顶针易断、易卡模现象。由于受到产品外形特征影响,一次顶出机构无法设置合理的顶针顶出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以解决现有传统顶出机构的缺陷,通过增加两次顶板、推板、翘顶板、连接杆等机构实现两次顶出,不会影响产品的外观,结构和尺寸要求,改善顶出变形、卡模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卧式热室压铸机的薄壁锌合金铸件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动模板具有动模仁,所述定模板具有定模仁,其中: 包括推板、推料板、第一顶出板、第二顶出板、连接杆、翘顶板、限位机构和顶针; 所述第一顶出板固定在所述推板上,所述第二顶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所述翘顶板通过一支点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顶出板的一侧且所述翘顶板的旋转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顶出板,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翘顶板一端的位移从而实现所述翘顶板的旋转; 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所述推料板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与所述第一顶出板及所述推板通过所述连接杆连为一体; 所述顶针固定在所述第二顶出板上。 上述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限位机构为限定销,所述限定销固定在所述动模仁上。 上述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支点不在所述翘顶板的中心位置。 上述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所述模具还包括模脚,用于所述模具的底部支撑或者垫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体现在:两次顶出机构通过一段顶出使产品与模芯分离,推料版推动产品是整个面接触产品和流道,受力均匀。再通过二段顶出将产品在不受动模及模芯影响下顶出模仁。此方式能有效地解决产品因结构原因无法设计合理顶针位而引起的变形、卡模等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第一段顶出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第二段顶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本技术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卧式热室压铸机的薄壁锌合金铸件模具,模具包括动模板3和定模板1,动模板3具有动模仁12,定模板I具有定模仁14。请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推板7、推料板2、第一顶出板6、第二顶出板 5、连接杆4、翘顶板8、限位机构和顶针10。 第一顶出板6固定在推板7上,第二顶出板5设置在第一顶出板6上,翘顶板8通过一支点O可转动地设在第一顶出板6的一侧且翘顶板8的旋转平面垂直于第二顶出板5,限位机构用于限制翘顶板8 —端的位移从而实现翘顶板8的旋转。连接杆4固定在第一顶出板6上,推料板2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推料板2与第一顶出板6及推板7通过连接杆4连为一体。顶针10固定在第二顶出板5上。 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限位机构为限定销11,限定销11固定在动模仁12上。其中,支点O可以不在翘顶板8的中心位置,参看图示, 如此设计的好处是使得翘顶板8能够在一个足够小的力的驱动下进行旋转。 继续参看图示,进一步优选的,本模具还包括模脚9,用于模具的底部支撑或者垫闻。 本技术两次顶出机构模具中,推料板2使用螺钉与连接杆4固定,使推料板2与顶出板6及推板2连为一体。 当开模时,压铸机的卸料杆顶出推动推板7,并带动第一顶出板6所连接的推料板2移动,使得所要制造的产品16和流道15部位整体随推料板2 —起移动,产品16与模具的模芯13分离,实现第一段顶出。 在第一段顶完成后,压铸机的卸料杆继续顶出,推动推板7,此时,翘顶板8 一端顶到限位销11,翘顶板8另一端翘起,在杠杆原理的作用力下推动第二顶出板5,由固定在第二顶出板5上的顶针10将流道15顶出,产品16与流道连接在一起,产品16也随流道15一起被完全顶出模具的动模仁12。 综上所述,使用本技术二次顶出机构,通过在原始顶出机构增加翘顶板8和第二顶出板及连接杆4、推料板2,实现了分段顶出。本技术能有效地解决产品因结构原因无法设计合理顶针位而引起的变形、卡模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卧式热室压铸机的薄壁锌合金铸件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动模板(3)和定模板(I),所述动模板(3)具有动模仁(12),所述定模板具有定模仁,其特征在于: 包括推板(7)、推料板(2)、第一顶出板¢)、第二顶出板(5)、连接杆(4)、翘顶板(8)、限位机构和顶针(10); 所述第一顶出板¢)固定在所述推板(7)上,所述第二顶出板(5)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出板(6)上,所述翘顶板(8)通过一支点(O)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顶出板¢)的一侧且所述翘顶板(8)的旋转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顶出板(5),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翘顶板(8) —端的位移从而实现所述翘顶板(8)的旋转; 所述连接杆(4)固定在所述第一顶出板(6)上,所述推料板(2)与所述连接杆(4)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2)与所述第一顶出板(6)及所述推板(7)通过所述连接杆(4)连为一体; 所述顶针(10)固定在所述第二顶出板(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限定销(11),所述限定销(11)固定在所述动模仁(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O)不在所述翘顶板(8)的中心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模脚(9),用于所述模具的底部支撑或者垫高。【文档编号】B29C45/40GK204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卧式热室压铸机的薄壁锌合金铸件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动模板(3)和定模板(1),所述动模板(3)具有动模仁(12),所述定模板具有定模仁,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板(7)、推料板(2)、第一顶出板(6)、第二顶出板(5)、连接杆(4)、翘顶板(8)、限位机构和顶针(10);所述第一顶出板(6)固定在所述推板(7)上,所述第二顶出板(5)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出板(6)上,所述翘顶板(8)通过一支点(O)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顶出板(6)的一侧且所述翘顶板(8)的旋转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顶出板(5),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翘顶板(8)一端的位移从而实现所述翘顶板(8)的旋转;所述连接杆(4)固定在所述第一顶出板(6)上,所述推料板(2)与所述连接杆(4)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2)与所述第一顶出板(6)及所述推板(7)通过所述连接杆(4)连为一体;所述顶针(10)固定在所述第二顶出板(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铭鲁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