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533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9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具有凹模的第一模座、具有凸模的第二模座和位于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之间的压边圈,压边圈具有接近第一模座的压料面,其中成型模具还包括可滑动地穿过压边圈的成型件,在模具开启位置,凸模远离凹模,并且成型件远离第二模座,在模具闭合位置,凸模接近凹模,并且第二模座接近并抵顶成型件从压边圈凸出压料面。因此能够在凸模和凹模完成成型作业的同时,由该成型件在坯料上冲压其他形状,而不需再为该形状单独进行例如拉延成型的补充型面和设置拉延筋等的工艺流程,因此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并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成型工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成型工艺中通常用到成型模具,另外在车辆制造领域中,车辆覆盖件通常利用成型模具对板料进行冲压成型而成。在冲压模具领域中,大部分零件都会采用拉延成型的工艺,拉延工艺需要在产品的基础上做工艺补充型面,并配合拉延筋增加摩擦阻力,使板料在成型的过程中充分伸展,既保证了零件的成型质量,又能保证了零件的刚度。然而,由于拉延成型需要做补充型面,而这部分型面最终是要被修剪掉。因此造成材料利用率较低,成本增加。并且形状越复杂的零件材料利用率越低,从而导致材料和工艺成本较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在保证零件成型质量的情况下,节约生产成本的成型模具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能够在保证零件成型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材料利用率以节约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具有凹模的第一模座、具有凸模的第二模座和位于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之间的压边圈,所述压边圈具有接近所述第一模座的压料面,其中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压边圈的成型件,其中,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开启位置和模具闭合位置,在所述模具开启位置,所述凸模远离所述凹模,并且所述成型件远离所述第二模座,在所述模具闭合位置,所述凸模接近所述凹模,并且所述第二模座接近并抵顶所述成型件从所述压边圈凸出所述压料面。优选地,从模具开启位置到模具闭合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凸模相对于所述凹模移动的竖直距离为h1,所述成型件受所述第二模座抵顶而运动的竖直距离为,并且在所述模具开启位置,所述成型件接近所述第二模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模座的竖直距离为h2,其中满足h1=h2+h3。优选地,由所述成型件所加工的成型高度为h4,在所述模具开启位置,所述成型件与所述压料面的竖直距离为h5,其中满足h3=h4+h5,并且(h2+h5):h1=1:1.05~1:1.25。优选地,所述压边圈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二模座的阶梯孔,该阶梯孔包括接近所述压料面的大孔段和远离该压料面的小孔段,所述成型件包括可滑动地容纳在该大孔段内的成型镶块以及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小孔段的墩死块。优选地,所述成型镶块和所述墩死块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墩死块形成为柱状结构并且与所述成型镶块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墩死块上设置有可抵靠在所述小孔段的端面上的止挡件。优选地,所述止挡件为设置在所述墩死块远离所述成型镶块的端部上的凸台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座上可拆卸地设置有抵顶所述成型件的垫板。优选地,所述成型模具为拉延成型模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模具在凸模和凹模的成型方式外,还设置有可滑动的成型件,因此能够在凸模和凹模完成成型作业的同时,由该成型件在坯料上冲压其他形状,而不需再为该形状单独进行例如拉延成型的补充型面和设置拉延筋等的工艺流程,因此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并节约生产成本。另外,本技术提供的成型件还可以作为坯料的定位件使用,即,通过凸出于压料面并与坯料上的定位槽配合而将坯料定位在特定位置。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成型模具处于模具闭合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成型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成型模具处于模具开启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成型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第一模座       2      第二模座3          压边圈         4      成型件5          垫板           A      压料面11         凹模           12     凹入部21         凸模           41     成型镶块42         墩死块         42     止挡件31         阶梯孔311        大孔段         312    小孔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本技术提供的成型模具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地,可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图面方式,“内、外”则是指相应物体轮廓的内和外。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型模具,特别是一种拉延成型模具,其包括具有凹模11的第一模座1、具有凸模21的第二模座2和位于第一模座1和第二模座2之间的压边圈3,压边圈3具有接近第一模座1的压料面A,因此在模具从开启状态运动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通过凸模21和凹模11的配合完成对板料等坯料的拉延成型等作业,其中压边圈3的压料面A用于将坯料压紧在第一模座1上,以防止在拉延成型过程中板料发生起皱等问题。其中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成型模具还包括可滑动地穿过压边圈3的成型件4,其中,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开启位置和模具闭合位置,在模具开启位置,凸模21远离凹模11,并且成型件4远离第二模座2,即此时,成型件4不受第二模座2和第一模座1的作用,可将板料置于压边圈3和第一模座1之间,而在模具闭合位置,凸模21接近凹模11以完成零件相应形状的成型,并且第二模座2接近并抵顶成型件4从压边圈3凸出压料面A。以通过该成型件4与第一模座1的配合独立完成坯料上相应位置的形状成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模具在凸模21和凹模11的成型方式外,还设置有可滑动的成型件4,因此能够在凸模21完成相应形状成型的同时,由该成型件4在坯料上完成其他形状的成型。这样,不需再为该形状单独进行如拉延成型的补充型面和设置拉延筋的工艺流程,因此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并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在其他成型模具中,例如挤压成型模具中本技术提供的成型件还可以作为坯料的定位件使用,即,通过凸出于压料面并与坯料上的定位槽配合而将坯料定位在特定位置。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具有凹模(11)的第一模座(1)、具有凸模(21)的第二模座(2)和位于第一模座(1)和第二模座(2)之间的压边圈(3),所述压边圈(3)具有接近所述第一模座(1)的压料面(A),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压边圈(3)的成型件(4),其中,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开启位置和模具闭合位置,在所述模具开启位置,所述凸模(21)远离所述凹模(11),并且所述成型件(4)远离所述第二模座(2),在所述模具闭合位置,所述凸模(21)接近所述凹模(11),并且所述第二模座(2)接近并抵顶所述成型件(4)以使得该成型件(4)从所述压边圈(3)凸出所述压料面(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具有凹模(11)的第一模座(1)、具有凸模(21)的第二模座(2)和位于第一模座(1)和第二模座(2)之间的压边圈(3),所述压边圈(3)具有接近所述第一模座(1)的压料面(A),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压边圈(3)的成型件(4),其中,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开启位置和模具闭合位置,在所述模具开启位置,所述凸模(21)远离所述凹模(11),并且所述成型件(4)远离所述第二模座(2),在所述模具闭合位置,所述凸模(21)接近所述凹模(11),并且所述第二模座(2)接近并抵顶所述成型件(4)以使得该成型件(4)从所述压边圈(3)凸出所述压料面(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从模具开启位置到模具闭合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凸模(21)相对于所述凹模(11)移动的竖直距离为h1,所述成型件(4)受所述第二模座(2)抵顶而运动的竖直距离为h3,并且在所述模具开启位置,所述成型件(4)接近所述第二模座(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模座(2)的竖直距离为h2,其中满足h1=h2+h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成型件(4)所加工的成型高度为h4,在所述模具开启位置,所述成型件(4)与所述压料面(A)的竖直距离为h5,其中满足h3=h4+h5,并且(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天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