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7024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9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U型管换热器,包括管箱、筒体、端板、U型管、支撑板;端板焊接在管箱的开口端,端板与筒体的开口端通过法兰连接,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端板上设置有管孔,筒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由若干根U型管矩阵排列的U型管束;U型管束上间隔套设有若干块与U型管束相垂直的支撑板;筒体上开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管箱上设置有冷媒进口以及冷媒出口,各U型管的进口穿过对应的管孔与冷媒进口相连通,各U型管的出口穿过对应的管孔与冷媒出口相连通;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导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热交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易于拆卸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U型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供热工程、石油加工及化工企业中,常用的换热器以板式和管壳式居多,而管壳式换热器又因其应用压力和温度范围广、制造简单的特点被广泛应用。而在管壳式换热器中,U型管换热器又因其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清洗特点,倍受用户的青睐。作为U型管换热器核心的U型管束,其安全性、稳定性直接影响换热器的使用效率。传统的U型管束中的各U型管的管体部呈自由状,相邻管体之间易于晃动、碰撞,造成U型管的损坏,影响换热效果。另外,U型管换热器内的U型换热管束需要定期检修和清理,因此需要将U型换热管束从筒体内拉出。对于一些重量比较大的U型管换热器,传统的方法使用吊装机械将U型管换热器吊起,再将U型换热管束拉出,这样不仅造成检修和清理成本高,而且导致检修和清理工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热交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易于拆卸的U型管换热器。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U型管换热器,包括管箱、筒体、端板、U型管束、支撑板、隔板;所述管箱的开口端焊接有所述端板,所述管箱的内壁与所述端板合围成一个空腔结构;所述端板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筒体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保温层以及内层;所述筒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由若干份所述U型管束矩阵排列的U型管单元;所述U型管单元上间隔套设有若干块与所述U型管单元相垂直的支撑板;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 ;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进管孔、出管孔,所述U型管束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进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进管孔中,所述U型管束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出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出管孔中;在所述空腔结构中固定有若干个所述隔板,若干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为交替排列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对应的进管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与对应的出管孔相连通;所述管箱上设置有冷媒进口以及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与对应的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对应的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筒体长度方向、对称焊接在所述筒体底部两侧的导轨以及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导轨槽。优选地:所述U型管束的数量为四份,分布呈两行、两列,所述隔板为三个,所述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均为两个;所述U型管束中的若干根所述U型管的进口均位于出口的上方;三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为自上而下、交替排列的两个所述第一空腔、两个所述第二空腔;同一行的两份所述U型管束中的所有进口通过同一个第一空腔与同一个冷媒进口相连通,同一行的两份所述U型管束中的所有出口通过同一个第二空腔与同一个冷媒出口相连通;同一列的两份所述U型束中的所有进口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空腔与相应的冷媒进口相连通,同一列两份所述U型束中的所有出口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空腔与相应的冷媒出口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导轨的横截面为工字形。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支撑孔,所述U型管的进口、出口分别穿过对应的支撑孔。优选地:在所述支撑孔的内侧嵌入式安装有圆环状弹性密封垫。本技术通过在筒体的进水口处导入低温水,在冷媒进口处导入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低温水通过吸收冷媒气体的热量,提高自身温度,从出水口处流出,输送至热水供给中心,散热后的冷媒液化成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从冷媒出口排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筒体外层与内层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流失,提高热交换效率。在筒体内设置多个矩阵排列的U型管束,提高热交换量。在U型管单元上间隔套设有若干块与所述U型管束相垂直的支撑板,避免相邻U型管管体之间的碰撞,减少晃动,提高使用寿命。在所述支撑孔内侧嵌入式安装有圆环状橡胶垫,使得支撑板与管体之间形成柔性接触,提高安全性。在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导轨组件,当需要将U型换热管束从筒体内拉出时,将管箱固定,推动筒体,筒体底部的导轨沿着导轨槽长度方向向外移,带动筒体外移,实现U型换热管束的移出,便于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U型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U型管换热器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U型管换热器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U型管换热器,包括管箱91、筒体92、端板93、U型管束94、支撑板95、隔板96。所述管箱91的开口端焊接有所述端板93,所述管箱91的内壁与所述端板93合围成一个空腔结构;所述端板93与所述筒体92的开口端通过法兰97连接;所述筒体92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921、保温层922以及内层923 ;所述筒体92的内部空腔中设置由若干份所述U型管束94矩阵排列的U型管单元;所述U型管单元上间隔套设有若干块与所述U型管单元相垂直的所述支撑板95 ;所述筒体92上开设有进水口 924以及出水口 925 ;所述端板93上设置有若干个进管孔931、出管孔932,所述U型管束94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进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进管孔931中,所述U型管束94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出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出管孔932中;在所述空腔结构中固定有若干个所述隔板96,若干个所述隔板96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为交替排列的第一空腔98、第二空腔99,所述第一空腔与对应的进管孔931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99与对应的出管孔932相连通;所述管箱91上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箱、筒体、端板、U型管束、支撑板、隔板;所述管箱的开口端焊接有所述端板,所述管箱的内壁与所述端板合围成一个空腔结构;所述端板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筒体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保温层以及内层;所述筒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由若干份所述U型管束矩阵排列的U型管单元;所述U型管单元上间隔套设有若干块与所述U型管单元相垂直的支撑板;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进管孔、出管孔,所述U型管束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进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进管孔中,所述U型管束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出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出管孔中;在所述空腔结构中固定有若干个所述隔板,若干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为交替排列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对应的进管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与对应的出管孔相连通;所述管箱上设置有冷媒进口以及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与对应的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对应的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筒体长度方向、对称焊接在所述筒体底部两侧的导轨以及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导轨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林
申请(专利权)人:泗县峻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