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14912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5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壳式高效换热器,包括管束(5),设置在管束(5)两侧的前管箱(3)、后管箱(9),上隔板(7)、下隔板(28)、后隔板(14)及包覆在管束(5)另一侧且与管箱连接的壳体(4)。所述壳体上设置热介质进气口(6)和出气口(8);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所述上隔板(7),底部设置所述下隔板(28);所述热介质进气口(6)和出气口(8)通过所述上隔板(7)隔开;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所述的管束(5);所述壳体(4)上部设置热介质进气口(6)和热介质出气口(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小了设备体积,并且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

Shell and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ell and tube exchanger, including tubes (5), (5) is arranged in the tube before the tube box on both sides (3), after the tube box (9), (7) the upper baffle and a lower baffle plate (28), (14) and after coating on the bundle (5) the other side of the housing and connected with the pipe box (4). The air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shell of heat medium (6) and an outlet (8);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on the diaphragm (7), the lower baffl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28); the heat medium inlet (6) and an outlet (8) through the separator (7) separates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ousing bundle; setting the (5); the housing (4)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heat medium inlet (6) and the heat medium outlet (8); the shell and tub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heat exchanger increases the heat exchange area and improv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reduce the equipment volume, simple processing and low manufacturing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管壳式高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换热器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体积大,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换热面积的一种管壳式高效换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壳式高效换热器,包括包括管束5,设置在管束5两侧的前管箱3、后管箱9,上隔板7、下隔板28、后隔板14及包覆在管束5另一侧且与管箱连接的壳体4;所述壳体上设置热介质进气口6和出气口8;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所述上隔板7,底部设置所述下隔板28;所述热介质进气口6和出气口8通过所述上隔板7隔开;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所述的管束5;所述壳体4上部设置热介质进气口6和热介质出气口8;所述管束5包括与管箱连接的前管板15、后管板19及固定在前管板15、多个支撑板16、上侧板17、下侧板18、后管板19上多个换热管27、侧板及开槽板片21;所述前管板15、后管板19分别分布在所述上侧板17、下侧板18的两侧;所述支撑板16竖直、等距设置在前管板15、后管板19之间,并与所述前管板15、后管板19连接,用于支撑和连接所述上侧板17、下侧板18;所述换热管27穿过开槽板片21两侧分别插在所述前管板15、后管板19上,并与所述前管箱及后管箱连通;所述前水箱内设置用于将所述前水箱分为两个独立腔体的分程隔板22,其中一个腔体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1,另一个腔体设有冷却水出水口2。本技术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小了设备体积,并且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管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前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后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开槽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前水箱的侧部示意图;图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前水箱的内部示意图;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后水箱的侧部示意图;图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后水箱的内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壳式高效换热器,包括管束5,设置在管束5两侧的前管箱3、后管箱9,上隔板7、下隔板28、后隔板14及包覆在管束5另一侧且与管箱连接的壳体4;壳体上设置热介质进气口6和出气口8;壳体上部设置上隔板7,底部设置下隔板28;热介质进气口6和出气口8通过上隔板7隔开。壳体中部设置的管束5;壳体4上部设置热介质进气口6和热介质出气口8;管束5包括与管箱连接的前管板15、后管板19及固定在前管板15、多个支撑板16、上侧板17、下侧板18、后管板19上多个换热管27、侧板及开槽板片21。前管板15、后管板19分别分布在上侧板17、下侧板18的两侧;支撑板16竖直、等距设置在前管板15、后管板19之间,并与前管板15、后管板19连接,用于支撑和连接上侧板17、下侧板18;换热管27穿过开槽板片21两侧分别插在前管板15、后管板19上,并与前管箱及后管箱连通。换热管27可以是光管散热器。上隔板7、下隔板28、后隔板14与管束5的上侧板17、下侧板18组成屏障,强制气体水平穿过管束外部的开槽板片21。前水箱内设置用于将前水箱分为两个独立腔体的分程隔板22,其中一个腔体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1,另一个腔体设有冷却水出水口2。冷却水由前水箱3冷却水进水口1进入,经过管束5内部的换热管27,从后水箱9折流,再次经过管束5,从前水箱3冷却水出水口2流出。气体由进气口6进入,水平穿过管束5外部的开槽板片21,从壳体4出气口8流出。前管板15、后管板19为矩形板;前管板15、后管板19的四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管箱的光孔。前管板15、后管板1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上侧板17、下侧板18的固定点和供换热管27穿过的换热管通孔。开槽板片21开设有与前管板15、后管板19上的换热管管孔一一对应的管孔。换热管27穿过开槽板片后,两端插入前管板15和后管板19,通过胀接,实现换热管27与开槽板片21完全贴合。前管箱上部设置有用于彻底排净换热器中残留气体的排气口23,前管箱底部设置有用于彻底排净换热器中残留液体的排净口24。管壳式高效换热器还包括枕板13和导轨12,枕板13固定在壳体4内,用于支撑、固定导轨12。前水箱的一端设置盖板26,盖板26通过方法兰25焊接在前水箱,盖板26上开设有冷却水进水口1和冷却水出水口2。管壳式高效换热器的壳体底部还设置有弹簧支座10。弹簧支座设置在壳体的底部,起到支撑整个设备的作用,弹簧支座上设置螺栓孔,用地脚螺栓穿过此孔,将设备固定在水泥基础上,同时在弹簧支座还能减少设备的管口应力。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壳式高效换热器,与传统的翅片管相比,在换热液体流量、液体压力损失、换热管数量等相同的条件下,本技术提供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要比传统翅片管的换热管长度要短,从而可以减小设备体积。见表1所示:表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壳式高效换热器,一方面由于采用开槽板片21及光管散热器作为管壳高效换热器的换热元件,在相同的条件下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小了设备体积,并且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壳式高效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壳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束(5),设置在管束(5)两侧的前管箱(3)、后管箱(9),上隔板(7)、下隔板(28)、后隔板(14)及包覆在管束(5)另一侧且与管箱连接的壳体(4);所述壳体上设置热介质进气口(6)和出气口(8);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所述上隔板(7),底部设置所述下隔板(28);所述热介质进气口(6)和出气口(8)通过所述上隔板(7)隔开;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所述的管束(5);所述壳体(4)上部设置热介质进气口(6)和热介质出气口(8);所述管束(5)包括与管箱连接的前管板(15)、后管板(19)及固定在前管板(15)、多个支撑板(16)、上侧板(17)、下侧板(18)、后管板(19)、多个换热管(27)、侧板及开槽板片(21);所述前管板(15)、后管板(19)分别分布在所述上侧板(17)、下侧板(18)的两侧;所述支撑板(16)竖直、等距设置在前管板(15)、后管板(19)之间,并与所述前管板(15)、后管板(19)连接,用于支撑和连接所述上侧板(17)、下侧板(18);所述换热管(27)穿过开槽板片(21)两侧分别插在所述前管板(15)、后管板(19)上,并与所述前管箱及后管箱连通;所述前水箱内设置用于将所述前水箱分为两个独立腔体的分程隔板(22),其中一个腔体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1),另一个腔体设有冷却水出水口(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束(5),设置在管束(5)两侧的前管箱(3)、后管箱(9),上隔板(7)、下隔板(28)、后隔板(14)及包覆在管束(5)另一侧且与管箱连接的壳体(4);所述壳体上设置热介质进气口(6)和出气口(8);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所述上隔板(7),底部设置所述下隔板(28);所述热介质进气口(6)和出气口(8)通过所述上隔板(7)隔开;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所述的管束(5);所述壳体(4)上部设置热介质进气口(6)和热介质出气口(8);所述管束(5)包括与管箱连接的前管板(15)、后管板(19)及固定在前管板(15)、多个支撑板(16)、上侧板(17)、下侧板(18)、后管板(19)、多个换热管(27)、侧板及开槽板片(21);所述前管板(15)、后管板(19)分别分布在所述上侧板(17)、下侧板(18)的两侧;所述支撑板(16)竖直、等距设置在前管板(15)、后管板(19)之间,并与所述前管板(15)、后管板(19)连接,用于支撑和连接所述上侧板(17)、下侧板(18);所述换热管(27)穿过开槽板片(21)两侧分别插在所述前管板(15)、后管板(19)上,并与所述前管箱及后管箱连通;所述前水箱内设置用于将所述前水箱分为两个独立腔体的分程隔板(22),其中一个腔体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1),另一个腔体设有冷却水出水口(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俊赵柄冀张楠王尚峰张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鼓风机集团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