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流板及设有该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975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流板及设有该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所述折流板(5)上设有管孔(8),管孔(8)均匀成排设置,管孔(8)两两连通形成流通孔(9),所述流通孔(9)与管孔(8)重叠。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的管板(2)、两端管板(2)分别与两侧端盖(3)连接,两管板(2)之间设置有换热管(4)及折流板(5),折流板(5)上设置有管孔(8),换热管(4)穿过折流板(5)上的管孔(8)固定于两个管板(2)之间,所述管孔(8)均匀成排设置,且两两连通形成流通孔(9),所述流通孔(9)与管孔(8)重叠;前块折流板(5)上的流通孔(9)与下一块折流板(5)上的流通孔(9)呈90°垂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折流板及设有该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O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中央空调中使用的管壳式换热器是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 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 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 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不仅为管子提供支撑,还可提 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传统的壳体通道是由象限数相同的四块扇形折流板组成,每块扇形折流板和壳体 的轴线呈一定角度,从壳体前到壳体后依次对接排列,两块相邻象限的扇形折流板间形成 一个“Z”型空间,此种结构的折流板容易使沿着扇形折流板流动的介质形成短路分流,短路 分流减少了螺旋通道介质的流量,弱化了换热,而且还使得壳程流体会对折流板的局部冲 刷厉害,长久以来造成金属折流板生锈而影响水质,此外,这种结构的折流板会导致壳程流 体在局部位置产生涡流,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市场上现有换热器制造及工作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旨在 提供一种新型折流板,使用在管壳式换热器上能使壳侧流体按照更加合理的形式流动、提 高换热侧流体平均流速、提高换热器使用寿命。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折流板,呈整圆形状,所述折流板5上设有管孔8,管孔8均勻成排设置,管孔 8两两连通形成流通孔9,所述流通孔9与管孔8重叠。所述流通孔9呈矩形孔。本技术的折流板5采取两种不同结构制造而成,一种是将位于折流板5上的 两相邻管孔8横向连通,从而形成横向矩形孔。另一种则是将位于折流板5上的两相邻管 孔8纵向连通,从而形成纵向矩形孔。所述折流板5上设置有拉杆孔10。所述折流板5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一种设有上述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的管板2、两端管板 2分别与两侧端盖3连接,两管板2之间设置有换热管4及折流板5,所述折流板5并列设 置在两管板2之间,换热管4穿过管孔8固定于两个管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前块折流板 5上的流通孔9与下一块折流板5上的流通孔9呈90°垂直。所述两管板2之间还设有拉杆7及定距管6。所述拉杆7 —端垂直穿过每块折流板5的拉杆孔10并与一个管板2的端面通过螺纹连接,拉杆7另一端则与最后一块折流板5焊接或用螺母拧紧。每两块折流板5之间通过定距管6固定,定距管6穿套在每两块折流板5之间的 拉杆7的外侧处。对于两种不同结构的折流板5交替穿插于壳体1中,并且,带横向连通矩形孔的折 流板5-1设为奇数个,带纵向连通矩形孔的折流板5-2设为偶数个。在靠近两侧管板2的壳体1外壁处分别设有一个出水口 11、感温口 12和一个入水 口 13、感温口 12。冷冻水经入水口 13进入壳体1中,并通过折流板5阻流,水流沿换热管4(可以是 铜管)形成螺旋式流动的水流,与换热管4充分换热,经换热后的流体通过出水口 11流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所述的折流板可使冷冻水充分与换热管束接触,并以90°螺旋式流 动,避免流动介质在壳体内形成的短路分流现象,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2、本技术所述的折流板能使壳体内侧的流体按照合理的通道流动,减少对其 局部的冲刷,有效防止折流板生锈,水质清洁无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折流板与拉杆的组装图;图5为图4中I部放大图。图中壳体1管板2端盖3换热管4折流板5定距管6拉杆7管孔8流通孔9 拉杆孔10出水口 11感温口 12入水口 13紧锁螺母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的管板2、两端管板2分别通过石 棉橡胶板与两侧端盖3连接,在两管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换热管4、折流板5、定距管6以及 拉杆7。所述换热管4包括由铜、碳钢、不锈钢或合金等材料制成的管体;考虑到本实用新 型的折流板5需制造成本低且环保无污染,故采用聚丙烯制成。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折流板5为整圆形折流板,折流板5上至少钻有与换 热管4数量相等的管孔8,这些管孔8均按照一定间距排列。相邻两管孔8中心距离偏差应 控制在士0.3mm,任意两管孔8的中心距离偏差应保持在士 Imm左右。此外,前块折流板5 上的流通孔9与下一块折流板5上的流通孔9呈90°垂直。为避免造成壳体1内的流动介质形成短路分流现象,本技术折流板5上的管 孔8采取了合理有序的排列,本实施例以132个管孔8为例,自上而下排成13排,1排和2 排均为6个管孔、3、10和11排均为10个管孔,4、5、6和9排均为12个管孔,8排有14个管 孔,12和13排均为8个管孔。根据管孔8之间不同方向的两两连接形成流通孔9,本技术的折流板5具有两种不同的结构,一种是将两相邻管孔8横向连通,从而形成横向矩形流通孔9的折流板5-1。 另一种则是将两相邻管孔8纵向连通,从而形成纵向矩形流通孔9的折流板5-2。其中,带 横向连通矩形孔的折流板5-1设为奇数个,带纵向连通矩形孔的折流板5-2设为偶数个,这 两种不同结构的折流板5沿壳体1中轴线以一定间距交错排开,同时,与管孔8对应的132 个换热管4穿过折流板上5-1、5-2的管孔8,通过胀接的方式与两个管板2连接。以上通过 对折流板5的结构和排列合理有序的设计,能 迫使水流以90°螺旋式流动。本技术的每块折流板5上还设置有拉杆孔10。本实施例中的拉杆孔10数目 至少设置为6个,且每块折流板5上的拉杆孔10的位置相同。如图4、5所示,拉杆7与折流板5的垂直度允差为士0. 5mm,折流板5应平整,平面 允差2. 5mm。所述拉杆7的一端垂直穿过折流板5上的拉杆孔10并与一个管板2的端面通 过紧锁螺母14连接,拉杆7的另一端则与最后一块折流板5焊接或通过双螺母拧紧连接。 为使每一块折流板5牢固的保持在一个位置上,这时候,每两块折流板5之间则通过定距管 6固定连接,定距管6穿套在每两块折流板5之间的拉杆7的外侧处。在靠近两侧管板2的壳体1外壁处分别设有一个出水口 11、感温口 12和一个入水 口 13、感温口 12。本技术包括借助管板2与壳体1焊接及与折流板5等组件依次连接并形成的 封闭循环回路,冷冻水经入水口 13进入壳体11中,由于每相连两块折流板5的水流槽加工 方向成90°,因而水流通过折流板5阻流后,沿换热管4(可以是铜管)形成螺旋式的流动, 流动的水流与换热管4充分换热,经换热后的流体通过出水口 11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流板,呈整圆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5)上设有管孔(8),管孔(8)均匀成排设置,管孔(8)两两连通形成流通孔(9),所述流通孔(9)与管孔(8)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折流板,呈整圆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5)上设有管孔(8),管孔(8)均匀成排设置,管孔(8)两两连通形成流通孔(9),所述流通孔(9)与管孔(8)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孔(9)呈矩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流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管孔(8)形成横向连通的矩形孔或 纵向连通的矩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5)上设置有拉杆孔(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5)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6.一种设有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 两端的管板⑵、两端管板⑵分别与两侧端盖⑶连接,两管板⑵之间设置有换热管⑷ 及折流板(5),所述折流板(5)并列设置在两管板(2)之间,换热管(4)穿过管孔(8)固定 于两个管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前块折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博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联合冷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