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0795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包括外壳,在外壳的表面开有安放槽,在安放槽的上端设有端盖,并且安放槽的内腔中部穿插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端通过联轴器和设在外壳底部的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表面套接有转环,在预热腔的侧面开设有料口,在料口的入口处设有送料装置。该复合式换热器,采用电机带动工作腔依次旋转来进过第一热交换腔、第二热交换腔和保温腔,在不同的热交换腔内设置不同的换热装置,在旋转的同时达到热交换的目的,避免了传统的热交换方式单一的弊端,并且自动化程度高,采用逐步换热的方式,换热效率高,在换热之后进行保温输出,避免了换热之后热量在输出过程中损失,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复合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把一个物体的热量传导到另一个物体的装置,现今的换热器大都采用固体或者液体传热来达到换热的目的,这种换热方式效率较低,且操作使用比较麻烦,不能够逐渐的换热,使得使用极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复合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包括外壳,在外壳的表面开有安放槽,在安放槽的上端设有端盖,并且安放槽的内腔中部穿插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端通过联轴器和设在外壳底部的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表面套接有转环,且转环的侧面通过隔板将安放槽分隔为四个工作腔,且所述安放槽的内腔四周依次开设有第一热交换腔、第二热交换腔、保温腔和预热腔,在预热腔的侧面开设有料口,在料口的入口处设有送料装置;所述第一热交换腔内设有热风机,且所述热风机的出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位于第一热交换腔的出口处,所述第二热交换腔的内部设有蒸汽加热器,所述蒸汽加热器的出口处设有导流板组,所述导流板组位于第二热交换腔的出口处,所述保温腔的内腔侧面设有海绵保温层,所述电机、热风机和蒸汽加热器均电连接外壳侧面的控制器。优选的,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台和推板,在送料台的表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腔侧面设有滑槽,推板通过侧面的凸台滑动卡接在滑槽之间,且推板的外侧连接螺杆的一端,螺杆的另一端贯穿送料台端面的螺腔,且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控制器。优选的,在推板位于内侧时,推板和料口密闭连接。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组包括不少于四个导流板,且多个导流板以蒸汽加热器的出口为中心呈发散状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式换热器,采用电机带动工作腔依次旋转来进过第一热交换腔、第二热交换腔和保温腔,在不同的热交换腔内设置不同的换热装置,在旋转的同时达到热交换的目的,避免了传统的热交换方式单一的弊端,并且自动化程度高,采用逐步换热的方式,换热效率高,在换热之后进行保温输出,避免了换热之后热量在输出过程中损失,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热交换腔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热交换腔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保温腔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安放槽、3旋转轴、4电机、5端盖、6隔板、7工作腔、8料口、9送料装置、91送料台、92滑槽、93推板、94螺杆、95伺服电机、10第一热交换腔、11第二热交换腔、12保温腔、13预热腔、14热风机、15热换管、16蒸汽加热器、17导流板组、18控制器、19海绵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包括外壳1,在外壳1的表面开有安放槽2,在安放槽2的上端设有端盖5,并且安放槽2的内腔中部穿插有旋转轴3,旋转轴3的下端通过联轴器和设在外壳1底部的电机4的转轴连接,旋转轴3表面套接有转环,且转环的侧面通过隔板6将安放槽2分隔为四个工作腔7,四个工作腔7与第一热交换腔10、第二热交换腔11、保温腔12和预热腔13配合使用,且安放槽2的内腔四周依次开设有第一热交换腔10、第二热交换腔11、保温腔12和预热腔13,采用电机4带动工作腔7依次旋转来进过第一热交换腔10、第二热交换腔11和保温腔12,在不同的热交换腔内设置不同的换热装置,在旋转的同时达到热交换的目的,避免了传统的热交换方式单一的弊端,在预热腔13的侧面开设有料口8,在料口8的入口处设有送料装置9,送料装置9包括送料台91和推板93,在送料台91的表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腔侧面设有滑槽92,推板93通过侧面的凸台滑动卡接在滑槽92之间,且推板93的外侧连接螺杆94的一端,螺杆94的另一端贯穿送料台91端面的螺腔,且螺杆94的另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95,伺服电机95电连接控制器18,在推板93位于内侧时,推板93和料口8密闭连接,送料装置9的设置使得热交换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第一热交换腔10内设有热风机14,且热风机14的出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换热管15,换热管15采用S形排列使得热风机14的散热效率较高,从而使热交换机的热交换效率较高,且换热管15位于第一热交换腔10的出口处,第二热交换腔11的内部设有蒸汽加热器16,蒸汽加热器16的出口处设有导流板组17,导流板组17位于第二热交换腔11的出口处,导流板组17包括不少于四个导流板,且多个导流板以蒸汽加热器16的出口为中心呈发散状排列,导流板组17便于蒸汽加热器16热量的散发,保温腔12的内腔侧面设有海绵保温层19,电机4、热风机14和蒸汽加热器16均电连接外壳1侧面的控制器18。采用逐步换热的方式,换热效率高,在换热之后进行保温输出,避免了换热之后热量在输出过程中损失,使用方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式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的表面开有安放槽(2),在安放槽(2)的上端设有端盖(5),并且安放槽(2)的内腔中部穿插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下端通过联轴器和设在外壳(1)底部的电机(4)的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3)表面套接有转环,且转环的侧面通过隔板(6)将安放槽(2)分隔为四个工作腔(7),且所述安放槽(2)的内腔四周依次开设有第一热交换腔(10)、第二热交换腔(11)、保温腔(12)和预热腔(13),在预热腔(13)的侧面开设有料口(8),在料口(8)的入口处设有送料装置(9);所述第一热交换腔(10)内设有热风机(14),且所述热风机(14)的出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换热管(15),且所述换热管(15)位于第一热交换腔(10)的出口处,所述第二热交换腔(11)的内部设有蒸汽加热器(16),所述蒸汽加热器(16)的出口处设有导流板组(17),所述导流板组(17)位于第二热交换腔(11)的出口处,所述保温腔(12)的内腔侧面设有海绵保温层(19),所述电机(4)、热风机(14)和蒸汽加热器(16)均电连接外壳(1)侧面的控制器(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的表面开有安放槽(2),在安放槽(2)的上端设有端盖(5),并且安放槽(2)的内腔中部穿插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下端通过联轴器和设在外壳(1)底部的电机(4)的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3)表面套接有转环,且转环的侧面通过隔板(6)将安放槽(2)分隔为四个工作腔(7),且所述安放槽(2)的内腔四周依次开设有第一热交换腔(10)、第二热交换腔(11)、保温腔(12)和预热腔(13),在预热腔(13)的侧面开设有料口(8),在料口(8)的入口处设有送料装置(9);所述第一热交换腔(10)内设有热风机(14),且所述热风机(14)的出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换热管(15),且所述换热管(15)位于第一热交换腔(10)的出口处,所述第二热交换腔(11)的内部设有蒸汽加热器(16),所述蒸汽加热器(16)的出口处设有导流板组(17),所述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西源电力装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