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439417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新型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新型换热器包括至少一集流管、至少一支架以及至少一压板;所有集流管采用D型结构,集流管上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为圆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为平面,圆弧面的圆弧与所述平面的直线段采用圆角连接,其中,第三侧面为装配面;所有支架采用半D型结构,支架的装配面为圆弧面;所有压板采用半D型结构,压板的装配面为圆弧面;在装配时,支架的装配面与压板的装配面扣压在集流管的装配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扣压的方式直接将零部件固定在D型集流管上,无需点焊或铆接,提高了换热器的加工效率和合格率,降低了换热器的加工成本,缩短了换热器的加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换热器
,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新型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换热器为采用点焊或铆接将支架连接到集流管上。装配过程为:将扁管、翅片等芯体零部件先装配在圆形集流管上成为芯体部分;然后通过工装定位,将支架、压板、筒体、管路等芯体零部件放在指定位置后,采用氩弧焊点焊或铆接使零部件固定在芯体上;最后进入钎焊炉进行焊接。参考图1A-1B,其中,图1A为现有换热器采用点焊装配方式结构示意图,支架102与圆形集流管101在图中标号103位置采用点焊装配;图1B为现有换热器采用铆接装配方式结构示意图,支架102与圆形集流管101在图中标号105位置采用铆接装配。在圆形集流管上氩弧点焊或铆接支架、压板等零部件时,氩弧焊点焊温度过高会对芯体和零部件产生灼烧或损伤,铆接会对芯体和零部件产生结构损伤,更严重的氩弧焊点焊或铆接会对芯体产生内堵、内应力损伤等风险,不仅严重影响芯体的外观,也会影响芯体的耐久性能。另外,由于每个零部件均需要氩弧焊点焊或铆接,一个零部件至少需要一个焊点或铆点,导致工序多,加工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对现有换热器及其装配方式进行改进,以提高换热器的加工效率和合格率,降低换热器的加工成本,缩短换热器的加工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换热器装配方式存在的氩弧焊点焊或铆接中高温灼伤或结构损伤带来的内堵、内应力集中等问题,实现减少预点焊工工序,提高换热器的加工效率和合格率,降低换热器的加工成本,缩短换热器的加工周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至少一集流管、至少一支架以及至少一压板;所有所述集流管采用D型结构,所述集流管上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为圆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为平面,所述圆弧面的圆弧与所述平面的直线段采用圆角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为装配面;所有所述支架采用半D型结构,所述支架的装配面为圆弧面;所有所述压板采用半D型结构,所述压板的装配面为圆弧面;在装配时,所述支架的装配面与所述压板的装配面扣压在所述集流管的装配面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型换热器装配方法,适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换热器,方法包括:(11)将半D型结构的支架和/或半D型结构的压板扣接在D型结构的集流管上,并使所述支架和/或所述压板上与装配面相连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集流管的第二侧面成预设夹角;(12)由所述集流管的第二侧面向所述集流管的第四侧面方向旋转所述支架和/或所述压板,将所述支架和/或所述压板的装配面扣压在所述集流管的装配面上,并使所述支架和/或所述压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集流管的第二侧面之间夹角为零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采用D型管代替传统上使用的圆型集流管,对应的支架、压板等装配面采用半D型结构,用扣压的方式直接将零部件固定在D型集流管上,增加了支架、压板等零部件与集流管的接触面积,扣压后支架、压板等零部件不会旋转和移动;又通过在集流管上增加圆弧面形成的圆角,使支架、压板等零部件在安装的基础上固定在集流管上无法旋转,提高了换热器的加工效率和合格率,降低了换热器的加工成本,缩短了换热器的加工周期。(2)采用扣压的方式直接将装配面为半D型的支架、压板等零部件扣压在D型集流管上,然后装配扁管、翅片等零部件,最后进行钎焊炉焊接;扣压后支架、压板等零部件无法旋转和移动,因而无需点焊或铆接,避免了氩弧焊点焊或铆接所带来的高温灼伤、变形、砂眼、内应力损伤和内堵风险等缺点,外形美观,并且减少预点焊工序,加工周期短,合格率高,成本降低。由于无需氩弧焊点焊,避免了在氩弧焊点焊过程中因弧光强烈、烟气大等对身体和环境造成的伤害,同时也避免了火灾的发生,绿色环保,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批量开发应用推广。(3)支架、压板等零部件与D型集流管采用过盈配合,使支架、压板等零部件在D型集流管上牢牢固定无法移动,支架、压板等零部件和集流管采用旋转装配,装配后,通过扣压端部勾住集流管的圆角,使得支架、压板等零部件无法水平移动,纵向通过过盈配合使得支架、压板等零部件无法移动,防止支架、压板等零部件脱落和移位。附图说明图1A,现有换热器采用点焊装配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B,现有换热器采用铆接装配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换热器第一实施例所示集流管与支架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集流管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集流管与支架装配后部分位置尺寸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集流管装配方式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换热器第二实施例所示中集流管与支架装配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集流管截面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换热器中集流管装配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做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换热器包括至少一集流管、至少一支架以及至少一压板;所有所述集流管采用D型结构,所述集流管上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为圆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为平面,所述圆弧面的圆弧与所述平面的直线段采用圆角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为装配面;所有所述支架采用半D型结构,所述支架的装配面为圆弧面;所有所述压板采用半D型结构,所述压板的装配面为圆弧面;在装配时,所述支架的装配面与所述压板的装配面扣压在所述集流管的装配面上。其中,所述集流管的宽度(第一侧面的外圆弧面与第三侧面的外圆弧面之间的距离)尺寸范围:12mm~50mm,高度(第二侧面的外平面与第四侧面的外平面之间的距离)尺寸范围:12mm~50mm,厚度(集流管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尺寸范围:0.8mm~2.5mm,所述圆角的半径尺寸范围:2mm~5m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换热器的支架、压板等零部件的装配面采用半D型结构,与采用D型结构的集流管外圆弧面相配合来扣压装配,增加了支架、压板等零部件与集流管的接触面积,使支架、压板等可安装在集流管上不脱落;又通过在集流管上增加圆弧面形成的圆角,使支架、压板等零部件在安装的基础上固定在集流管上无法旋转。扣压后支架、压板等零部件无法旋转和移动,因而无需点焊或铆接。参考图2-5,其中,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换热器第一实施例所示集流管与支架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集流管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集流管与支架装配后部分位置尺寸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集流管装配方式示意图。所述集流管21采用D型结构,所述集流管21上相对的第一侧面211与第三侧面213为圆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212与第四侧面214为平面,所述圆弧面的圆弧与所述平面的直线段采用圆角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侧面213为装配面。所述支架22采用半D型结构,所述支架22的装配面223为圆弧面;所述支架22上与所述支架22的装配面223相连的第一侧面221为平面,所述支架22上与所述支架22的装配面223相连的第二侧面222为平面并延伸有一圆弧形扣压端部224。在装配时,所述支架22的第一侧面221与所述集流管21的第二侧面212贴合,从而使支架在集流管上无法旋转;所述支架22的第二侧面222的平面部分与所述集流管21的第四侧面214贴合,所述支架22的所述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至少一集流管、至少一支架以及至少一压板;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集流管采用D型结构,所述集流管上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为圆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为平面,所述圆弧面的圆弧与所述平面的直线段采用圆角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为装配面;所有所述支架采用半D型结构,所述支架的装配面为圆弧面;所有所述压板采用半D型结构,所述压板的装配面为圆弧面;在装配时,所述支架的装配面与所述压板的装配面扣压在所述集流管的装配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至少一集流管、至少一支架以及至少一压板;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集流管采用D型结构,所述集流管上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为圆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为平面,所述圆弧面的圆弧与所述平面的直线段采用圆角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为装配面;所有所述支架采用半D型结构,所述支架的装配面为圆弧面;所有所述压板采用半D型结构,所述压板的装配面为圆弧面;在装配时,所述支架的装配面与所述压板的装配面扣压在所述集流管的装配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第一侧面的外圆弧面与第三侧面的外圆弧面之间的距离的尺寸范围:12mm~50mm,所述集流管第二侧面的外平面与第四侧面的外平面之间的距离的尺寸范围:12mm~50mm,厚度尺寸范围:0.8mm~2.5mm,所述圆角的半径尺寸范围:2mm~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所述压板与所述集流管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支架的装配面与所述压板的装配面通过旋转的方式扣压在所述集流管的装配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与所述支架的装配面相连的第一侧面为平面,所述支架上与所述支架的装配面相连的第二侧面为平面并延伸有一圆弧形扣压端部;在装配时,所述支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集流管的第二侧面贴合,所述支架的第二侧面的平面部分与所述集流管的第四侧面贴合,所述支架的所述扣压端部扣压在连接所述集流管的第一侧面与第四侧面的第一圆角的圆弧面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所述扣压端部圆弧的圆心在所述第一圆角的圆弧的圆心与所述第一圆角的圆弧的中点连线的延长连线上。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军张玲玲陈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