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吸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包括泵轴、第一轴承压盖,衬套右端依次设置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三叶轮;所述的进水段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出水段,第一隔板与第一叶轮之间设置有首级导叶,第二隔板与第二叶轮之间设置有次级导叶,所述的出水段两端均设置有末级导叶,出水段中部两端固定有节流套压板,出水段与泵轴外圆之间设置有节流套,节流套右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叶轮,第二叶轮,第一叶轮;所述的出水段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次进水段,第一隔板与第一叶轮之间设置有首级导叶,第二隔板与第二叶轮之间设置有次级导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输送含有颗粒的介质时对设备有极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工业用栗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双吸自平衡多级离心栗。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单吸多级节段式离心栗的所有叶轮同方向地安装在一根栗轴上,且各级叶轮只有前密封环,一直用平衡盘或平衡鼓来平衡轴向力;轴承箱里的甩油环长期使用后,油液中的杂质会沉淀,不便于清理,被甩油环带起含杂质的油液对轴承进行润滑,会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进水段到次进水段输送含有颗粒的介质时,会对中段的密封机构造成损坏,降低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吸自平衡多级离心栗,包括栗轴、第一轴承压盖,第一轴承压盖与栗轴外圆之间设置有驱动端并母,第一轴承压盖右端连接有驱动端轴承箱,驱动端轴承箱内部右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轴承压盖,第二轴承压盖右端设置有挡水圈,驱动端轴承箱右端连接有进水段,进水段左端连接有机械密封,进水段与栗轴之间设置有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三叶轮;所述的进水段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出水段,第一隔板与第一叶轮之间设置有首级导叶,第二隔板与第二叶轮之间设置有次级导叶,所述的出水段两端均设置有末级导叶,出水段中部两端固定有节流套压板,出水段与栗轴外圆之间设置有节流套,节流套右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叶轮,第二叶轮,第一叶轮;所述的出水段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次进水段,第一隔板与第一叶轮之间设置有首级导叶,第二隔板与第二叶轮之间设置有次级导叶;所述的次进水段右端连接有非驱动端轴承箱,非驱动端轴承箱内部左端连接有第三轴承压盖,非驱动端轴承箱右端连接有第四轴承压盖。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叶轮与进水段设置有第一口环,第二叶轮与第一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口环,第三叶轮与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口环。进一步的,所述的首级导叶与第一叶轮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叶套,次级导叶与第二叶轮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叶套。进一步的,所述的节流套内圈环形设置有若干个弧形排渣孔。进一步的,所述的非驱动端轴承箱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石棉板、轴承箱闷板。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外圆均设置有管堵。进一步的,所述的节流套采用高耐磨、高硬度材料。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输送含有颗粒的介质时对设备有极好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节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栗轴,2、驱动端并母,3、第一轴承压盖,4、驱动端轴承箱,5、第二轴承压盖,6、挡水圈,7、机械密封,8、进水段,9、衬套,10、第一叶轮,11、首级导叶,12、第一隔板,13、第二叶轮,14、次级导叶,15、第二隔板,16、第三叶轮,17、末级导叶,18、出水段,19、节流套,20、次进水段,21、非驱动端轴承箱,22、第三轴承压盖,23、石棉板,24、轴承箱闷板,25、四轴承压盖,26、管堵,27、节流套压板,28、第三口环,29、第二导叶套,30、第二口环,31、第一导叶套,32、第一口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一种双吸自平衡多级离心栗,包括栗轴1、第一轴承压盖3,第一轴承压盖3与栗轴1外圆之间设置有驱动端并母2,第一轴承压盖3右端连接有驱动端轴承箱4,驱动端轴承箱4内部右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轴承压盖5,第二轴承压盖5右端设置有挡水圈6,驱动端轴承箱4右端连接有进水段8,进水段8左端连接有机械密封7,进水段8与栗轴1之间设置有衬套9,其特征在于:衬套9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叶轮10、第二叶轮13、第三叶轮16 ;所述的进水段8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5、出水段18,第一隔板12与第一叶轮10之间设置有首级导叶11,第二隔板15与第二叶轮13之间设置有次级导叶14,所述的出水段18两端均设置有末级导叶17,出水段18中部两端固定有节流套压板27,出水段18与栗轴2外圆之间设置有节流套19,节流套19右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叶轮16,第二叶轮13,第一叶轮10 ;所述的出水段18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二隔板15、第一隔板12、次进水段20,第一隔板12与第一叶轮10之间设置有首级导叶11,第二隔板12与第二叶轮13之间设置有次级导叶14 ;所述的次进水段20右端连接有非驱动端轴承箱21,非驱动端轴承箱21内部左端连接有第三轴承压盖22,非驱动端轴承箱21右端连接有第四轴承压盖25 ;所述的第一叶轮10与进水段18设置有第一口环32,第二叶轮13与第一隔板12之间设置有第二口环30,第三叶轮16与第二隔板15之间设置有第三口环28 ;所述的首级导叶11与第一叶轮10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叶套31,次级导叶14与第二叶轮13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叶套29 ;所述的节流套19内圈环形设置有若干个弧形排渣孔191 ;所述的非驱动端轴承箱21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石棉板23、轴承箱闷板24 ;所述的第一隔板12与第二隔板15外圆均设置有管堵26 ;所述的节流套19采用高耐磨、高硬度材料。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轴径大于60mm时,产品采用锥形轴伸设计,联轴器、轴承、密封安装拆卸方便易于维修。(2)、位于高压腔与低压腔之间的节流套采用多头螺旋密封,同时设有排渣孔,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输送含有颗粒的介质时对设备有几好的保护作用。( 3)、叶轮对称布置,轴向力自动平衡,无专门的平衡机构,产品可靠性大大增加;采用滑装结构对定位,即保证每个叶轮产生的轴向力均匀分布在轴上,不会在某一截面出现极限应力,同时拆卸安装也非常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主权项】1.一种双吸自平衡多级离心栗,包括栗轴(1)、第一轴承压盖(3),第一轴承压盖(3)与栗轴(1)外圆之间设置有驱动端并母(2),第一轴承压盖(3)右端连接有驱动端轴承箱(4),驱动端轴承箱(4)内部右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轴承压盖(5),第二轴承压盖(5)右端设置有挡水圈¢),驱动端轴承箱(4)右端连接有进水段(8),进水段(8)左端连接有机械密封(7),进水段(8)与栗轴(1)之间设置有衬套(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9)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叶轮(10)、第二叶轮(13)、第三叶轮(16);所述的进水段(8)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5)、出水段(18),第一隔板(12)与第一叶轮(10)之间设置有首级导叶(11),第二隔板(15)与第二叶轮(13)之间设置有次级导叶(14),所述的出水段(18)两端均设置有末级导叶(17),出水段(18)中部两端固定有节流套压板(27),出水段(18)与栗轴(2)外圆之间设置有节流套(19),节流套(19)右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叶轮(16),第二叶轮(13),第一叶轮(10);所述的出水段(18)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二隔板(15)、第一隔板(12)、次进水段(20),第一隔板(12)与第一叶轮(10)之间设置有首级导叶(11),第二隔板(12)与第二叶轮(13)之间设置有次级导叶(14);所述的次进水段(20)右端连接有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吸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包括泵轴(1)、第一轴承压盖(3),第一轴承压盖(3)与泵轴(1)外圆之间设置有驱动端并母(2),第一轴承压盖(3)右端连接有驱动端轴承箱(4),驱动端轴承箱(4)内部右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轴承压盖(5),第二轴承压盖(5)右端设置有挡水圈(6),驱动端轴承箱(4)右端连接有进水段(8),进水段(8)左端连接有机械密封(7),进水段(8)与泵轴(1)之间设置有衬套(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9)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叶轮(10)、第二叶轮(13)、第三叶轮(16);所述的进水段(8)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5)、出水段(18),第一隔板(12)与第一叶轮(10)之间设置有首级导叶(11),第二隔板(15)与第二叶轮(13)之间设置有次级导叶(14),所述的出水段(18)两端均设置有末级导叶(17),出水段(18)中部两端固定有节流套压板(27),出水段(18)与泵轴(2)外圆之间设置有节流套(19),节流套(19)右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叶轮(16),第二叶轮(13),第一叶轮(10);所述的出水段(18)右端依次设置有第二隔板(15)、第一隔板(12)、次进水段(20),第一隔板(12)与第一叶轮(10)之间设置有首级导叶(11),第二隔板(12)与第二叶轮(13)之间设置有次级导叶(14);所述的次进水段(20)右端连接有非驱动端轴承箱(21),非驱动端轴承箱(21)内部左端连接有第三轴承压盖(22),非驱动端轴承箱(21)右端连接有第四轴承压盖(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裕成,
申请(专利权)人:季裕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