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72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3:39
一种线束,包括:多个导电路径或者多电路的导电路径;以及外装部件,导电路径插入到该外装部件内,并且该外装部件保护导电路径。外装部件通过树脂模制而形成为单的管状形状,并且在管轴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凹凸部。凹凸部具有:第一凹凸管部;第二凹凸管部,其与第一凹凸管部的形状不同;以及形状转换部,其连结第一凹凸管部和第二凹凸管部。形状转换部形成为在管轴向上延伸预定的长度以直线状布设线束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导电路径和外装部件。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其包括:多个导电路径或者多电路的导电路径;外装部件,导电路径插入到该外装部件中,并且该外装部件保护导电路径,并且特别涉及一种线束,其具有这样的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由树脂形成为单独的管状形状并且在管轴向上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凹凸部。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传统的线束,其电连接例如装载于混合动力车辆或者电动车辆中的高压设备。当观察当前趋势时,采用具有考虑布设空间和考虑部件数量减少这样的构造和结构的线束。JP-A-2013-211963中公开的线束包括导电路径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外装部件以保护导电路径。线束具有的特征在于外装部件,并且当线束布设在小的空间或者三维复杂空间内时具有有效的结构。JP-A-2013-211963中公开的线束包括导电路径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外装部件以保护导电路径。外装部件形成为单独的长管状形状,并且导电路径从外装部件的一端插入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在插入了导电路径之后,将连接器装接到从外装部件的末端引出的导电路径的末端。JP-A-2013-211963中公开的线束的外装部件具有圆形(扁平)截面的波节管部和扁平截面的直管部,并且通过被树脂模制成使得圆形波节管部和扁平直管部连续而形成为单个的管状形状。因此,当采用了外装部件时,即使在小的空间中,如果布置了扁平的直管部,则也能够布设线束。此外,当在三维复杂空间中,如果布置了圆形(扁平)波节管部,则也能够布设线束。然而,当观察波节管部时,因为以上波节管部的截面是一致的,所以如果布设空间在不同的场所变化,则存在难以处理该争议的问题。此外,因为截面是一致的,所以如果想要发挥不同的屈曲性能,则还存在难以处理该争议的问题。从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意在例如改变以上波节管的截面,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因为被改变部的形状变得扭曲,并且被改变部本身具有柔性,所以得出:被改变部之前和之后的屈曲性能变得不稳定的困扰。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即使布设空间在不同的场所变化,该线束也能够处理该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线束,其能够使得在稳定状态下发挥不同的屈曲性能。因为JP-A-2013-211963中公开的线束的外装部件被树脂模制成单个的长管状形状,所以防止水在中间部中侵入。然而,在外装部件的末端处的抵抗水侵入的防止措施是不充分的。从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意在将例如橡胶靴部装接到外装部件的末端,以覆盖外装部件的末端,然而因为外装部件的包括末端的那些部分,即,对应于线束末端的部分具有波节管状,所以得出:诸如靴部这样的防水部件的附着差的问题。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使得能够改善外装部件与防水部件的附着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专利技术的方面,一种线束,包括:多个导电路径或者多电路的导电路径;以及外装部件,所述导电路径插入到该外装部件内,并且该外装部件保护所述导电路径,其中,所述外装部件通过树脂模制而形成为单个的管状形状,并且在管轴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凹凸部,所述凹凸部具有:第一凹凸管部;第二凹凸管部,该第二凹凸管部与所述第一凹凸管部的形状不同;以及形状转换部,该形状转换部连结所述第一凹凸管部与所述第二凹凸管部,并且所述形状转换部形成为在所述管轴向上延伸预定的长度以直线状布设所述线束的部分。(2)在⑴所述的线束中,形状不同在于截面不同、尺寸不同、以及绞合方向不同中的至少一者。(3)在(1)或(2)所述的线束中,所述形状转换部具有作为转换形状的部分的本体部,并且所述形状转换部在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处直接连结所述第一凹凸管部,或者通过形成在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处的第一连结管部而连结所述第一凹凸管部。(4)在(3)所述的线束中,所述形状转换部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端处直接连结所述第二凹凸管部,或者通过形成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端处的第二连结管部而连结所述第二凹凸管部。(5)在(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中,所述凹凸部形成在所述线束具有柔性并且能够被弯曲地布设的范围内。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即使布设空间在不同的场所变化,例如,局部存在小的空间,也能够使得外装部件的凹凸部能够处理该问题。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例如,如果意在以稳定状态发挥不同的屈曲性能,则能够使得外装部件的凹凸部与所述意在发挥的部分相对应。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凹凸部可以通过改变形态、尺寸或者方向而形成。即,第一凹凸管部和第二凹凸管部可以形成为改变其形态、尺寸或者方向。(6)根据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线束,包括:导电路径;以及外装部件,所述导电路径插入到该外装部件内,所述外装部件保护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外装部件通过树脂模制而形成为管状形状,并且在线束末端对应部分处,所述外装部件形成为波节管状,其中,在线束末端对应部分中的末端形成为形状是从所述波节管状转换而来的圆形截面的直管部。(7)在(6)所述的线束中,防水部件被装接成附着到所述直管部的外表面,并且所述防水部件利用紧固部件而固定。(8)在(7)所述的线束中,所述防水部件的保持部形成在所述直管部的所述外表面上。根据上述(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因为采用了在管轴向上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凹凸部的外装部件,所以即使布设空间在不同的场所变化,例如,局部存在小的空间,如果凹凸部布置在期望的位置处,则就产生能够布设线束的效果。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在凹凸部中采用了形状转换部布置在第一凹凸管部与第二凹凸管部之间的结构,所以例如,当想要在第一凹凸管部侧处和第二凹凸管部侧处显示不同的屈曲性能时,能够将导电路径固定在形状转换部处。结果,产生这样的效果: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在形状转换部之前和之后显示不同的屈曲特性。根据(2)中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因为外装部件中的凹凸部通过改变形态、尺寸或者方向而形成,所以起到了能够考虑布设空间而设置线束的效果。根据(3)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因为凹凸部中的形状转换部具有本体部,其形成为在第一凹凸管部与第二凹凸管部之间转换形状的部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能够通过直接将第一凹凸管部连结到本体部的一端而立即实现形状转换。另一方面,当第一连结管部形成为紧接着本体部的一端并且通过第一连结管部而连结第一凹凸管部时,则产生了能够对应地实现顺滑的形状转换的效果。根据(4)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能够通过将第二凹凸管部直接连结到形状转换部中的本体部的另一端,而立即实现形状转换。另一方面,当第二连结管部形成为紧接着本体部的另一端并且通过第二连结管部而连结第二凹凸管部时,产生了能够对应地实现顺滑的形状转换的效果。根据(5)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产生如下效果:在线束具有柔性并且能够被弯曲地布设的范围内,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显示不同的屈曲性能。根据(6)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因为外装部件的线束末端对应部分中的末端变为形状从波节管状转换而来的圆形截面的直管部,所以产生了能够使得诸如靴部或者索环这样的防水部件附着在更多的表面处的效果。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波节管状的末端,产生了能够改善与防水部件的附着性的效果。根据(7)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因为利用紧固部件固定防水部件,所以产生了能够改善附着性或者维持防水性(防水性能)的效果。根据⑶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因为防止了防水部件的脱离,所以产生了能够维持与防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线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包括:多个导电路径或者多电路的导电路径;以及外装部件,所述导电路径插入到该外装部件内,并且该外装部件保护所述导电路径,其中,所述外装部件通过树脂模制而形成为单个的管状形状,并且在管轴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凹凸部,所述凹凸部具有:第一凹凸管部;第二凹凸管部,该第二凹凸管部与所述第一凹凸管部的形状不同;以及形状转换部,该形状转换部连结所述第一凹凸管部与所述第二凹凸管部,并且所述形状转换部形成为在所述管轴向上延伸预定的长度以直线状布设所述线束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雄鹿达也足立英臣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