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及其选换挡软轴组件,后者包括选挡软轴、换挡软轴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的选挡软轴连接板上开设有选挡软轴连接孔,所述选挡软轴插装于所述选挡软轴连接孔;换挡软轴连接板上开设有换挡软轴连接孔,所述换挡软轴插装于换挡软轴连接孔;变速箱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过孔,紧固螺栓穿过所述安装过孔并固接于所述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安装板远离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的一侧具有内凹结构的避让部。这样,该选换挡软轴组件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从而保证了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了重型卡车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重卡部件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型卡车的选换挡软轴组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选换挡软轴组件的重型卡车。
技术介绍
在重型卡车的传动系统中,采用选换挡软轴组件来实现汽车变速操纵可行性,这样,提供一种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的选换挡软轴组件,以保证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重型卡车的性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的选换挡软轴组件,以保证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重型卡车的性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选换挡软轴组件的重型卡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用于重型卡车的选换挡软轴组件,包括选挡软轴、换挡软轴,以及将所述选挡软轴和所述换挡软轴安装于变速箱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选挡软轴连接板、换挡软轴连接板和变速箱安装板,所述选挡软轴连接板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的上端,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的一侧;所述选挡软轴连接板上开设有一个选挡软轴连接孔,所述选挡软轴插装于所述选挡软轴连接孔内;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上开设有换挡软轴连接孔,所述换挡软轴插装于所述换挡软轴连接孔内;所述变速箱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过孔,紧固螺栓穿过所述安装过孔并固接于所述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安装板远离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的一侧具有内凹结构的避让部。优选地,所述安装过孔有两个,且两所述安装过孔间具有预设间隙。优选地,所述选挡软轴连接板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筋。优选地,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之间设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与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转接板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之间焊接有第三加强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重型卡车,包括变速箱和安装在所述变速箱上的选换挡软轴组件,所述选换挡软轴组件为如上所述的选换挡软轴组件。本技术所提供的选换挡软轴组件用于重型卡车,该选换挡软轴组件包括选挡软轴、换挡软轴,以及将所述选挡软轴和所述换挡软轴安装于变速箱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选挡软轴连接板、换挡软轴连接板和变速箱安装板,所述选挡软轴连接板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的上端,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的一侧;所述选挡软轴连接板上开设有选挡软轴连接孔,所述选挡软轴插装于选挡软轴连接孔内;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上开设有换挡软轴连接孔,所述换挡软轴插装于换挡软轴连接孔内;所述变速箱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过孔,紧固螺栓穿过所述安装过孔并固接于所述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安装板远离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的一侧具有内凹结构的避让部。这样,该选换挡软轴组件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从而保证了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了重型卡车的性會K。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选换挡软轴组件中,其安装过孔有两个,且两所述安装过孔间具有预设间隙,以保证与变速箱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选换挡软轴组件中支架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支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选挡软轴连接板 11-选挡软轴连接孔2-换挡软轴连接板21-换挡软轴连接孔3-变速箱安装板 31-安装过孔4-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第三加强筋 7-转接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的选换挡软轴组件,以保证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重型卡车的性能。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选换挡软轴组件的重型卡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选换挡软轴组件中支架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支架的俯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选换挡软轴组件用于重型卡车,该选换挡软轴组件包括选挡软轴、换挡软轴,以及将所述选挡软轴和所述换挡软轴安装于变速箱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选挡软轴连接板1、换挡软轴连接板2和变速箱安装板3,所述选挡软轴连接板I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3的上端,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2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3的一侧;其中,选挡软轴连接板I上开设有一个选挡软轴连接孔11,所述选挡软轴插装于该选挡软轴连接孔11 ;换挡软轴连接板2上开设有一个换挡软轴连接孔21,所述换挡软轴插装于该换挡软轴连接孔21 ;变速箱安装板3上开设有安装过孔31,紧固螺栓穿过所述安装过孔31并固接于所述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安装板3远离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2的一侧具有内凹结构的避让部。该支架的材料可以为铝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也可以为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树脂材料等。支架的各相邻连接板之间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以保证连接强度,简化连接工艺过程。具体地,选挡软轴连接板I与换挡软轴连接板2在两者的接缝处焊接固定,选挡软轴连接板I与变速箱安装板3在两者的接缝处焊接固定,换挡软轴连接板2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3在两者的接缝处焊接固定。理论上,支架上的各连接板之间也不局限于焊接连接,其也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其他各种固接方式,例如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在安装时,将选挡软轴插装固定于选挡软轴连接板1,将换挡软轴插装固定于换挡软轴连接板2,并将支架通过安装过孔31安装在变速箱的壳体上,以实现选换挡软轴与变速箱的连接固定;这样,该选换挡软轴组件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从而保证了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了重型卡车的性能。进一步地,安装过孔31有两个,且两所述安装过孔31间具有预设间隙,以便通过两点安装的方式将支架固定在变速箱,既保证了安装强度,又避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提高了选换挡软轴组件的安装性能。显然的,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支架与变速箱的安装点也可以仅为一个。为了提高支架的强度,所述选挡软轴连接板I与变速箱安装板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筋4 ;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之间设有转接板7,所述转接板7与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2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强筋5,所述转接板7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3之间焊接有第三加强筋6。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为了区分相同名称的不同结构,仅为了描述方便,不表示某种顺序,更不应理解为任何限定。除了上述选换挡软轴组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选换挡软轴组件的重型卡车,该重型卡车的其他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主权项】1.一种用于重型卡车的选换挡软轴组件,包括选挡软轴、换挡软轴,以及将所述选挡软轴和所述换挡软轴安装于变速箱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选挡软轴连接板(1)、换挡软轴连接板(2)和变速箱安装板(3),所述选挡软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重型卡车的选换挡软轴组件,包括选挡软轴、换挡软轴,以及将所述选挡软轴和所述换挡软轴安装于变速箱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选挡软轴连接板(1)、换挡软轴连接板(2)和变速箱安装板(3),所述选挡软轴连接板(1)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3)的上端,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2)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3)的一侧;所述选挡软轴连接板(1)上开设有选挡软轴连接孔(11),所述选挡软轴插装于所述选挡软轴连接孔(11)内;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2)上开设有换挡软轴连接孔(21),所述换挡软轴插装于所述换挡软轴连接孔内;所述变速箱安装板(3)上开设有安装过孔(31),紧固螺栓穿过所述安装过孔(31)并固接于所述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安装板(3)远离所述换挡软轴连接板(2)的一侧具有内凹结构的避让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李林,李喜鹏,柯何俊,李露,梁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