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挥发性卤代烃催化燃烧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283236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挥发性卤代烃催化燃烧脱除的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Fe、Ni、Cu、Co、V或Mn金属的氧化物为活性组分,以SBA-15、MCM-41或ZSM-2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离子交换法、嫁接法、铆接法或固相研磨法将活性组分担载到载体上,然后将该催化剂用于挥发性卤代烃在空气中的燃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制备简单、价格低廉,在反应过程中催化活性高、催化稳定性强,反应产生CO2、H2O和卤化氢,经碱液吸收处理后可完全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挥发性卤代烃的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简单、价格低廉、催化活性高、催化稳定性强、二次污染少的用于挥发性卤代烃催化燃烧的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技术介绍
挥发性卤代烃,指的是一类含卤的易挥发有机碳氢化合物。挥发性卤代烃具有密度大、沸点低、粘度小、难溶于水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制革、电子、干洗等领域。但其在使用、保存、处理过程中,若管理不善很容易进入到环境中,其中多种化合物由于具有挥发性而易被皮肤和粘膜吸收,或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富集在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多种挥发性卤代烃被认为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或可疑“三致效应”。因此,对于含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研究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目前对于含卤代烃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吸附回收、冷凝回收、萃取回收等方法对挥发性齒代烃无破坏性分解,但对设备和材料的要求较高,且会带来二次污染等问题;第二类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光催化降解、催化燃烧以及化学氧化法等,即以化学反应的方法将挥发性卤代烃降解为无毒或者低毒性物质;由于催化燃烧法因操作成本较低、脱除污染物范围广、效果彻底等优点而得到广泛使用。对于含卤代烃污染物催化燃烧所用的催化剂主要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复合催化剂。专利CN 102416319A(2012)公开了一种以硝酸铬和硝酸亚铈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r-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含氯有机化合物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活性和稳定性,且0)2和HC1选择性高和无多氯烃等副产物产生,但该催化剂中Cr有毒性,易产生污染,Ce价格昂贵,故不利于推广;专利CN 103962127(2014)公开了一种用于氯代芳香经降解的Sr、Ce、Mg、Al、Fe、Co、N1、Cu掺杂LaMn0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但该方法采用Ce金属,价格昂贵,且制作复杂;专利103894200A(2014)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氯代芳烃降解的Fe、N1、Cr, Bi或Μη掺杂四氧化三钴形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用于多氯代芳香经低温催化燃烧消除,但该方法应用范围小;Velasco等(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2000, 24(3-4):233-242)分别研究了 HX、HY、H-ZSM-22 等分子筛对二氯乙烷和三氯乙烯降解的效果,发现HX和HY型等微孔分子筛催化剂脱除毒物的范围有限,且活性较低。在以上对于含卤化物污染物催化燃烧所用的催化剂中,以Cr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具有毒性,易产生环境风险;HX和HY型等微孔分子筛催化剂脱除毒物的范围有限,且活性较低;金属Ce由于是稀土元素而价格较贵,则限制了其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了制备简单、价格低廉、催化活性高、催化稳定性强、二次污染少的用于挥发性卤代烃催化燃烧的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挥发性卤代烃催化燃烧的催化剂,为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活性组分的负载量为:0.5wt%? 10wt%,所述的活性组分为Fe、N1、Cu、Co、V或Μη金属及其氧化物,所述的载体为SBA-15、MCM-41或ZSM-22。所述的催化剂为优选Fe、Cu、V金属担载的SBA-15,其中金属组分与SBA-15的质量比优选为1% _5%。—种如上述用于挥发性卤代烃催化燃烧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离子交换法、嫁接法、铆接法或固相研磨法担载到载体上,得到催化剂。所述的活性组分为Fe、Cu或V金属,采用硫酸氧钒、硝酸铁或硝酸铜作为前驱体,优选采用浸渍法负载在载体上。所述的载体为SBA-15,将前驱体负载到SBA-15的表面后,再经过400-600°C焙烧得到金属担载的SBA-15催化剂。—种如上述用于挥发性卤代烃催化燃烧的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用于挥发性卤代烃的燃烧反应,该燃烧反应的化学公式为:RCHs+空气一HR+C02+H20,其中RCHs为卤代烃,R为卤元素。所述的卤代烃包括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溴仿、四氯化碳、1,1-二氯乙烷、1,2- —■氣乙烧、1,1, 1_ 二氣乙烧、1,1,2-二氣乙烧、1,1,2,2-四氣乙烧、1,1, 1, 2-四氣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顺式)、1,2_ 二氯乙烯(反式)、二溴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1,2- 二氯丙烷、1,2,3-三氯丙烷、二溴氯甲烷或一溴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燃烧反应采用空气为氧化剂,使挥发性卤代烃催化燃烧,反应温度为100?600 °C。优选反应温度为250?450 °C。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为:每克催化剂处理含300-50000ppm挥发性卤代烃的废气为每小时6-30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活性组分为Fe、N1、Cu、Co、V或Μη金属的氧化物,采用的载体为SBA-15、MCM-41或ZSM-22,所用的材料价格都相对低廉,且不具有毒性;催化剂的制备主要采用浸渍法、离子交换法、嫁接法、铆接法或固相研磨法,制备简单;(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反应温度为100?600°C,反应温度低,催化剂在该温度范围内活性尚,且稳定性好;(3)本专利技术中卤代烃燃烧生成的产物为C02、H20和卤化氢,卤代烃的收集简便,故该方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将200g市售的SBA-15沸石分子筛与lmol/L的NH4C1溶液(20L)在70 °C的条件下不断搅拌进行离子交换6h,离心分离上述溶液所得固体置于烘箱内于100°C条件下干燥12h。干燥后的固体进行焙烧,焙烧过程为:30°C开始加热,以2°C /min的升温速率升到600°C并在该温度下保持4h,所得样品即是离子交换后的Η型的沸石分子筛催化剂,标记为HSBA-15。实施例1将市售的0.167g三水合硝酸铜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于其中加入10gHSBA-15沸石分子筛,于70°C的条件下在带有磁力搅拌的水浴装置中加热5h,然后置于100°C烘箱内过夜烘干。最后对其进行焙烧,焙烧过程为:30°C开始加热,以2°C /min的升温速率升到600°C,并在该温度下保持4h,所得样品即是0.5% Cu负载的催化剂,标记为0.005Cu/HSBA-15。将上述催化剂0.005Cu/HSBA-15置于固定床反应器中,通以20.3L/h的含三氯乙烯的废气及过量的空气,空速为15000h \该废气中三氯乙烯的浓度为300ppm,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燃烧反应,燃烧温度为100°C,最终,三氯乙烯的转化率为20.4%,生成的0)2、H20和卤化氢通过碱液吸收后排放。实施例2将市售的0.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挥发性卤代烃催化燃烧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为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活性组分的负载量为:0.5wt%~10wt%,所述的活性组分为Fe、Ni、Cu、Co、V或Mn金属及其氧化物,所述的载体为SBA‑15、MCM‑41或ZSM‑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钱金泽葛伟林周玉强张杨张宏玲商照聪罗勇吴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