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8372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基板(11);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2),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1)之上;若干开关元件(14),阵列排布在所述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2)之上;液晶层(30),设置在所述若干开关元件(14)之上;上基板(20),设置在所述液晶层(30)之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集成制作在阵列基板上,能够大幅度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此外,由于利用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取代现有技术的LED作为背光发光器件,而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能耗远小于LED的能耗,因此可以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能耗,从而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光电与半导体技术的演进,也带动了平板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的蓬勃发展,而在诸多平板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IXD)因具有高空间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等诸多优越特性,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在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其主要包括相对设置的液晶面板和背光模块。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模块向其提供显示光源。而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主流发光器件是发光二极管LED。按照入光方式的不同,背光模块主要分为直下式背光模块和侧入式背光模块。在直下式背光模块中,通常需要LED搭配二次光学透镜;而在侧入式背光模块中,则需要具有导光作用的导光板(LGP)。然而,直下式背光模块受限于二次光学透镜,其难以实现薄型化设计;而侧入式背光模块受限于导光板,其也难以实现薄型化设计。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基板;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之上;若干开关元件,阵列排布在所述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之上;液晶层,设置在所述若干开关元件之上;上基板,设置在所述液晶层之上。进一步地,所述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之上的反射金属层和阳极导电层;间隔排列在所述阳极导电层之上的若干像素分割层;设置在所述若干像素分割层之间且依次位于所述阳极导电层之上的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交替设置在所述若干像素分割层之间且位于所述空穴传输层之上的红光有机发光层、绿光有机发光层和蓝光有机发光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红光有机发光层、所述绿光有机发光层和所述蓝光有机发光层之上的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以及依次覆盖所述电子注入层和所述像素分割层的阴极金属层、阴极导电层、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元件为薄膜晶体管。进一步地,所述上基板包括: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之下的黑色矩阵;其中,所述黑色矩阵与所述像素分割层相对设置;覆盖所述黑色矩阵的保护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之下的公共电极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层之下且位于所述黑色矩阵之下的间隔体。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下偏光片,设置在所述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与所述若干开关元件之间;上偏光片,设置在所述上基板之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其包括:第一基板;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之上;若干开关元件,阵列排布在所述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之上。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下偏光片,设置在所述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与所述若干开关元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又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提供一第一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之上形成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所述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之上形成阵列排布的若干开关元件。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基板之上形成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具体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之上依次形成反射金属层和阳极导电层;在所述阳极导电层之上形成间隔排列的若干像素分割层;在所述若干像素分割层之间依次形成位于所述阳极导电层上的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在所述若干像素分割层之间形成交替排列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的红光有机发光层、绿光有机发光层和蓝光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红光有机发光层、所述绿光有机发光层和所述蓝光有机发光层之上分别依次形成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依次形成覆盖所述电子注入层和所述像素分割层的阴极金属层、阴极导电层、绝缘层。进一步地,在所述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之上形成阵列排布的若干开关元件之前,在所述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之上形成下偏光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集成制作在阵列基板上,能够大幅度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此外,由于利用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取代现有技术的LED作为背光发光器件,而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能耗远小于LED的能耗,因此可以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能耗,从而节省成本。【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制作流程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基板的制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器件,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相同的标号在附图中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来。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1、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2、下偏光片13、若干开关元件14、液晶层30、上基板20以及上偏光片40。其中,上偏光片40和下偏光片13的吸光轴垂直设置。第一基板11可例如是透明玻璃基板,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此。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2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上。在本实施例中,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2包括:在第一基板11之上依次形成的反射金属层1201和阳极导电层1202 ;在阳极导电层1202之上形成的间隔排列的若干像素分割层1211 ;在阳极导电层1202之上依次形成的空穴注入层1203和空穴传输层1204,其中,空穴注入层1203和空穴传输层1204均被若干像素分割曾1211分割;在空穴传输层1204之上形成交替排列的红光有机发光层1205a、绿光有机发光层1205b和蓝光有机发光层1205c,其中,红光有机发光层1205a、绿光有机发光层1205b和蓝光有机发光层1205c彼此之间由像素分割层1211分割;在红光有机发光层1205a、绿光有机发光层1205b和蓝光有机发光层1205c之上分别形成的电子传输层1206和电子注入层1207 ;依次形成覆盖电子注入层1207和像素分割层1211的阴极金属层1208、阴极导电层1209、绝缘层1210。下偏光片13设置在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2上。具体地,下偏光片13设置在绝缘层1210上。当然,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此,例如,下偏光片13也可设置在若干开关元件14之上或者其他合适的位置。若干开关元件14阵列排布在下偏光片13上。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元件14可例如是薄膜晶体管TFT,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此。以上,由第一基板11、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2、下偏光片13、若干开关元件14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基板10,即阵列基板。液晶层30设置在若干开关元件14上。在本实施例中,液晶层30包括若干液晶分子,开关元件14提供电压给液晶分子,以使液晶分子按照规则进行偏转。上基板20设置在液晶层30上。在本实施例中,上基板20包括:第二基板21、黑色矩阵23、保护层24、公共电极层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11);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2),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1)之上;若干开关元件(14),阵列排布在所述三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2)之上;液晶层(30),设置在所述若干开关元件(14)之上;上基板(20),设置在所述液晶层(30)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