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7358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7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采取分区背光动态控制的背光分区动态控制液晶显示设备中,多个激励点光源混光形成面光源的激励光源,以及激发其出光方向上的量子点封装部中量子点材料,在多个激励点光源与量子点封装部之间还设置有光线选择部可以选择点光源发出的激励光源透射,而反射激发量子点材料产生的激发光,这样,其反射了从量子点封装部反射回来的后向光,该后向光不会对邻区的白色光源形成干扰,因此,每个背光分区中白色光源组成只有该背光分区中点光源产生激励光及该点光源的激励光激发产生被激励光混光形成白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液晶显示设备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设备(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通常采用动态背光调制技术控制背光亮度,可达到节能、提升显示对比度等图像画质效果。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中动态背光调制技术原理结构图,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图像处理部接收输入图像信号,且根据图像信号灰阶亮度采集得到背光数据,一方面,按照预定显示面板的规格将图像信号进行转换格式,输出至液晶显示部分中时序控制器(TCON),经时序控制器生产时序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以驱动液晶面板,另一方面,将采集得到的背光数据输出至背光处理部,该背光处理部将背光数据转换为背光控制信号,以控制背光驱动部来控制背光组件中背光源的亮度,若图像亮度高则驱动较高的背光亮度,若图像亮度低则驱动较低的背光亮度。动态背光调制技术主要包括分区背光调制和全局背光调制。其中,全局背光调制技术采集一帧图像内容的平均亮度来控制背光亮度,这样,背光实际亮度是由一帧全局图像平均灰阶值确定的,因此,图像平均最大灰阶值(即:全白场图像)对应驱动得到背光最大亮度,为了保护背光光源工作可靠性,通常背光最大亮度控制背光源的额定工作亮度以下。通常在正常显示画面中,经统计可知,动态视频画面中整体平均灰阶亮度在50%IRE左右,这样,背光亮度的平均值则为最大背光亮度的50%左右,因此,全局背光调制技术中背光源实际运行平均功率控制在额定功率的一半左右,在一定程度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但是,全局背光调制技术采集到的一帧或连续多帧的全局图像平均灰阶亮度,由该图像平均灰阶来控制全局背光源亮度,该图像平均灰阶亮度无法体现图像内容中局部画面之间亮度细节,然而,图像对比度变化更多体现在图像内容中局部画面之间亮度差异上,因此,其对提升显示对比度的画质效果能起到作用较小。而分区动态背光调制技术,如图2现有技术中分区动态背光调制技术中背光分区示意图,整个背光源矩阵包含A方向的M个分区和B方向的N个分区,如图假设M=16,N=9,计M*N=144个背光分区,每个背光分区中背光源亮度可单独驱动控制,其中,需要说明是,该背光分区理想状态下,每个背光分区可独立照亮其背光区域,但实际上,相邻背光源亮度会有一定影响。在分区动态背光调制技术中,每帧全局图像被分割成多个与背光分区对应的分区图像数据块,通过采集与该分区图像数据块中灰阶数据以得到该对应背光分区的背光数据,采集得到的每个分区背光数据体现了对应分区图像数据块之间亮度差异,这样,该背光分区背光亮度由该背光分区对应图像块的亮度确定的,分区背光亮度变化体现了需要显示区域画面的分区图像数据块中灰阶亮度,突出了显示图像局部画面之间显示亮度差异,提升动态图像的对比度画质效果。专利技术人在利用普通荧光粉LED白色光源时,每个背光分区中白色光源的颜色基本一致,不会有局部偏色现象。由于普通荧光粉LED白色光源原理是由蓝色LED发光芯片发射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产生黄光与蓝光混合成白色,而黄光中并非由纯色绿光和红光组成,导致普通荧光粉LED灯白色光源色域范围不高,基本在70%NTSC以下(英文全称:NationalTelevisionStandardsCommittee)。为了提高液晶显示色域范围,采取利用量子点技术作为液晶显示设备提供背光源,色域范围可达85%NTSC以上,甚至100%NTSC。示例的,将量子点材料封装在两层水氧阻隔膜中间形成量子点膜,再将该量子点膜设置在扩散板或者导光板的上方,利用蓝光发光芯片激发量子点膜中量子点材料产生绿光和红光,而混合成白色背光源,以提升白色背光源的色域范围但是,在利用量子膜技术为动态分区背光控制技术时,专利技术人发现与普通LED芯片激发荧光粉提供背光源不同时,同样分区背光技术方案中,在LED激发量子点发光的背光源,各个背光分区对应显示分区图像颜色呈现出随机性的局部偏色现象,且这种局部偏色规律性较差。例如:当中间区域表现为白色时,而四周却偏向蓝色,专利技术人为解决边缘偏蓝色问题,减少蓝色发光芯片功率,即:减低蓝色光的成分,这样,可解决四周边缘区域的蓝色,然而,中间区域却偏向黄色,即:中间区域绿光和红光偏多。如何破解利用量子点膜技术提供背光源的动态分区背光控制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各个显示分区颜色不一致原因,以及解决该各个分区颜色一致性的问题,成为亟需解决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能够有效解决采用量子点技术提供背光的分区动态背光控制液晶显示设备中,各显示画面存在随性色偏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画面;图像亮度统计部,用于统计所述显示图像画面的灰阶亮度;多个激励点光源,用于发出第一波段的激励光线,所述多个激励点光源布设于不同背光分区内,每个背光分区包括至少一个激励点光源,其中,由每个背光分区映射的显示分区内图像画面的灰阶值以控制该背光分区中的激励点光源亮度;量子点材料封装部,用于封装量子点材料,所述量子点材料受到所述第一波段的激励光线激发产生第二波段被激励光线,以混光形成白色光源;光线选择部,设置在所述激励点光源与所述量子点材料封装部之间,用于选择透射所述第一波段光线,及反射所述第二波段光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图像亮度统计部,用于统计所述显示图像画面的灰阶亮度;多个激励点光源,用于发出第一波段的激励光线,所述多个激励点光源布设于不同背光分区内,每个背光分区包括至少一个激励点光源,其中,由每个背光分区映射的显示分区内图像画面的灰阶值以控制该背光分区中的激励点光源亮度;量子点材料封装部,用于封装量子点材料,所述量子点材料受到所述第一波段的激励光线激发产生第二波段被激励光线,以混光形成白色光源;光线选择部,设置在所述激励点光源与所述量子点材料封装部之间,用于选择透射所述第一波段光线,及反射所述第二波段光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采取分区背光动态控制的背光分区动态控制液晶显示设备及背光模组中,多个激励点光源混光形成面光源的激励光源,以及激发其出光方向上的量子点封装部中量子点材料,在多个激励点光源与量子点封装部之间还设置有光线选择部可以选择点光源发出的激励光源透射,而反射激发量子点材料产生的激发光,这样,其反射了从量子点封装部反射回来的后向光,该后向光不会对邻区的白色光源形成干扰,因此,每个背光分区中白色光源组成只有该背光分区中点光源产生激励光及该点光源的激励光激发产生被激励光混光形成白光。这样,分区背光控制邻区点光源亮度变化时,不会影响该背光分区中白色光源组分,避免因此原因形成偏色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已有技术中液晶显示中动态背光调制技术原理结构图;图2为已有技术中分区动态背光调制技术中背光分区示意图;图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画面;图像亮度统计部,用于统计所述显示图像画面的灰阶亮度;多个激励点光源,用于发出第一波段的激励光线,所述多个激励点光源布设于不同背光分区内,每个背光分区包括至少一个激励点光源,其中,由每个背光分区映射的显示分区内图像画面的灰阶值以控制该背光分区中的激励点光源亮度;量子点材料封装部,用于封装量子点材料,所述量子点材料受到所述第一波段的激励光线激发产生第二波段被激励光线,以混光形成白色光源;光线选择部,设置在所述激励点光源与所述量子点材料封装部之间,用于选择透射所述第一波段光线,及反射所述第二波段光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设备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画面;
图像亮度统计部,用于统计所述显示图像画面的灰阶亮度;
多个激励点光源,用于发出第一波段的激励光线,所述多个激励点光源布设于不同背光分区内,每个背光分区包括至少一个激励点光源,其中,由每个背光分区映射的显示分区内图像画面的灰阶值以控制该背光分区中的激励点光源亮度;
量子点材料封装部,用于封装量子点材料,所述量子点材料受到所述第一波段的激励光线激发产生第二波段被激励光线,以混光形成白色光源;
光线选择部,设置在所述激励点光源与所述量子点材料封装部之间,用于选择透射所述第一波段光线,及反射所述第二波段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激励光源为蓝光光源,第一波段包括446nm-464nm,第二波段包括500nm-578nm和620nm-76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激励光源为紫光光源,第一波段包括400nm-446nm,第二波段包括500nm-578nm、620nm-760nm和446nm-464nm。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选择部为膜片结构,其中,所述光线选择部与所述量子点材料封装部贴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