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8217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位于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以及位于所述背板底面上的光源,所述反射片包括:位于所述背板底面上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背板底面与所述光源之间;至少自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侧延伸的第一反射部;自所述第一反射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部延伸的第二反射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反射片采用双折边设计,能够改善直下式液晶显示器边缘出现黑框或角落暗斑的现象,相比于传统的在反射片斜边上印刷灰色或黑色油墨的方式,节省了印刷制程,降低了成本。此外,所述反射片上还设有裁切线和骑缝线,避免了反射片产生褶皱或局部脱胶拱起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显示
,尤其设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 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目前,常用的两种背 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W及侧光式背光模组,两种背光模组的本质区别在于发光源的位 置,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发光源位于显示面板的正下方,而侧光式背光模组中发光源位于背 光板侧边。随着液晶显示器尺寸的增加,直下式背光模组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W及光源,光源位于背板底面。在直下式背光模 组中,由于灯箱高度较厚,通常会在位于背板底面反射片四周边缘增加斜边设计,来改善背 板边缘的外观厚度。但运种单一的斜边设计会使反射片斜边W及折角部分反射光线入射到 显示面板上,使得显示面板边缘存在整体偏暗、发黑、亮度不均等现象,从而在显示面板边 缘出现黑框或角落暗斑的现象。现有技术中解决黑框或角落暗斑现象主要是通过在反射片 斜边上印刷灰色或黑色油墨,但是,采用此方法并不能使反射片折角部分的亮度增加,仅仅 弱化了斜边部分的亮度。而且运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补偿反射片折角部分的亮度,且由于 采用了反射片印刷制程,导致反射片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改善直下式液晶显示器边缘出 现黑框或角落暗斑的现象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阳〇化]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至下而上设置的背板、反射 片、光源和显示面板,所述反射片包括: 与所述光源对应设置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侧端弯折、并朝所述显示面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反射部,所述 第一反射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夹角为α,所述α《90° ;所述第一反射部的长度为a, 所述光源高度为B,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光源的关系满足asinα^B; 所述第一反射部末端弯折、并朝所述显示面板边缘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反射部;所 述第二反射部与其在水平面的投影夹角为β,所述β《90°。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反射部末端弯折、并朝所述显示面板边 缘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反射部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末端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到所述第一固 定部侧端的距离为h;所述第二固定部末端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 光源之间的距离为Η;H/10《h《9H/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部设有至少一条第一裁切线,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 二反射部的交界线与所述第一裁切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部设有至少一条第二裁切线,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 二反射部的交界线与所述第二裁切线垂直,所述第一裁切线与所述第二裁切线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包括若干组发光二极管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于相邻两组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之间设置有骑缝 线。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至 下而上设置的背板、反射片、光源和显示面板,所述反射片包括: 与所述光源对应设置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侧端弯折、并朝所述显示面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反射部,所述 第一反射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夹角为α,所述α《90°;所述第一反射部的长度为a, 所述光源高度为B,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光源的关系满足asinα^B; 所述第一反射部末端弯折、并朝所述显示面板边缘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反射部;所 述第二反射部与其在水平面的投影夹角为β,所述β《90°。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反射部末端弯折、并朝所述显示面板边 缘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反射部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末端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到所述第一固 定部侧端的距离为h;所述第二固定部末端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 光源之间的距离为Η;H/10《h《9H/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部设有至少一条第一裁切线,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 二反射部的交界线与所述第一裁切线垂直; 所述第二反射部设有至少一条第二裁切线,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反射部的 交界线与所述第二裁切线垂直,所述第一裁切线与所述第二裁切线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包括若干组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于相邻两 组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之间设置有骑缝线。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反射片采用双折边设计,能够改善直下式液晶显示器边 缘出现黑框或角落暗斑的现象,相比于传统的在反射片斜边上印刷灰色或黑色油墨的方 式,节省了印刷制程,降低了成本。此外,所述反射片上还设有裁切线和骑缝线,避免了反射 片产生權皱或局部脱胶拱起的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显示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反射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显示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2反射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光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W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可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 施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运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运些实施 例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 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 示相同的元件。 参照图1,现有技术中,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01、光源02、发射片03。所 述反射片03包括位于所述背板底面与所述光源02之间的第一固定部031,所述第一固定部 031边缘弯折形成的反射部032,所述反射部032朝其水平投影方向弯折的第二固定部033。 从图中可W看出,通过将所述第一固定部031夹持在所述背板01与所述光源02之间W及 将所述第二固定部033夹持在所述显示面板04与所述背板01之间来固定所述反射片03 于背板上。当所述光源02发出的光投射到所述反射部032上时,所述反射部032将其反射 到显示面板04上,于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形成如图1中虚框所示的黑框区。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其反射片采用双折边设计,能够改善直下式液晶显示屏 边缘出现黑框或角落暗斑的现象。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阳0对 实施例1 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例如,一种直下式的背光模组1,所 述背光模组1包括背板11、反射片12、光源13、显示面板2。所述反射片12位于所述背板 11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背板底面11a上,与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2a相对应。在本实施 例中,所述光源13是由多组发光二极管阵列间隔设置而成,每条发光二极管列上设置有预 定数目个发光二极管。 所述反射片12包括:第一固定部12曰、第一反射部12b、第二反射部12c和第二固 定部12d。 第一固定部12a位于所述背板底面11a与所述光源13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12a 对应于所述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其具有左右两个可W延展的侧端。自所述第一固定部12a任一侧端(或两侧端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至下而上设置的背板、反射片、光源和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包括:与所述光源对应设置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侧端弯折、并朝所述显示面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反射部,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夹角为α,所述α≤90°;所述第一反射部的长度为a,所述光源高度为B,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光源的关系满足asin α≧B;所述第一反射部末端弯折、并朝所述显示面板边缘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反射部;所述第二反射部与其在水平面的投影夹角为β,所述β≤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