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回路“门”字形布置铁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938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4:03
双回路“门”字形布置铁塔,包括左塔体和右塔体,左塔体的顶部左侧设有上导线左侧横担,右塔体的顶部右侧设有上导线右侧横担;上导线左侧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之间设有上导线中部横担,左塔体、上导线中部横担和右塔体呈“门”字形布置;上导线左侧横担、上导线中部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共同构成上导线横担;左塔体的左侧还设有下导线左侧横担,右塔体的右侧还设有下导线右侧横担;下导线左侧横担和下导线右侧横担共同构成下导线横担。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一层导线横担,以利于降低整个铁塔高度,减少铁塔钢材和基础作用力,进而降低基础混凝土方量,能满足空气间隙、电磁环境、导地线水平偏移、脱冰跳跃、地线保护角和结构受力等多方面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回路“门”字形布置铁塔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双回路输电线路直线塔采用“鼓”型布置(参见图1)。常规双回路输电线路直线塔的塔头由地线架、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下导线横担、塔身构成,其中地线架、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下导线横担直接承受输电塔的导、地线荷载,通过横担将荷载传递至塔身。常规上、中、下三层导线横担布置型式使得整个塔架高度高,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风荷载调整系数大,其导地线风荷载和塔身、横担风荷载加大,构件受力大、铁塔相对较重,基础混凝土方量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塔高,减少铁塔钢材和基础混凝土方量的双回路“门”字形布置铁塔。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回路“门”字形布置铁塔,包括左塔体和右塔体,左塔体的顶部左侧设有上导线左侧横担,右塔体的顶部右侧设有上导线右侧横担;上导线左侧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之间设有上导线中部横担,上导线中部横担的一端架设于左塔体顶部,上导线中部横担的另一端架设于右塔体顶部;左塔体、上导线中部横担和右塔体呈“门”字形布置;上导线左侧横担、上导线中部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导线左侧横担、上导线中部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共同构成上导线横担;左塔体的左侧还设有下导线左侧横担,右塔体的右侧还设有下导线右侧横担;下导线左侧横担和下导线右侧横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下导线左侧横担和下导线右侧横担共同构成下导线横担。进一步,所述上导线横担的上方对称设有两地线支架。进一步,所述上导线左侧横担的下方设有第一“V”形绝缘子,第一“V”形绝缘子的两端分别与上导线左侧横担两端相连。上导线中部横担的下方设有第二“V”形绝缘子,第二“V”形绝缘子的两端分别与上导线中部横担两端相连。上导线右侧横担的下方设有第三“V”形绝缘子,第三“V”形绝缘子的两端分别与上导线右侧横担两端相连。进一步,所述下导线左侧横担的下方设有第四“V”形绝缘子,第四” V”形绝缘子的两端分别与下导线左侧横担两端相连。下导线左侧横担和下导线右侧横担之间设有第五“V”形绝缘子,第五“V”形绝缘子的一端与左塔体固连,第五“V”形绝缘子的另一端与右塔体固连。所述下导线右侧横担的下方设有第六“V”形绝缘子,第六“V”形绝缘子的两端分别与下导线右侧横担两端相连。使用本技术,可用于悬挂两路三相导线,第一路三相导线的左相挂于第一 “V”形绝缘子的下端,第一路三相导线的中相挂于第二“V”形绝缘子的下端,第一路三相导线的右相挂于第三“V”形绝缘子的下端。第二路三相导线的左相挂于第四“V”形绝缘子的下端,第二路三相导线的中相挂于第五“V”形绝缘子的下端,第二路三相导线的右相挂于第六“V”形绝缘子的下端。地线挂于地线支架上。本技术采用“门”字形布置方式,相比于现有常规双回路输电线路直线塔,减少了一层导线横担,以利于降低整个铁塔高度,减少铁塔钢材和基础作用力,进而降低基础混凝土方量,能满足空气间隙、电磁环境、导地线水平偏移、脱冰跳跃、地线保护角和结构受力等多方面要求;有利于减小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风荷载调整系数,进而减小导线风荷载、地线风荷载及塔身、横担风荷载,减小铁塔外部荷载受力,降低塔重,减小输电线路工程投资。在结构型式上,取消下横担中部连接钢桁架,采用绝缘子连接,既可节省钢材,又可通过“V”形绝缘子平衡下导线左侧横担和下导线右侧航弹的部分水平及垂直荷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常规双回路输电线路直线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回路“门”字形布置铁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一左塔体;2—一右塔体;3—一上导线左侧横担;4一一上导线右侧横担;5—一上导线中部横担;6—一下导线左侧横担;7—一下导线右侧横担;8—一地线支架;9一一第一“V”形绝缘子;10—一第二“V”形绝缘子;11一一第三“V”形绝缘子;12—一第四“V”形绝缘子;13——第五“V”形绝缘子;14——第六“V”形绝缘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2,本实施例包括左塔体I和右塔体2,左塔体I的顶部左侧设有上导线左侧横担3,右塔体2的顶部右侧设有上导线右侧横担4 ;上导线左侧横担3和上导线右侧横担4之间设有上导线中部横担5,上导线中部横担5的一端架设于左塔体I顶部,上导线中部横担5的另一端架设于右塔体2顶部;左塔体1、上导线中部横担5和右塔体2呈“门”字形布置;上导线左侧横担3、上导线中部横担5和上导线右侧横担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导线左侧横担3、上导线中部横担5和上导线右侧横担4共同构成上导线横担;左塔体I的左侧还设有下导线左侧横担6,右塔体2的右侧还设有下导线右侧横担7 ;下导线左侧横担6和下导线右侧横担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下导线左侧横担6和下导线右侧横担7共同构成下导线横担。所述上导线横担的上方对称设有两地线支架8。所述上导线左侧横担3的下方设有第一 “V”形绝缘子9,第一 “V”形绝缘子9的两端分别与上导线左侧横担3两端相连。上导线中部横担5的下方设有第二“V”形绝缘子10,第二“V”形绝缘子10的两端分别与上导线中部横担5两端相连。上导线右侧横担4的下方设有第三“V”形绝缘子11,第三“V”形绝缘子11的两端分别与上导线右侧横担4两端相连。所述下导线左侧横担6的下方设有第四“V”形绝缘子12,第四“V”形绝缘子12的两端分别与下导线左侧横担6两端相连。下导线左侧横担6和下导线右侧横担7之间设有第五“V”形绝缘子13,第五“V”形绝缘子13的一端与左塔体I固连,第五“V”形绝缘子13的另一端与右塔体2固连。所述下导线右侧横担7的下方设有第六“V”形绝缘子14,第六“V”形绝缘子14的两端分别与下导线右侧横担7两端相连。使用本技术,可用于悬挂两路三相导线,第一路三相导线的左相挂于第一 “V”形绝缘子9的下端,第一路三相导线的中相挂于第二“V”形绝缘子10的下端,第一路三相导线的右相挂于第三“V”形绝缘子11的下端。第二路三相导线的左相挂于第四“V”形绝缘子12的下端,第二路三相导线的中相挂于第五“V”形绝缘子13的下端,第二路三相导线的右相挂于第六“V”形绝缘子14的下端。地线挂于地线支架上。以上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双回路“门”字形布置铁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塔体和右塔体,左塔体的顶部左侧设有上导线左侧横担,右塔体的顶部右侧设有上导线右侧横担;上导线左侧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之间设有上导线中部横担,上导线中部横担的一端架设于左塔体顶部,上导线中部横担的另一端架设于右塔体顶部;左塔体、上导线中部横担和右塔体呈“门”字形布置;上导线左侧横担、上导线中部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导线左侧横担、上导线中部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共同构成上导线横担;左塔体的左侧还设有下导线左侧横担,右塔体的右侧还设有下导线右侧横担;下导线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回路“门”字形布置铁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塔体和右塔体,左塔体的顶部左侧设有上导线左侧横担,右塔体的顶部右侧设有上导线右侧横担;上导线左侧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之间设有上导线中部横担,上导线中部横担的一端架设于左塔体顶部,上导线中部横担的另一端架设于右塔体顶部;左塔体、上导线中部横担和右塔体呈“门”字形布置;上导线左侧横担、上导线中部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导线左侧横担、上导线中部横担和上导线右侧横担共同构成上导线横担;左塔体的左侧还设有下导线左侧横担,右塔体的右侧还设有下导线右侧横担;下导线左侧横担和下导线右侧横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下导线左侧横担和下导线右侧横担共同构成下导线横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侯长健李辉何洪波李林徐明鸣黄勇祥姜俊柏杜海强曾祥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科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