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砂抽油泵及其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075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砂抽油泵及其柱塞。柱塞的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向上的延伸柱面处于出油阀的外周面以内。这样在采油过程中,出油阀的外周面将始终处于泵筒的上方,且出油阀的外周从柱塞本体的外周露出的部分将会在泵筒和柱塞本体之间的间隙的上方形成遮挡,以阻挡泵筒上方沉积下来的砂粒,避免这些砂粒落入泵筒和柱塞本体之间的间隙,尤其在柱塞下行到下冲程极限位时,出油阀从柱塞本体的外周露出的部分会将泵筒和柱塞本体之间的间隙的上环端口封上,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柱塞能够有效的防止泵上油管沉积下来的砂粒落入泵筒中,避免柱塞和泵筒之间出现砂磨和砂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砂抽油栗及其柱塞。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多数油田已经处于开发中后期,随着能源的枯竭,对疑难储层的开发成为稳产和增产的主要手段,疏松砂岩储层的开采属于这一类。这类油井由于井液含砂较多,采用常规抽油栗举升易发生砂磨、砂卡和砂埋杆管柱,使井下工具过早失效,造成频繁的检栗作业,在增加作业工作量和作业成本的同时,也影响了有效采油时间。中国专利文献CN 102562542 A (公告日为2012年7月11日)公开了一种“防砂防垢长柱塞抽油栗”,包括沉砂管及其内自上而下依次串接的刮垢环、栗筒、加长筒、第一固定阀、第二固定阀,栗筒内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柱塞,柱塞比栗筒长,柱塞由中空的柱塞本体及其上下两端装配的游动阀组成,柱塞本体上端的游动阀为出油阀、下端的游动阀为进油阀,这样在使用时,刮垢环能够将柱塞上端的外周上附着的砂粒刮下,这些刮下的砂粒会落到加长管和沉砂管之间的沉砂环腔中,再通过沉砂管下端连接的双通接头的桥式沉砂通道落入沉砂尾管中。但因柱塞的外周面与刮垢环、栗筒之间存在供柱塞上下滑动的间隙,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尤其在柱塞到达下冲程极限位时,从栗上油管中沉积下来的砂粒很容易通过柱塞和刮垢环之间的间隙而进入栗筒和柱塞之间,引起柱塞和栗筒之间出现砂磨、砂卡的问题,增加了抽油栗在使用中出现卡栗现象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栗上油管沉积下来的砂粒落入栗筒中的柱塞,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柱塞的防砂抽油栗。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中柱塞的技术方案如下:柱塞,包括柱塞本体及其上端设置的出油阀,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和出油阀的外周面均为上下延伸的柱面,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向上的延伸柱面处于出油阀的外周面以内。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和出油阀的外周面为相互同轴的外圆柱面,出油阀的外径比柱塞本体的外径大。柱塞本体的下端设有进油阀,所述进油阀的外周面与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处于同一竖向延伸的柱面上。本技术中防砂抽油栗的技术方案如下:防砂抽油栗,包括栗筒及其内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的柱塞,柱塞包括柱塞本体及其上端设置的出油阀,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和出油阀的外周面均为上下延伸的柱面,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向上的延伸柱面处于出油阀的外周面以内,出油阀处于栗筒的上方。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和出油阀的外周面为相互同轴的外圆柱面,出油阀的外径比柱塞本体的外径大。栗筒的上环端面为自上而下逐渐变大的锥面,栗筒的上环端面和内壁面的过渡部位为环形的刮砂尖角。栗筒外套设有沉砂管,沉砂管的内管壁和栗筒的外筒壁之间具有栗筒段环空,并在栗筒的上端套装有处于栗筒段环空内的扶正环,扶正环的侧壁上开设和有上下贯通的排砂通道,扶正环的底部具有支撑在沉砂管的内管壁和栗筒的外筒壁之间的下扶正部,扶正环的顶部具有支撑在沉砂管的内管壁和柱塞的外周面之间的上扶正部。栗筒的外周上设有挡止在扶正环的下环端面下方的限位台阶。柱塞比栗筒长。本技术中柱塞的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向上的延伸柱面处于出油阀的外周面以内。这样在采油过程中,出油阀的外周面将始终处于栗筒的上方,且出油阀的外周从柱塞本体的外周露出的部分将会在栗筒和柱塞本体之间的间隙的上方形成遮挡,以阻挡栗筒上方沉积下来的砂粒,避免这些砂粒落入栗筒和柱塞本体之间的间隙,尤其在柱塞下行到下冲程极限位时,出油阀从柱塞本体的外周露出的部分会将栗筒和柱塞本体之间的间隙的上环端口封上,因此本技术中柱塞能够有效的防止栗上油管沉积下来的砂粒落入栗筒中,避免柱塞和栗筒之间出现砂磨和砂卡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砂抽油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防砂抽油栗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防砂抽油栗是一种应用于稀油井的预制间隙挡沉砂抽油栗,包括沉砂管9及其内自上而下依次相接的栗筒8、加长管12、第一固定阀13、第二固定阀14。沉砂管9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连接栗上油管的上接头4,沉砂管9的下端连接有双通芯总成,双通芯总成的下端连接有尾管堵头,双通芯总成的顶部还与第二固定阀14的下端连接。栗筒8内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比栗筒8长的柱塞,这样在抽汲过程中,栗筒8始终与柱塞保持全密封,栗筒8内壁始终不外漏,使得绝大部分砂粒无法进入柱塞与栗筒8的间隙中,有效防止柱塞砂卡。柱塞由自上而下依次串接的出油阀1、柱塞接头5、柱塞本体6、进油阀10和进油堵11构成,进油阀10和出油阀I均为与中空圆柱状的柱塞本体6同轴布置的游动阀,且出油阀I的外径比柱塞本体6的外径大,进油阀10的外径与柱塞本体6的外径相等,以使柱塞本体6的外周面向上的延伸柱面处于出油阀I的外周面以内,这样可对来自栗上油管沉降下来的砂粒进行隔挡,防止砂粒进入长柱塞与短栗筒8的间隙,降低卡栗几率。柱塞接头5的上端顶压在出油阀I的游动阀座3下侧,以将游动阀座固定在出油阀I的阀体内。栗筒8的内筒壁与柱塞本体6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采用最小间隙栗的原则进行设定,以在保证防砂效果的同时,降低抽油栗的漏失量,理论上可提高8%的栗效。栗筒8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环形的刮砂尖角,即栗筒8的上环端面为自上而下逐渐变大的锥面,栗筒8的下环端面为自上而下逐渐变小的锥面,以由栗筒8上下两端的环端面和内筒壁的过渡部分形成朝向柱塞的外周面设置的刮砂尖角,这样在柱塞上下运动过程中,可对粘附在柱塞外表面及栗筒8内表面的砂粒、结蜡等杂质进行刮削,保持抽油栗密封面的清洁,防止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柱塞,包括柱塞本体及其上端设置的出油阀,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和出油阀的外周面均为上下延伸的柱面,其特征在于,柱塞本体的外周面向上的延伸柱面处于出油阀的外周面以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胡英才苗玉礼查旋吴荷香余铁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