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光成专利>正文

轨道车越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633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3:51
轨道车越轨机构,包括前车体、后车体、连接轮和液压系统,前车体前部有前车轮,后车体后部有后车轮,前车体与后车体靠连接轮连接,前车体和后车体上都有平衡架,前车轮、后车轮和连接轮的安装柱内都有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缸体和活塞体,缸体固定在相应车体的底板上,活塞体的活塞位于缸体内,活塞体的活塞杆抵在相应的梁上,活塞体的活塞与缸体底部之间有油液,相邻缸体之间靠油管连通。该轨道车越轨机构通过几个缸体内油液的流通,减小相邻车轮间高度差,使整个车体平稳地越过交叉轨道的顶端或障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是一种用于农田的轨道车越轨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农业机械设备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田开始进行机械化耕种、播种、施肥、喷药等作业。传统的作业方式一般由人工完成,不但作业效率低、人工劳动量大,甚至有时因作业效率低错过最佳作业时机而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为提高现有作业效率、降低人工劳动量,目前多是借助农业机械完成上述作业。但由于农业机械的结构原因、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种植行距不同,加上各种农作物生长中的植株高低不同,导致现有作业机械适用范围小,存有一定的局限性。轨道农业一它是开创新时代农业生产与自动化操作技术、农业生产多样化与节能环保完美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打造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利用自动化机械来完成农业生产任务,在做到节能环保同时,形成一个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的生态农业系统。轨道车可沿农田轨道行走,遇到相互交错的轨道,现有轨道车不能平稳地跨过轨道的顶端,或者遇到障碍物时,不能平稳地越过障碍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越轨机构,该轨道车越轨机构能够越过交错轨道的顶端,而且能够保持车体平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越轨机构,包括前车体、后车体、连接轮、平衡架和液压系统;所述前车体包括前底板、前底盘和前车轮,前底盘固定在前底板底部,前底盘前端与前底板平齐,前底盘前部开有第一通孔,前底盘后端超出前底板,并在超出部分开有第二通孔;所述前车轮由H型支架、两个平型轮、一个V型轨道轮和一个圆筒形的第一安装柱组成,所述H型支架由梁和两侧壁构成,V型轨道轮位于两侧壁之间,两个平型轮分别位于两侧壁外侧,所述平型轮和V型轨道轮靠轮轴固定在H型支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柱固定在梁的中心上,且与平型轮和V型轨道轮分置于梁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柱长度大于前底板厚度,第一安装柱插入第一通孔中,从而将前车轮安装在前车体上;所述后车体包括后底板、后底盘和后车轮,后底盘固定在后底板底部,后底板前端超出后底盘,并在超出部分开有第三盲孔,后底盘后端与后底板平齐,后底盘后部开有第四通孔;所述后车轮与前车轮结构相同,后车轮安装在第四通孔中;所述连接轮由H型支架、两个平型轮、一个V型轨道轮和一个圆筒形的第二安装柱组成,所述H型支架由梁和两侧壁构成,V型轨道轮位于两侧壁之间,两个平型轮分别位于两侧壁外侧,所述平型轮和V型轨道轮靠轮轴固定在H型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柱固定在梁的中心上,且与平型轮和V型轨道轮分置于梁的两侧,所述第二安装柱的长度大于第一安装柱长度,连接轮的第二安装柱穿入第二通孔和第三盲孔中,从而将前车体与后车体连接起来;前车体和后车体上各有一个平衡架,所述平衡架包括底座,底座上铰接有两个左支架和两个右支架,两个左支架顶端共同连接一块左顶板,左顶板与左支架夹角为110?120°,两个右支架顶端共同连接一块右顶板,右顶板与右支架夹角为110?120°,左顶板和右顶板底部各固定两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均位于左支架和右支架外侧,固定座内有滚轮,滚轮通过轴与固定座铰接,左支架上还有左电磁铁,右支架上有右电磁铁,所述左电磁铁与右电磁铁位置相对应;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内都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缸体和活塞体,缸体底部固定在相应的底板上,活塞体的活塞位于缸体内,活塞体的活塞杆抵在相应车轮的梁上,活塞体与缸底之间有油液;相邻缸体之间有油管相通。当需要越轨或跨越障碍物时,前车轮优先驶到交叉轨道(或障碍物)顶端,此时,后车体还处在原来轨道(或平地)上,前底板受到自身及后车体的重力影响,从而向下位移,带动缸体一起向下移动,相对地,活塞体向上移动,挤压缸体内的油液,使缸体内的油液通过油管流入相邻的下一缸体内,从而向上挤压下一活塞体,将连接轮顶起,缩小前车轮与连接轮的高度差,使前车轮和连接轮可以平稳地越过轨道顶端(或障碍物);同样地,当连接轮位于交叉轨道(或障碍物)顶端时(此时,前车轮已经完成越轨,并驶入原轨道),其缸体内的油液会同时流入相邻的两个缸体内,从而缩小连接轮与前车轮、连接轮与后车轮的高度差,使后车体也能够平稳地驶过轨道顶端(或障碍物)。在整个越轨过程中,左电磁铁和右电磁铁通过相同方向的电流,将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开,使滚轮远离轨道。整个车体越过轨道后,左电磁铁和右电磁铁断电,滚轮仍沿轨道行走,起到平衡车体的作用。进一步地,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还有中车体,所述中车体由中底板和中底盘组成,中底盘固定在中底板底部,中底板前部超出中底盘,并在超出部分开有第五盲孔,中底盘后部超出中底板,并在超出部分开有第六通孔;连接轮的第二安装柱穿入第二通孔和第五盲孔中,将前车体与中车体连接起来,另一连接轮的第二安装柱穿入第六通孔和第三盲孔中,将中车体与后车体连接起来。所述中车体的数量至少有一个。优选地,中车体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中车体之间靠连接轮连接,连接轮的第二安装柱内也都有液压系统。所述左电磁铁和右电磁铁均靠近底座。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塞杆顶端都套有轴承,轴承与相应地梁相连。在转弯时,前车轮、连接轮和后车轮都要发生转向,相应地,前车轮、连接轮和后车轮的梁也要转向,活塞杆就会相对梁转动,轴承可以使活塞杆与梁之间的转动更加顺畅。所述的油管是软管,不仅连接方便,还能避免因车体转弯拉断油管。【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前车体和后车体的倒置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连接轮的倒置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轨道车越轨机构的倒置立体图。图4是图3的剖切图。图5是图4中M部的放大图。图6是实施例二的中车体的倒置立体图。图7是实施例二的轨道车越轨机构的倒置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轨道车越轨机构,如图1?图5所示,包括前车体100、后车体200、连接轮310和平衡架410和液压系统;所述前车体100包括前底板101、前底盘102和前车轮110,前底盘102固定在前底板101底部,前底盘102前端与前底板101平齐,前底盘102前部开有第一通孔102c,前底盘102后端超出前底板101,所述前底盘102超出前底板101的超出部分102b呈圆弧形,并在超出部分102b开有第二通孔102a ;所述前车轮110由H型支架111、两个平型轮112、一个V型轨道轮113和一个圆筒形的第一安装柱115组成,所述H型支架111由梁Illb和两侧壁Illa构成,V型轨道轮113位于两侧壁Illa之间,两个平型轮112分别位于两侧壁Illa外侧,所述平型轮112和V型轨道轮113靠轮轴114固定在H型支架111上;所述第一安装柱115固定在梁Illb的中心上,且与平型轮112和V型轨道轮113分置于梁Illb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柱115长度大于前底盘102厚度,第一安装柱115插入第一通孔102c中,从而将前车轮110安装在前车体100上;所述后车体200包括后底板201、后底盘202和后车轮210,后底盘202固定在后底板201底部,后底板201前端超出后底盘202,所述后底板201前部超出后底盘202的超出部分201b呈圆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轨道车越轨机构,包括前车体、后车体、连接轮、平衡架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包括前底板、前底盘和前车轮,前底盘固定在前底板底部,前底盘前端与前底板平齐,前底盘前部开有第一通孔,前底盘后端超出前底板,并在超出部分开有第二通孔;所述前车轮由H型支架、两个平型轮、一个V型轨道轮和一个圆筒形的第一安装柱组成,所述H型支架由梁和两侧壁构成,V型轨道轮位于两侧壁之间,两个平型轮分别位于两侧壁外侧,所述平型轮和V型轨道轮靠轮轴固定在H型支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柱固定在梁的中心上,且与平型轮和V型轨道轮分置于梁的两侧,第一安装柱插入第一通孔中,从而将前车轮安装在前车体上;所述后车体包括后底板、后底盘和后车轮,后底盘固定在后底板底部,后底板前端超出后底盘,并在超出部分开有第三盲孔,后底盘后端与后底板平齐,后底盘后部开有第四通孔;所述后车轮与前车轮结构相同,后车轮安装在第四通孔中;所述连接轮由H型支架、两个平型轮、一个V型轨道轮和一个圆筒形的第二安装柱组成,所述H型支架由梁和两侧壁构成,V型轨道轮位于两侧壁之间,两个平型轮分别位于两侧壁外侧,所述平型轮和V型轨道轮靠轮轴固定在H型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柱固定在梁的中心上,且与平型轮和V型轨道轮分置于梁的两侧,所述第二安装柱的长度大于第一安装柱长度,第二安装柱穿入第二通孔和第三盲孔中,从而将前车体与后车体连接起来;前车体和后车体上各有一个平衡架,所述平衡架包括底座,底座上铰接有两个左支架和两个右支架,两个左支架顶端共同连接一块左顶板,左顶板与左支架夹角为110~120°,两个右支架顶端共同连接一块右顶板,右顶板与右支架夹角为110~120°,左顶板和右顶板底部各固定两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均位于左支架和右支架外侧,固定座内有滚轮,滚轮通过轴与固定座铰接,左支架上还有左电磁铁,右支架上有右电磁铁,所述左电磁铁与右电磁铁位置相对应;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内都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缸体和活塞体,缸体底部固定在相应的底板上,活塞体的活塞位于缸体内,活塞体的活塞杆抵在相应车轮的梁上,活塞体与缸底之间有油液;相邻缸体之间有油管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光成
申请(专利权)人:于光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