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件折圆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076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件折圆弧模具,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上模块下部设有凸模且下模块上部设有凹模,还包括与下模块配合使用的起件装置,所述下模块侧壁贯穿有一通槽且通槽底部设有一轨道,所述起件装置包括:支架和与支架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性元件连接的顶板,所述支架底端设有与轨道相卡合的滑轨,所述支架两端均设有U型架且顶板两端分别与U型架相配合,两个所述U型架底部均设有卡槽且顶板两端上均与卡槽对应地设有卡凸。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结构更为简单,操作更为便捷,有效地解决现有折弯设备存在的缺陷及不足,并且非常利于将成品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中的金属板件折弯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板件折圆弧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金属板件的折弯,传统设备的工作情况是在机床上进行加工,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给定底模总高度和底模折弯区内槽的深度以及板件厚度,冲头下落与板件接触,继而继续下降一预定高度达到需要的弯曲角度。在数控折弯机中,对冲头的下降高度根据操作员预先设定的一些参数进行数学计算,然后,将机器预先设置,以实现程序化的弯曲角度。可见操作过程非常复杂,积累误差大,折弯结果并不是最佳的,因为这样的技术,很多时候会使获得的角度带有误差,往往需要进行再次修正,增加了生产工艺,从而增加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ZL201220311573.2公开有一种种板件折弯内圆弧成型模具,包括冲头和下模具,该下模具由模具块和底座组成,两模具块为对称固定的双D型结构,两D型模具块的弧面向内,两D型模具块之间形成沟槽,所述冲头下端为锥面结构。所述沟槽宽度为90?100mm,优选为96mm。冲头下端为锥面结构,冲头与沟槽配合使用。虽然上述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此技术方案本身仍存在诸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诸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专利技术人采用两D型模具块之间形成的沟槽来将板件折弯成圆弧,但是在上述折弯的过程中,位于工件上圆弧两侧的板件变形量较大,这就容易使得最终的成品容易将成品从模具中取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结构更为简单,操作更为便捷,有效地解决现有折弯设备存在的缺陷及不足,并且非常利于将成品取出的板件折圆弧模具。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板件折圆弧模具,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上模块下部设有凸模且下模块上部设有凹模,还包括与下模块配合使用的起件装置,所述下模块侧壁贯穿有一通槽且通槽底部设有一轨道,所述起件装置包括:支架和与支架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性元件连接的顶板,所述支架底端设有与轨道相卡合的滑轨,所述支架两端均设有U型架且顶板两端分别与U型架相配合,两个所述U型架底部均设有卡槽且顶板两端上均与卡槽对应地设有卡凸。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两个所述U型架上均设有行程槽且所述顶板两端分别与行程槽对应地设有滑块。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行程槽的高度是所述U型架高度的3/4 - 4/5 ο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顶板正中设有弧形凹槽。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有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处如下:其一是本技术改进了下模块的结构,即下模块侧壁贯穿有一通槽且通槽底部设有一轨道,此设计便于在通槽内安置起件装置,以保证在板件折弯成型后可快速地将工件取出。其二是本技术特别地设计有起件装置,其与下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轨道与滑轨之间的配合来实现的,在将起件装置放置在通槽内之后,通槽内的轨道与起件装置的支架相配合以为其提供支撑作用,在起件装置的结构上,本技术设计支架两端均设有U型架且顶板两端分别与U型架相配合,两个所述U型架底部均设有卡槽且顶板两端上均与卡槽对应地设有卡凸。此设计限制了顶板与支架的配合关系,在需要对工件进行折弯时,操作者将卡凸与卡槽配合起来,弹性元件压紧,以防止定板妨碍折弯的过程,在将工件折弯成型后,为方便将工件取出,操作者将顶板两端抬起至卡凸与卡槽分离,此时,顶板在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将工件顶起,以方便取件。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结构更为简单,操作更为便捷,操作者只需控制卡凸与卡槽之间的配合状态,进而控制弹性元件的状态以及顶板的位置,从而有效地解决现有折弯设备存在的缺陷及不足,非常便于将成品自下模块中取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非使用状态);图2是本技术的主剖图结构示意图(非使用状态);图3是本技术的起件装置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非使用状态);图4是本技术的下模块与起件装置相配合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下模块与起件装置相配合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部分剖视);图6是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使用状态)。图中:1、上模块;2、下模块;3、起件装置;4、通槽;5、轨道;6、支架;7、顶板;8、U型架;9、卡槽;10、卡凸;11、弹簧;12、滑块;13、弧形凹槽;14、板件;15、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板件折圆弧模具,包括:上模块I和下模块2,所述上模块I下部设有凸模且下模块2上部设有凹模,还包括与下模块2配合使用的起件装置3,所述下模块2侧壁贯穿有一通槽4且通槽4底部设有一轨道5,所述起件装置3包括:支架6和与支架6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性元件连接的顶板7,所述支架6底端设有与轨道5相卡合的滑轨15,所述支架6两端均设有U型架8且顶板7两端分别与U型架8相配合,两个所述U型架8底部均设有卡槽9且顶板7两端上均与卡槽9对应地设有卡凸10。请参阅图1,图2和图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模块安装在冲压头且其下部设有凸模,下模块固接在工作台上且其上部设有凹模,上模块与下模块的组合是常见的板件折弯模具的组合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将起件装置放置在通槽内之后,通槽内的轨道与起件装置的支架相配合以为其提供支撑作用。在需要对工件进行折弯时,操作者将卡凸与卡槽配合起来,弹性元件压紧,以防止定板妨碍折弯的过程,在将工件折弯成型后,为方便将工件取出,操作者将顶板两端抬起至卡凸与卡槽分离,此时,顶板在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将工件顶起,以方便操作者取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改进了下模块的结构,即下模块侧壁贯穿有一通槽且通槽底部设有一轨道,此设计便于在通槽内安置起件装置,以保证在板件折弯成型后可快速地将工件取出。此外,技术特别地设计有起件装置,其与下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轨道与滑轨之间的配合来实现的。支架和顶板基本构成了该装置的主体结构且支架和顶板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元件相连,此设计是可以为顶板提供原始动力以实现顶板将工件顶起。本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地设置为: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11。这是本技术优选地弹性元件的实施方式,既方便获得,又便于使用,成本较低。本技术设计支架两端均设有U型架8,在支架和顶板的配合中,此设计可以基本地限制顶板两端沿着U型架所约束的空间上下移动。特别地,因为顶板与支架之间可处于两种状态,一是在需要对工件进行折弯时,二者紧密配合;二是在将工件折弯成型后,二者分离,为了将二者紧密配合的状态维持住,本技术设计两个所述U型架8底部均设有卡槽9且顶板7两端上均与卡槽9对应地设有卡凸10。请参阅图5,本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地设置为:两个所述U型架8上均设有行程槽11且所述顶板7两端分别与行程槽11对应地设有滑块12。其实上述技术方案中,仅仅利用U型架8已经足以对顶板两端的活动空间进行限制,在本设计中,本技术还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件折圆弧模具,包括:上模块(1)和下模块(2),所述上模块(1)下部设有凸模且下模块(2)上部设有凹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下模块(2)配合使用的起件装置(3),所述下模块(2)侧壁贯穿有一通槽(4)且通槽(4)底部设有一轨道(5),所述起件装置(3)包括:支架(6)和与支架(6)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性元件连接的顶板(7),所述支架(6)底端设有与轨道(5)相卡合的滑轨(15),所述支架(6)两端均设有U型架(8)且顶板(7)两端分别与U型架(8)相配合,两个所述U型架(8)底部均设有卡槽(9)且顶板(7)两端上均与卡槽(9)对应地设有卡凸(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驰谢文东康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信雅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