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的防缠绕结构及软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181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的防缠绕结构及软管接头,软管的防缠绕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软管的管接头、密封圈和密封圈座,密封圈座和密封圈分别套在管接头上且可相对管接头旋转,密封圈容置在密封圈座内;密封圈座与密封圈之间配合有卡位结构,使密封圈座与密封圈相对固定。软管接头包括螺帽、密封垫和上述防缠绕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圈和密封圈座在使用过程中使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两者的配合更紧密,更不容易出现漏水间隙,使软管接头的密封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软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管的防缠绕结构及软管接头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软管由于两端均为固定状态,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缠绕,不仅影响软管的使用寿命,也给用户在使用上造成不便。为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防缠绕软管,其是在软管的两端设置可转动接头,具体该可转动接头包括螺帽、管接头、密封垫、密封圈座和密封圈,软管的两端设置的螺帽分别用于与水龙头的出水口和花洒相螺纹连接,管接头一端用于连接软管,另一端受限于螺帽内,并可相对螺帽转动。密封圈座和密封圈分别套在管接头上,且密封圈设在密封圈座内,密封圈座设在螺帽内,当将软管两端的螺帽分别旋接于水龙头和花洒时,利用密封垫压迫密封圈座,实现密封。这种软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管接头可相对螺帽转动,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软管不会发生缠绕。然而,由于所述密封圈多采用V型圈或O型圈,且其是直接容纳在密封圈座内,密封圈可相对密封圈座转动,如此,在低水压状态下,水容易从密封圈座与密封圈之间的间隙渗出,从而产生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管的防缠绕结构及软管接头,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软管的防缠绕结构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管的防缠绕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软管的管接头、密封圈和密封圈座,密封圈座和密封圈分别套在管接头上且可与管接头相对旋转,密封圈容置在密封圈座内;密封圈座与密封圈之间配合有卡位结构,使密封圈座与密封圈相对固定。—实施例中,所述卡位结构包括至少一设于所述密封圈座内侧壁的卡槽和至少一设于所述密封圈外侧壁的卡凸,卡凸适配卡紧在卡槽内;或者,所述卡位结构包括至少一设于所述密封圈内侧壁的卡凸和至少一设于所述密封圈外侧壁的卡槽,卡凸适配卡紧在卡槽内。—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壁与其两端面之间的拐角分别设为倒角。—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和卡凸分别为沿所述管接头的轴向设置的条形结构,且所述卡槽的至少一端通向外界。—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卡凸的形状与卡槽的形状相适配。—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沿其轴向包括第一段体和用于连接软管的第二段体,第一段体与第二段体之间设有凸台;所述密封圈座和密封圈依次套在管接头的第一段体。—种软管接头,包括螺帽、密封垫,螺帽内设有第一台阶,密封垫设在螺帽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软管的防缠绕结构,所述密封圈座设在螺帽内,并位于密封垫和第一台阶之间;所述管接头设在螺帽内侧且可与螺帽相对旋转。—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沿其轴向包括第一段体和用于连接软管的第二段体,第一段体与第二段体之间设有凸台;所述密封圈座和密封圈依次套在管接头的第一段体;所述螺帽还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管接头的凸台位于所述密封圈座与第二台阶之间。—实施例中,还包括钢套、与所述管接头的第二段体分别固连在软管端部的牙套,钢套固定套在牙套外,且钢套和牙套的一端分别设有外翻边,该钢套和牙套分别局部进入所述螺帽内,且其外翻边依次抵靠在所述管接头的凸台,并受限于所述第二台阶上。—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座的两端分别受限于所述密封垫和所述第一台阶;或者,所述管接头外还套有一平垫圈,该平垫圈的两端分别受限于所述密封圈座和所述第一台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密封圈座与密封圈之间设置卡位结构,使两者在使用过程中使密封圈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两者的配合更紧密,更不容易出现漏水间隙,使软管接头的密封效果好;2、本技术进一步将密封圈的内侧壁与其两端面之间的拐角分别设为倒角,可以减小其与管接头相对旋转时的接触面,从而使两者的旋转更加顺畅,进一步避免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缠绕。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软管的防缠绕结构及软管接头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软管防缠绕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密封圈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软管防缠绕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密封圈座与密封圈的配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软管接头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软管的防缠绕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软管的管接头1、密封圈2和密封圈座3,管接头I沿其轴向包括第一段体11、第二段体13,第一段体11具体为直管段,第二段体13具体为用于连接软管的波纹管段,第一段体11与第二段体13之间设有凸台12,该凸台12具体为环形凸台。密封圈座3和密封圈2分别套在管接头I的第一段体11,且均可与管接头I相对旋转,且密封圈2容置在密封圈座3内。密封圈座3与密封圈2之间配合有卡位结构,使密封圈座3与密封圈2相对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卡位结构具体包括两个设于所述密封圈座3内侧壁的卡槽31和两个设于所述密封圈2外侧壁的卡凸21,两卡槽31彼此相对设置,两卡凸21也彼此相对设置,该两卡凸21分别适配卡紧在相应的卡槽31内。除此,也可以将卡槽与卡凸对调设计,亦即,在密封圈座3的内侧壁上设置卡凸,在密封圈2外侧壁设置卡槽。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31和卡凸21分别为沿所述管接头I的轴向设置的条形结构,且所述卡槽31的一端通向外界。此外,所述卡槽3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卡凸21的形状与卡槽的形状相适配。除此,所述卡槽31和卡凸21也可以设计为沿所述密封圈2/密封圈座3的圆周方向设置的条形结构,如此,虽然也能保证密封圈座3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管的防缠绕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软管的管接头、密封圈和密封圈座,密封圈座和密封圈分别套在管接头上且可与管接头相对旋转,密封圈容置在密封圈座内;其特征在于:密封圈座与密封圈之间配合有卡位结构,使密封圈座与密封圈相对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曾德超丁清峰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洁通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