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量高压差双螺旋降压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75268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流量高压差双螺旋降压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降压结构,所述阀体内部设有流入腔和流出腔,所述降压结构连通所述流入腔和流出腔,所述降压结构包括压阀芯杆,所述压阀芯杆侧壁上沿轴向设有双螺旋降压通道,所述双螺旋降压通道的螺旋旋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小流量高压差双螺旋降压控制阀,具有调节精度高,全开度范围内降压效果好,无闪蒸现象发生,内件使用寿命长,现场维护方便,产品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阀
,特别是涉及一种小流量高压差双螺旋降压控制阀
技术介绍
在化工厂的自动控制中,调节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高压差调节阀则是运行工况最恶劣的装置之一,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效益,在高压差工况中有一类控制阀一般其阀座直径只有5-20mm故其调节的流量小,有线性流量特性和等百分比流量特性两种,并且要求调节精度高。针对要求小口径小流量高压差工况所用控制阀,现有的工艺方法是用单座柱塞式阀芯进行直接调节,并且阀芯表面进行硬化处理,虽然这种调节阀调节精度高,但是在高压差工况中,依靠阀芯阀座处的间隙调节流量并直接降压,因为只有一级降压所以在阀座出口处会瞬间产生闪蒸现象,从而对内件造成汽蚀损坏,还有一种是多次节流降压的内件结构,这种结构只能是线性流量特性,无法满足要求是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的工况,并且在小开度状态下因为流过的流量小所以多级降压结构的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虽然在大开度状态下降压效果好,但是调节精度低,也无法做到流量系数CV值小于I的内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流量高压差双螺旋降压控制阀,采用双螺旋结构降压,解决了闪蒸现象和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流量高压差双螺旋降压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降压结构,所述阀体内部设有流入腔和流出腔,所述降压结构连通所述流入腔和流出腔,所述降压结构包括压阀芯杆,所述压阀芯杆侧壁上沿轴向设有双螺旋降压通道,所述双螺旋降压通道的螺旋旋向相反。采用双螺旋式降压结构延长了流体通过的路线,实现有效降压,使每一节流位置处不产生闪蒸现象。进一步,为了使降压结构各个位置均匀降压,所述双螺旋降压通道的起始角度和螺距相等。采用等距螺旋均匀降压。进一步,所述压阀芯杆的下端端部设有阀芯头,所述阀芯头为单座柱塞式阀芯头,阀芯头外设有司太立硬质合金层。阀芯头表面堆焊司太立硬质合金,保证调节精度和表面硬度,提高抗冲蚀性能。压阀芯杆采用柱塞式阀芯头,有线性流量特性和等百分比流量特性两种型面,阀芯头处在高压区调节流量,通过阀芯头调节流量后通过双螺旋结构降压,一前一后的布局,两种结构结合在一起,提高阀芯头出口处的压力,这样分担在阀芯头进口和出口处的压差就小了,消除了在阀芯头出口处的闪蒸现象。进一步,为了实现降压结构与阀体的连接,所述降压结构还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阀盖、降压套筒和阀座,所述上阀盖与所述阀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降压套筒置于所述流出腔内部,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的内壁连接。进一步,所述压阀芯杆置于所述上阀盖、降压套筒和阀座的内孔中,所述压阀芯杆向上延伸出所述上阀盖,向下延伸至所述阀座内,所述降压套筒套设在所述双螺旋降压通道外侧,且所述双螺旋降压通道外径与所述降压套筒内孔孔径配合,所述流入腔通过所述降压套筒和双螺旋降压通道与流出腔连通。双螺旋降压通道与降压套筒采用轴孔配合,避免进入的流体直接从流入腔冲入流出腔。进一步,所述上阀盖上设有与所述阀体连接的螺栓,通过所述螺栓使所述上阀盖、降压套筒、阀座与阀体依次压紧。采用直压式阀座,阀座无需使用螺纹与阀体直接连接,依靠上阀盖螺栓预紧力通过降压套筒将阀座压紧。进一步,所述降压套筒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且所述第一内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内孔的孔径,所述双螺旋降压通道外径与第二内孔孔径配合,所述第一内孔的侧壁与所述压阀芯杆之间形成气室,且所述第一内孔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气室通过所述双螺旋降压通道与所述流入腔连通,所述气室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流出腔连通。通过变径的设置形成气室,气室可以用于气体缓存,减小气体的流速度,使通过通孔的气体更加稳定均匀。进一步,为了保证降压套筒内孔与阀座内孔和上阀盖内孔的同心度,所述降压套筒下端周向设有第一导向凸台或凹槽,所述阀座上端周向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凸台或凹槽配合的第一导向凹槽或凸台;所述降压套筒上端周向设有第二导向凸台或凹槽,所述上阀盖下端周向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凸台或凹槽配合的第二导向凹槽或凸台。进一步,所述上阀盖靠近所述降压套筒一端的内孔中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外侧与所述上阀盖内孔配合,所述压阀芯杆置于所述导向套内,所述导向套内孔与所述压阀芯杆外圆配合。在上阀盖内增加导向套,导向套依靠上阀盖内孔定位与阀芯外圆配合,在阀芯上下运动过程中起支撑和导向作用,提高阀芯在调节过程中稳定性和调节精度。进一步,所述导向套表面设有渗氮层。导向套表面进行渗氮处理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进一步,为了提高阀体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的连接面上设有密封垫,所述阀体与阀座通过所述密封垫密封连接。进一步,为了提高阀座与降压套筒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阀座与所述降压套筒的连接面上设有密封垫,所述阀座与降压套筒通过所述密封垫密封连接。具体的,为了延长使用寿命,所述密封垫为石墨密封垫。进一步,为了实现压阀芯杆的安装和导向,所述上阀盖上端设有填料压板,所述填料压板与所述上阀盖固定连接,所述上阀盖靠近所述填料压板一端的内孔中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复合导向套、V形填料和弹簧,所述上阀盖内孔的侧壁设有弹簧限位面,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限位面接触。进一步,所述填料压板的下端设有锥形面凹槽,所述复合导向套上端设有与所述锥形面凹槽配合的锥形面凸台。通过锥形面凹槽和凸台限制复合导向套与填料压板间的径向移动。进一步,为了实现防尘和提高密封性能,所述复合导向套上周向设有三个环形槽,分别为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位于所述复合导向套上端的内孔处,所述第二环形槽位于所述复合导向套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环形槽位于所述复合导向套下端的内孔处,所述第一环形槽设有防尘圈,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采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进行双重密封,密封效果更好。具体的,所述防尘圈为唇形防尘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为O型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为星型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小流量高压差双螺旋降压控制阀,降压阀杆采用单座柱塞式阀芯头且表面堆焊司太立硬质合金,保证调节精度和表面硬度,提高抗冲蚀性能;采用双螺旋降压结构,逐级降压,保证每一节流位置处不产生闪蒸现象;双导向结构保证调节过程中运行平稳;直压式内件结构,安装维护方便快捷;采用双重密封结构,保证阀杆处的可靠密封,具有调节精度高,全开度范围内降压效果好,无闪蒸现象发生,内件使用寿命长,现场维护方便,产品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压阀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降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复合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阀体,2、流入腔,3、流出腔,4、上阀盖,5、降压套筒,6、阀座,7、压阀芯杆,8、双螺旋降压通道,9、阀芯头,10、螺栓,11、第一内孔,12、第二内孔,13、气室,14、通孔,15、第一导向凹槽,16、第二导向凸台,17、第一导向凸台,18、第二导向凹槽,19、导向套,20、填料压板,21、螺母,22、螺杆,23、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小流量高压差双螺旋降压控制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流量高压差双螺旋降压控制阀,包括阀体(1)和降压结构,所述阀体(1)内部设有流入腔(2)和流出腔(3),所述降压结构连通所述流入腔(2)和流出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结构包括压阀芯杆(7),所述压阀芯杆(7)侧壁上沿轴向设有双螺旋降压通道(8),所述双螺旋降压通道(8)的螺旋旋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山常占东周永兴赵文宝季兆昌
申请(专利权)人: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