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用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0478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8 19:14
在盘式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了侧部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中,提高侧部框架的相对于盘式框架的安装刚性。在盘式框架(1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固定了侧部框架(11)的构成的座椅衬垫框架(1)中,侧部框架通过由其上端部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形成的法兰(11b)固定于盘式框架(12),在法兰(11b)中,固定于盘式框架(12)的部分形成有面向宽度方向内侧下沉的洼部(11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用框架,特别是涉及在盘式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侧部框架的构造的座椅用框架。
技术介绍
作为座椅用框架的构造,盘式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侧部框架的构造已经众所周知,这样的构造被利用于,例如车用座椅的框架,特别是座椅衬垫用的框架(以下,座椅衬垫框架)。作为其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左右方向分离的一对侧部框架的前端部架设有盘式框架构造的座椅衬垫框架。专利文献1:特开2012-2141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是,必须确保相对于盘式框架将侧部框架适当地安装后侧部框架侧的刚性,更加严密的话是侧部框架的相对于盘式框架的安装刚性。另外,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座椅衬垫框架,虽然设置有连结一对侧部框架的连结部件,将此连结部件与侧部框架通过焊接接合的情况下,最好在可以期待侧部框架的刚性的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进行焊接。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得到的,其目的在于作为盘式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侧部框架的构造的座椅用框架,提供侧部框架的相对于盘式框架的安装刚性提高的座椅用框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在连结各侧部框架的连结部件与侧部框架通过焊接接合的构成的座椅用框架中,使侧部框架的刚性进一步提高。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座椅用框架,是具有盘式框架与分别固定于该盘式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侧部框架的座椅用框架,所述侧部框架通过由该侧部框架的上端部向所述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形成的法兰固定于所述盘式框架,在所述法兰中,固定于所述盘式框架的部分形成有面向所述宽度方向内侧下沉的洼部。在上述的座椅用框架,在侧部框架的上端部形成的法兰中,在固定于盘式框架的部分设置有洼部。此洼部通过将侧部框架弯曲而构成。即,为了在侧部框架中设置上述的洼部形成弯曲的部分,通过形成此弯曲的部分提高洼部及其周边部分的刚性。因此,在上述的座椅用框架,在刚性提高的部分侧部框架固定于盘式框架。这样在上述的座椅用框架,侧部框架在高刚性的部分固定于盘式框架的结果,提高侧部框架的相对于盘式框架的安装刚性。另外,在上述座椅用框架,所述洼部具有在该洼部中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内侧的底部,所述侧部框架,通过在所述法兰中,所述洼部所在的部分焊接于所述盘式框架而固定于所述盘式框架,所述法兰与所述盘式框架的焊接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位于比所述底部更靠内侧,并且,在所述座椅用框架的前后方向沿所述底部而形成也可以。在以上的构成,法兰与盘式框架的焊接区域,在比洼部的底部更靠内侧,沿该底部而形成。因此,上述焊接区域及其周边的刚性提高,结果,侧部框架的相对于盘式框架的安装刚性进一步提尚。另外,在上述座椅用框架,在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洼部的长度比所述焊接区域的长度更长的话比较合适。在以上的构成,由于洼部的长度比法兰与盘式框架的焊接区域(S卩,焊接痕)的长度更长,在洼部存在从上述的焊接区域突出的区域。这样通过在洼部具备从焊接区域突出的区域,分散作用于相对于盘式框架的侧部框架的安装位置的荷重,可以抑制对焊接区域的荷重集中。另外,在上述座椅用框架,所述法兰中,在固定于所述盘式框架的部分,形成有作为所述洼部的第I洼部与第2洼部,所述第I洼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位于比所述第2洼部更靠前方,并且,比所述第2洼部更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下沉,在所述前后方向在互相离开的位置形成多个所述焊接区域,在多个所述焊接区域中的第I焊接区域在所述前后方向与所述第I洼部在同一位置,在多个所述焊接区域中的第2焊接区域在所述前后方向位于比所述第I焊接区域更靠后方位置,在所述前后方向,所述第I洼部的后端部分与所述第2洼部的前端部分的边界位置位于所述第I焊接区域与所述第2焊接区域之间的话更合适。在以上的构成,侧部框架中,位于第I洼部的后端的比较低刚性的部分配置于比较高刚性的焊接区域之间夹持的位置。结果,可以抑制第I洼部的后端部分的刚性下降。另外,在上述座椅用框架中,具有在固定于所述盘式框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所述侧部框架与固定于所述盘式框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所述侧部框架之间连结的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与所述各个侧部框架焊接接合,在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侧部框架的接合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连结部件看位于与所述洼部的同一侧的话更合适。在以上的构成,从连结部件看,连结部件与侧部框架的接合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洼部互相位于同一侧。也就是说,在侧部框架中,从连结部件看,更高刚性的洼部或接合区域相互位于同一侧的结果,洼部及其周边部分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另外,在上述的座椅用框架中,具有在固定于所述盘式框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所述侧部框架与固定于所述盘式框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所述侧部框架之间连结的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与所述各个侧部框架焊接接合,在穿过从所述宽度方向看时的所述连结部件的中心的假想平面中,穿过所述洼部的该假想平面,穿过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侧部框架的接合区域的话更合适。在以上的构成中,在穿过从宽度方向看时的连结部件的中心的假想平面中,穿过洼部的假想面总是穿过连结部件与侧部框架的接合区域。也就是说,由于在穿过连结部件的中心与第I洼部的假想平面上存在连结部件与侧部框架的接合区域,在侧部框架中,提高沿上述假想平面扩展的区域的刚性。另外,在上述座椅用框架,在所述侧部框架的下端部中,位于所述洼部的下方位置的区域,向比所述洼部更靠外侧突出的话更合适。在以上的构成中,在侧部框架中,为了设置洼部下沉的部分没有到达侧部框架的下端位置就在中途中断。换言之,由于在前后方向中设置了洼部的位置上,在侧部框架形成有凹凸,通过该凹凸的形成,侧部框架的刚性更加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侧部框架的上端部形成的法兰部中,由于固定于盘式框架的部分形成高刚性的洼部,提高侧部框架的相对于盘式框架的安装刚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侧部框架中,在焊接于盘式框架的部分及其周边部分可以谋求刚性的提尚。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分散相对于盘式框架作用于侧部框架的安装位置的荷重,可以抑制对焊接区域的荷重集中。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侧部框架中,关于位于洼部(第I洼部)的后方位置的部分,可以抑制刚性的下降。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侧部框架中,以与连结侧部框架的连结部件与侧部框架的接合区域及洼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应的形状,洼部及其周边部分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侧部框架中,提高沿着穿过连结侧部框架的连结部件的中心与洼部的假想平面并扩展的区域的刚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侧部框架中,由于在前后方向中设置了洼部的位置上,在侧壁形成有凹凸,通过该凹凸的形成,侧部框架的刚性更加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衬垫框架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座椅衬垫的宽度方向中央的模式截面图。图3是表示洼部周边的构成的侧面图。图4是从上方看盘式框架与侧部框架焊接区域时的图。图5是表示图4中的A-A截面的模式图。图6是涉及变形例的座椅衬垫框架的侧面图。图7是从上方看涉及变形例的盘式框架与侧部框架的焊接区域时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以下,本实施方式)的座椅用框架,参照图1至图7同时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理解更容易,并非限定被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脱离其主旨,更改、改善的同时,本专利技术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座椅用框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用框架,是具有盘式框架与分别固定于该盘式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侧部框架的座椅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框架通过由该侧部框架的上端部向所述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形成的法兰固定于所述盘式框架;在所述法兰中,固定于所述盘式框架的部分形成有面向所述宽度方向内侧下沉的洼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正之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