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铁道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9842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4:03
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具备在碰撞时被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4)、以及以在内部容纳能量吸收组件(4)的方式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筐体(5)。筐体(5)的一端支持于铁道车辆的主构造物。筐体(5)由相互重叠的部分彼此结合的多个筒状体(51)构成,且在碰撞时筒状体(51)彼此的结合部破断并呈伸缩式收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具备其的铁道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在铁道车辆中使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揭示有以盖体覆盖碰撞时被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专利文献I中所揭示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中的盖体,是用于防止轻度的冲击影响能量吸收组件,使能量吸收组件在碰撞时破断而发挥功能。具体而言,盖体是以从前端覆盖从支持板向前方突出的能量吸收组件的方式,形成朝向支持板的开口的箱状。在盖体的前壁中央,设置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狭缝(slit),在盖体的两侧的侧壁,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而且,盖体在碰撞时沿狭缝破断,并向支持板呈V字形地被二分成上下两部分。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439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I中所揭示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中的盖体,由于具有承受轻度冲击的强度,因此要到达破断为止必须有某程度的荷载。然而,在使用像这样的相对较高强度的盖体的情况下,盖体占荷载-位移(冲程)特性的影响较大,难以设计如何吸收碰撞能量。而且,一旦盖体本身破断,则有可能破坏位于周围的电线、损伤周边机器等。因此,有必要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周围确保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设计如何吸收碰撞能量、且无需周围的空间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具备其的铁道车辆。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专利技术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具备:能量吸收组件,在碰撞时被压坏;以及筐体,以在内部容纳该能量吸收组件的方式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一端被支持于铁道车辆的主构造物,且由相互重叠的部分彼此结合的多个筒状体构成,在碰撞时该筒状体彼此的结合部破断并呈伸缩式收缩。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能够仅以使筐体的筒状体彼此的结合部破断的方式使能量吸收组件发挥功能,因此容易设计如何吸收碰撞能量。此外,一旦筒状体彼此的结合部破断则筐体呈伸缩式收缩,因此无需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周围确保空间。而且,在已呈伸缩式收缩的筐体内,保持已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因此能够防止能量吸收组件的碎片飞散。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铁道车辆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容易设计如何吸收碰撞能量,且无需周围的空间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附图说明】图1A是第I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纵剖面图;图1B是沿图1A的1-1线的横剖面图; 图2A是具备有第I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铁道车辆的前视图;图2B是该铁道车辆的车头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卷材的构成的图; 图4是因碰撞而变形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I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荷载-位移特性的图; 图6A及图6B,是表示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配置位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第2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8A是第3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纵剖面图;图SB是该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后视图; 图9,是省略底板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第I实施形态) 在图1A及IB中,表示第I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在图2A及2B中,表示具备有该碰撞能量吸收装置IA的铁道车辆10。图2A及2B所示的铁道车辆10是车头车辆,在铁道车辆10的主构造物11的前表面下部,以夹着连结器13而分隔的方式配置有一对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更详细而言,主构造物11,包含台座框、侧构造体、端构造体及车顶构造体,且一对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从台座框的前表面的两端部往前方(车辆长度方向的外方侧)突出。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可以由铁道车辆10的外壳12覆盖,也可从外壳12突出。但是,安装碰撞能量吸收装置IA的铁道车辆10,并不一定为车头车辆。例如,如图6A所示,安装碰撞能量吸收装置IA的铁道车辆10也可为中间车辆。在该情形,碰撞能量吸收装置IA也可在台座框的前表面的两端部(图中的A位置)配置2个。或者,碰撞能量吸收装置IA也可在端构造体的中间高度位置的两侧(图中的B位置)配置2个,在端构造体中央的门的上方(图中的C位置)配置I个,在台座框的两端部的下方(图中的D位置)配置2个。在台座框的下方配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IA的情况下,也可将下述的底板2通过托架(未图示)安装在台座框。或者,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如图6B所示,也可配置在铁道车辆10 (车头车辆与中间车辆的哪一个均可)的连结器13的后方(车辆长度方向的内方侧)。在该情形,也可将下述的底板2通过托架(未图示)安装在台座框。回到图1A及1B,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包含碰撞时被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4、及夹持该能量吸收组件4的底板2及顶板3。此外,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在底板2与顶板3之间包含容纳能量吸收组件4的筐体5。底板2,是安装于铁道车辆10的主构造物11的在前后方向(车辆长度方向)扁平的板。顶板3,是以夹着能量吸收组件4的方式与底板2相向的在前后方向扁平的板。在本实施形态中,底板2及顶板3,为相同大小的矩形。但是,底板2及顶板3的大小及形状,也可相互不同。例如,底板2及顶板3的一者或两者的形状,也可为圆形或椭圆形。能量吸收组件4,只要是可藉由屈曲(buckling)而吸收碰撞能量即可,可具有任何的构造。例如,能量吸收组件4,也可为以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构成的管。在本实施形态中,能量吸收组件4,是卷绕如图3所示的金属制的中空片材45而成的卷材。具体而言,中空片材45,如图1A及IB所示,卷绕于在连结顶板3与底板2的方向即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40周围。也就是说,能量吸收组件4,是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状。但是,在使用卷材以外者作为能量吸收组件4的情况下,能量吸收组件4,例如也可为剖面为四角形或八角形这样的多角形的柱,也可为圆筒、圆锥、角锥等。此外,能量吸收组件4,也可为由发泡树脂构成的实心构件。在该情形,可采用各种形状(例如,立方体)作为能量吸收组件4的形状。中空片材45,具有平板41与波板42层叠而成的构造。平板41及波板42,例如是由铝构成的薄板。波板42的波形,可为梯形,也可为脉波状,也可为圆滑的曲线状。能量吸收组件4即卷材,在中央具有在前后方向(卷材的轴方向)延伸的贯通孔4a。在顶板3及底板2,分别设置有嵌合在贯通孔4a的导引件31、21。在本实施形态中,导引件31、21,是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管,且在插通于设在顶板3及底板2的孔的状态下,例如藉由熔接(焊接)而固定在顶板3及底板2。但是,并不一定要在顶板3及底板2设置供导引件31、21插通的孔。例如,也可为:导引件21、31是实心的圆柱,且该导引件21、31,在抵接于顶板3及底板2的一方的主表面的状态下,藉由贯通顶板3及底板2的螺栓而固定于顶板3及底板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形态中,能量吸收组件4即卷材的两端面,藉由粘合剂而粘合于底板2及顶板3。在内部容纳能量吸收组件4的筐体5,在前后方向延伸,其两端固定于底板2及顶板3。也就是说,筐体5的一端,通过底板2而支持于铁道车辆10的主构造物11。更详细而言,筐体5,是由以前后方向作为轴方向的多个(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0/CN105102295.html" title="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铁道车辆原文来自X技术">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铁道车辆</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具备:能量吸收组件,该能量吸收组件在碰撞时被压坏;以及筐体,以在内部容纳该能量吸收组件的方式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一端被支持于铁道车辆的主构造物,且由相互重叠的部分彼此结合的多个筒状体构成,在碰撞时所述筒状体彼此的结合部破断并呈伸缩式收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野淳川上直朗吉田直弘畑晋一郎矢木诚一郎富泽雅幸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