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强专利>正文

小米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711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小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乳类饮料,包含:经淀粉酶酶解的小米原浆;以所述的小米原浆的重量计,0.05-0.10%(重量)乳化剂,以及稳定剂、富含赖氨酸的物质和其他添加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制备所述的小米乳饮料的方法,包括:用淀粉酶对小米进行酶解,添加乳化剂、稳定剂、富含赖氨酸的物质和其他添加剂进行均质和高温瞬时灭菌等步骤。(*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米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米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身体的健康。不含酒精的饮料,例如各种水果饮料如橙汁、苹果汁以及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等制得的饮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现有的饮料中,绝大多数是水果、蔬菜和植物蛋白饮料,饮料产品的品种正面临更新换代。此外,人们也越来越追求饮料口味的多样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膳食结构,而是向快捷、方便、风味化、功能化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农业科学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粮食,使得对粮食的进一步加工处理以获得营养丰富的饮料成为可能。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受加工技术的限制,粮食还仅仅是人们餐桌上的主食,还没有发现以粮食作为主要原料的软饮料。小米是我国北方的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其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养肾气、克脾中热、益气、消渴利尿、止痢、压丹石热、开肠胃等效用,是一种粮药兼用的品种,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滋补作用。但是同样,由于受加工技术的限制,小米还仅仅是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还没有发现以小米作为主要原料的饮料。此外,由于加工方面的原因,小米作为主食大多是将其熬粥,品种单一。因此,小米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小米资源,丰富饮-->食品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小米为主要原料制得的小米乳饮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小米为主要原料制备小米乳饮料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小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乳类饮料,其包含:(1)经淀粉酶酶解的小米原浆;(2)以所述的小米原浆的重量计,0.05-0.10%(重量)乳化剂。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其中所述的乳化剂为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脂肪酸酯或其混合物。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进一步包含稳定剂。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进一步包含富含赖氨酸的物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进一步包含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小米糠中提取的小米芳香成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进一步包含蔗糖、甘油和柠檬酸。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产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清洗浸泡:将原料小米与1-3倍饮用水清洗2-3次或用流   动饮用水清洗,洗去小米的表面灰尘和杂质,然后用10-15   倍的25-40℃温水浸泡1-4小时;(2)将经上述清洗浸泡的小米加热煮沸10-20分钟,然后冷却-->   至70℃,加入占小米干重量0.0005-0.001%的淀粉酶,保   温液化10-30分钟,随后立即灭酶得到小米胶体原浆;(3)将得到的小米原浆液化,用胶体磨循环处理2次,并用120   目筛分离出其中的纤维;(4)向步骤(3)得到的小米浆液中加入占浆液重量的0.05-   0.10%的油包水型乳化剂并混合均匀,在压力为20-40Mpa、   温度为60-80℃的高压均质机中均质2-3遍;(5)将经上述均质后的小米浆液在温度为120-140℃的高温瞬   时灭菌设备中高温灭菌2-3秒钟,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   料。与其他的粮食作物,例如大米、小麦等相类似,由于其淀粉含量较高,而脂含量较低,因此要将其加工成稳定的乳类饮料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成功粮食类,包括小米在内的乳类饮料的原因。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实践,开发成功了储存稳定、口感好、营养丰富的小米乳饮料。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小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乳类饮料。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其包含:(1)经淀粉酶酶解的小米原浆;(2)以所述的小米原浆的重量计,0.05-0.10%(重量)乳化剂。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中,所述的乳化剂可以是食品领域中常用的乳化剂。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中,优选使用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脂肪酸酯或其混合物作为乳化剂,特别优选分子蒸馏单甘酯和蔗-->糖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为了改善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中进一步包含占所述的小米原浆重量的0.2%-0.6%的稳定剂。所述的稳定剂可以是食品领域中常用的稳定剂,例如为CMC、海藻胶、黄原胶或其混合物,优选为其混合物。稳定剂的加入可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的水相粘度,从而防止饮料中的乳化粒子下沉或相互凝聚,提高饮料的稳定性。如上所述,小米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粮食作物。但是其也有一个不足之处是其赖氨酸含量较低。为了丰富其营养成分,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中,进一步包含富含赖氨酸的物质,该物质的加入量为使得到的小米乳饮料中的赖氨酸的含量增加0.5-0.74%(重量)。众所周知,牛奶和大豆以及玉米中富含赖氨酸。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通过添加牛奶或液体豆类加工制品和玉米类加工制品而提高其赖氨酸的含量。优选是加入牛奶。与大米一样,在小米的加工过程中,通常要除去米糠。但小米的米糠中含有小米特有的芳香成分。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更具有小米特有的香味和口感,在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中,进一步包含占所述的小米原浆重量的0.1-0.2%的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小米米糠中提取的小米芳香成分。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中,还进一步包含饮料中所常用的其他添加剂,例如蔗糖、甘油和柠檬酸,其用量分别为小米原浆重量的2-5%、0.05-0.10%和0.02-0.05%。-->粮食饮料制作工艺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易发生沉淀分层现象,且经加工处理后难以保持原有风味。以淀粉为主体的粮食饮料,简单地添加稳定剂、增稠剂,很难保持乳体稳定。若将淀粉完全降解,则会失去原有的风味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实践,开发成功了以小米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保存稳定性好、保持了小米原有的风味并且营养丰富的小米乳饮料。本专利技术的以小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小米乳饮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清洗浸泡:将原料小米用1-3倍饮用水清洗2-3次或用流动   饮用水清洗,洗去表面灰尘和杂质,然后用10-15倍的25-   40℃温水浸泡1-4小时;(2)将经上述清洗浸泡的小米加热煮沸10-20分钟,然后冷却至   70℃,加入占小米干重量0.0005-0.001%的淀粉酶,保温液   化10-30分钟,随后立即灭酶得到小米胶体原浆;(3)将得到的小米原浆液化,用胶体磨循环处理至少2次,并用   120目筛分离出其中的纤维;(4)向步骤(3)得到的小米浆液中加入占浆液重量的0.05-0.1%   的油包水型乳化剂并混合均匀,在压力为20-40Mpa、温度   为60-80℃的高压均质机中均质2-3遍;(5)将经上述均质后的小米浆液在温度为120-140℃的高温瞬时   灭菌设备中高温灭菌2-3秒钟,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小米乳饮料。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淀粉酶为食品和饮料领域中常-->规的淀粉酶,例如高温淀粉酶、中温淀粉酶和低温淀粉酶,优选为中温淀粉酶。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淀粉酶均可以从市场上商购得到。淀粉酶的接种和培养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完成酶解过程后,必须立即灭酶,其目的是保持每批产品风味的一致性。因为在同样的条件下酶解时间越长,淀粉酶解程度越高,生成的糖类物质越多,甜度也越大,而乳体风味也会越淡,饮料的配方就必须做相应调整。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将小米经淀粉酶处理后的小米原浆,用胶体磨循环处理至少2次,并用120目筛除去其中的纤维,因为液体中纤维的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小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乳类饮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小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乳类饮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米乳饮料,包含:(1)经淀粉酶酶解的小米原浆;(2)以所述的小米原浆的重量计,0.05-0.10%(重量)乳化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米乳饮料,其中所述的乳化剂为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脂肪酸酯或其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米乳饮料,进一步包含占所述的小米原浆重量的0.2-0.6%的稳定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米乳饮料,其中所述的稳定剂为CMC、海藻胶、黄原胶或其混合物。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米乳饮料,进一步包含富含赖氨酸的物质,该物质的加入量使得到的小米乳饮料中的赖氨酸的含量增加0.5-0.74%(重量)。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米乳饮料,其中所述的富含赖氨酸的物质为牛奶或液体豆类制品。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米乳饮料,进一步包含占所述的小米原浆重量的0.1-0.2%的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小米米糠中提取的小米芳香成分。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米乳饮料,进一步包含蔗糖、甘油和柠檬酸,其用量分别为小米原浆重量的2-5%、0.05-0.10%和0.02-0.05%。10、一种生产小米乳饮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清洗浸泡:将原料小米与1-3倍饮用水清洗2-3次或用流动饮用水清洗,洗去表面灰尘和杂质,然后用10-15倍的25-40℃温水浸泡1-4小时;(2)将经上述清洗浸泡的小米加热煮沸10-20分钟,然后冷却至70℃,加入占小米干重量0.0005-0.001%的淀粉酶,保温液化10-30分钟,随后立即灭酶得到小米胶体原浆;(3)将得到的小米原浆液化,用胶体磨循环处理至少2次,并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霍丽芬
申请(专利权)人:王强霍丽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