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冷机小车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3357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6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冷机小车行走装置,包括主动车轮组,小车车架,从动车轮组。其中,主动车轮组和从动车轮组分别安装在小车车架的两端;主动车轮组的轴线和从动车轮组的轴线相交于环形轨道的圆心,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小车的行走轨迹和环形轨道的轨迹对应,使小车的运行轨迹与环形轨道的曲轨相符,避免出现车体跳动的现象。另外,在两组车轮组中,行走在内轨上的车轮直径要小于行走在外轨的车轮直径,并且内轨车轮直径和外轨车轮直径之比等于对应行走的曲轨弧长之比,使两车轮在曲轨上旋转一周的用时相等,从而保证车轮的同步运行,防止出现车轮打滑的现象,进而能够使小车安全稳定的运行,降低了小车运行的故障率,提高了小车的卸灰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烧结环冷机卸灰
,尤其涉及一种环冷机小车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烧结环冷机小车的卸料轨道为环形,如图1所示,是环冷机小车的运动轨迹图,其中轨道分为内轨1和外轨2,小车3沿环形曲轨向前移动,收集从各个卸灰阀处落下的灰尘。当料斗集满灰尘时,小车移动到曲轨终端的卸料点4进行卸灰。由于曲轨的运行轨迹非直线,且内轨和外轨的直径不相等,使小车因车轮不同步而经常出现车体跳动、车轮打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小车的卸灰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冷机小车行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环冷机小车因车轮不同步而经常出现车体跳动、车轮打滑等现象,进而影响卸灰效率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冷机小车行走装置,包括:主动车轮组,小车车架,从动车轮组;其中,所述主动车轮组和所述从动车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小车车架的两端;所述主动车轮组的轴线和所述从动车轮组的轴线相交于环形轨道的圆心,以使所述小车的行走轨迹和所述环形轨道的轨迹对应;在所述主动车轮组中,D1/D2=L1/L2;其中,D1是所述主动车轮组的第一车轮的直径,D2是所述主动车轮组的第二车轮的直径,D1<D2;L1是所述第一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轨上对应的弧长,L2是所述第二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外轨上对应的弧长,L1<L2;在所述从动车轮组中,D3/D4=L3/L4;其中,D3是所述从动车轮组的第三车轮的直径,D4是所述从动车轮组的第四车轮的直径,D3<D4;L3是所述第三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轨上对应的弧长,L4是所述第四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外轨上对应的弧长,L3<L4。优选的,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都设置有外沿;所述第一车轮的外沿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轨上且靠近内轨圆心的一侧;所述第二车轮的外沿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外轨上且远离外轨圆心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小车车架包括安装板和车体;所述车体呈框式结构,所述框式结构的两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主动车轮组和所述从动车轮组。优选的,所述主动车轮组的轴线和对应的安装板的平面垂直;所述从动车轮组的轴线和对应的安装板的平面垂直。通过本技术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冷机小车行走装置,包括主动车轮组,小车车架,从动车轮组。其中,所述主动车轮组和所述从动车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小车车架的两端;所述主动车轮组的轴线和所述从动车轮组的轴线相交于环形轨道的圆心,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所述小车的行走轨迹和所述环形轨道的轨迹对应,使小车的运行轨迹与环形轨道的曲轨相符,避免出现车体跳动的现象。另外,在两组车轮组中,行走在内轨上的车轮直径要小于行走在外轨的车轮直径,并且内轨车轮直径和外轨车轮直径之比等于对应行走的曲轨弧长之比,使两车轮在曲轨上旋转一周的用时相等,从而保证车轮的同步运行,防止出现车轮打滑的现象,进而能够使小车安全稳定的运行,降低了小车运行的故障率,提高了小车的卸灰效率。进一步的,由于小车的行走轨迹和所述环形轨道的轨迹对应,因此减少了车轮等备件的磨损,降低了备件成本,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本申请主要使用了主动车轮组,小车车架,从动车轮组,结构简单,可适用于烧结环冷机各种规格小车上,推广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环冷机小车的运动轨迹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冷机小车行走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车车架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内轨1,外轨2,小车3,主动车轮组4,小车车架5,从动车轮组6,外沿7,安装板8,车体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冷机小车行走装置包括:主动车轮组4,小车车架5,从动车轮组6。其中,所述主动车轮组4和所述从动车轮组6分别安装在所述小车车架5的两端;所述主动车轮组4的轴线和所述从动车轮组6的轴线相交于环形轨道的圆心,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所述小车的行走轨迹和所述环形轨道的轨迹对应。具体来说,两组车轮组的轴线可以形成一个以曲轨中心为圆点的夹角A,使小车的运行轨迹与环形轨道的曲轨相符,避免出现车体跳动的现象。另外,对于主动车轮组4来说,行走在内轨1上的车轮(第一车轮)直径要小于行走在外轨2的车轮(第二车轮)直径,保证内轨1车轮直径和外轨2车轮直径之比等于对应行走的曲轨弧长之比,使两车轮在曲轨上旋转一周的用时相等,从而保证两个车轮的同步运行。下面使用具体的公式进行说明:D1/D2=L1/L2;其中,D1是所述主动车轮组4的第一车轮的直径,D2是所述主动车轮组4的第二车轮的直径,D1<D2;L1是所述第一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轨1上对应的弧长,L2是所述第二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外轨2上对应的弧长,L1<L2。对于所述从动车轮组6来说,行走在内轨1上的车轮(第三车轮)直径要小于行走在外轨2的车轮(第四车轮)直径,保证内轨1车轮直径和外轨2车轮直径之比等于对应行走的曲轨弧长之比,使两车轮在曲轨上旋转一周的用时相等,从而保证两个车轮的同步运行。下面使用具体的公式进行说明:D3/D4=L3/L4;其中,D3是所述从动车轮组6的第三车轮的直径,D4是所述从动车轮组6的第四车轮的直径,D3<D4;L3是所述第三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轨1上对应的弧长,L4是所述第四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外轨2上对应的弧长,L3<L4。对两个车轮组做如此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止车轮和曲轨的轨迹不同而出现车轮打滑的现象。为了进一步防止小车在行走时脱轨,确保运行的安全性。主动车轮组4中的两个车轮(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踏面都设有外沿7,并且两个车轮的外沿7处于对应的轨道的外侧。具体来说,所述第一车轮的外沿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轨1上且靠近内轨圆心的一侧;所述第二车轮的外沿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外轨2上且远离外轨圆心的一侧。对于小车车架5来说,请参看图3,小车车架5包括安装板8和车体9;所述车体9呈框式结构,所述框式结构的两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所述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用于安装所述主动车轮组4和所述从动车轮组6。在图3中,小车车架5包括四个安装板8和车体9。车体9由槽钢拼焊成框式结构,在前后平面的两端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冷机小车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车轮组,小车车架,从动车轮组;其中,所述主动车轮组和所述从动车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小车车架的两端;所述主动车轮组的轴线和所述从动车轮组的轴线相交于环形轨道的圆心,以使所述小车的行走轨迹和所述环形轨道的轨迹对应;在所述主动车轮组中,D1/D2=L1/L2;其中,D1是所述主动车轮组的第一车轮的直径,D2是所述主动车轮组的第二车轮的直径,D1<D2;L1是所述第一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轨上对应的弧长,L2是所述第二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外轨上对应的弧长,L1<L2;在所述从动车轮组中,D3/D4=L3/L4;其中,D3是所述从动车轮组的第三车轮的直径,D4是所述从动车轮组的第四车轮的直径,D3<D4;L3是所述第三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轨上对应的弧长,L4是所述第四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外轨上对应的弧长,L3<L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冷机小车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车轮组,小车车架,
从动车轮组;其中,所述主动车轮组和所述从动车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小车车
架的两端;所述主动车轮组的轴线和所述从动车轮组的轴线相交于环形轨道的
圆心,以使所述小车的行走轨迹和所述环形轨道的轨迹对应;
在所述主动车轮组中,D1/D2=L1/L2;其中,D1是所述主动车轮组的第一
车轮的直径,D2是所述主动车轮组的第二车轮的直径,D1<D2;L1是所述第
一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轨上对应的弧长,L2是所述第二车轮在所述环形轨
道的外轨上对应的弧长,L1<L2;
在所述从动车轮组中,D3/D4=L3/L4;其中,D3是所述从动车轮组的第三
车轮的直径,D4是所述从动车轮组的第四车轮的直径,D3<D4;L3是所述第
三车轮在所述环形轨道的内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玲黄怡周绍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