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0765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结构,包括球形缓冲器(1)、内导杆(2)、外导杆(4)、弹簧(3)、操作杆(6)、行程限位器(10)以及行程限位器底座(9),球形缓冲器安装在内导杆一端的端部;内导杆的另一端插入外导杆内,并可在外导杆内做往复运动;弹簧套在内导杆的圆柱面上,并可随内导杆的运动进行压缩或复位;操作杆安装在内导杆和外导杆的外侧,并可随内导杆一起做往复运动;行程限位器安装在行程限位器底座上,行程限位器的触动部分与操作杆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防止起重臂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解决了起重臂与塔顶之间存在刚性冲击的问题,同时使起重臂后倾角度更容易控制,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动臂塔式起重机的辅助结构,具体是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结构,属于动臂塔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动臂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可以从水平位置变幅到接近竖直位置,当起重臂处于水平位置时,其幅度最大,而当起重臂变幅接近竖直位置时,其幅度最小。工作时,由于惯性载荷与风载的作用,起重臂可能与塔顶产生刚度较大的冲击,或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目前,为了防止起重臂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以及解决起重臂与塔顶塔顶之间存在刚性冲击的问题,一般在动臂塔式起重机中安装防后倾结构。现有的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结构一般是机械弹簧式的防后倾结构,如图1所示,该防后倾结构主要由外导杆4、安插在外导杆4内的内导杆2、安装在内导杆2端部的球形缓冲器以及套在内导杆2上的弹簧3,可将该防后倾结构安装在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上,当动臂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仰到最大角度时,起重臂上的防后倾支座接触到该防后倾结构上位于内导杆2端部的球形缓冲器1,并压迫内导杆2向外导杆4的方向移动,同时内导杆2上的弹簧3在内导杆2移动过程中逐渐被压缩,其借助自身的弹性起到缓冲作用,并阻止起重臂进一步后倾,从而使起重臂达到缓冲并且最终停止,进而可以防止起重臂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同时可避免起重臂与塔顶之间发生刚性冲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弹簧存在疲劳问题,有时会导致起重臂后倾角度超出设定值,导致后倾角度控制不准,给动臂塔式起重机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结构,不仅可以防止起重臂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解决起重臂与塔顶之间存在刚性冲击的问题,而且其后倾角度控制准确,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结构,包括球形缓冲器、内导杆、外导杆以及弹簧,球形缓冲器安装在内导杆一端的端部;内导杆的另一端插入外导杆内,并可在外导杆内做往复运动;弹簧套在内导杆的圆柱面上,并可随内导杆的运动进行压缩或复位;还包括操作杆、行程限位器以及行程限位器底座;所述操作杆安装在内导杆和外导杆的外侧,并可随内导杆一起做往复运动;所述行程限位器安装在位于外导杆上的行程限位器底座上,行程限位器的触动部分与操作杆对应设置。所述内导杆上固定安装有耳板I,所述外导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外导杆端板,所述外导杆上固定安装有耳板II ;所述弹簧位于耳板I与外导杆端板之间;所述耳板1、外导杆端板及耳板II上开有相同大小的耳板孔;所述操作杆的一端固定在耳板I上,另一端穿过外导杆端板和耳板II上的耳板孔,并沿该方向滑动。所述操作杆穿过耳板II的自由端外侧上安装有螺母。所述操作杆通过螺母固定在耳板I上,螺母设置在耳板I的两侧。所述耳板I焊接在内导杆上,耳板II焊接在外导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不仅可以防止起重臂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解决起重臂与塔顶之间存在刚性冲击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操作杆和行程限位器的设置,解决了由于机械式弹簧存在疲劳问题,单纯依靠机械式弹簧的弹性来缓冲和阻止起重臂进一步后倾可能使起重臂后倾角度超出设定值而导致后倾角控制不好,给动臂塔式起重机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行程限位器在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机构中的应用,保证了当起重臂后倾角度达到最大值或操作杆的自由端与形成限位器上的触动开关接触时,切断变幅机构电源并且停止动作,使起重臂后倾角度更容易控制,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球形缓冲器,2、内导杆,3、弹簧,4、外导杆,5、耳板1,6、操作杆,7、外导杆端板,8、耳板11,9、行程限位器底座,10、行程限位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结构,包括球形缓冲器1、内导杆2、外导杆4、弹簧3、操作杆6、行程限位器10以及行程限位器底座9 ;,球形缓冲器I安装在内导杆2 一端的端部;内导杆2的另一端插入外导杆4内,并可在外导杆4的内做往复运动;弹簧3套在内导杆2的圆柱面上,并可随内导杆2的运动进行压缩或复位;所述操作杆6安装在内导杆2和外导杆4的外侧,并可随内导杆2 —起做往复运动;所述行程限位器10安装在位于外导杆4上的行程限位器底座9上,行程限位器10的触动部分与操作杆6对应设置。使用时,可将该防后倾结构安装在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上,当动臂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仰到最大角度时,一方面,起重臂上的防后倾支座接触到防后倾装置上的位于内导杆2端部的球形缓冲器I,并压迫内导杆2向外导杆4的方向压缩弹簧3,弹簧3被压缩时借助自身的弹性将起到缓冲作用,并阻止起重臂进一步的后倾,从而使起重臂达到缓冲并且最终停止,进而可以防止起重臂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同时可避免起重臂与塔顶塔顶之间发生刚性冲击;另一方面,随着内导杆2向外导杆4的方向运动,操作杆6会在内导杆2的带动下一同向行程限位器10的方向滑动,当操作杆6的自由端与行程限位器10上的触动开关接触,将导致变幅机构断电并且停止动作。总的来说,在起重臂后倾过程中,不仅受到机械弹簧的保护作用,同时受到行程限位器的保护,使起重臂后倾角度更容易控制,可靠性更高,更加安全。所述内导杆2上固定安装有耳板15,所述外导杆4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外导杆端板7,所述外导杆4上固定安装有耳板118 ;所述弹簧3位于耳板15与外导杆端板7之间;所述耳板15、外导杆端板7及耳板118上开有相同大小的耳板孔;所述操作杆6的一端固定在耳板I 5上,另一端穿过外导杆端板7和耳板II 8上的耳板孔,并沿该方向滑动。借助耳板15、外导杆端板7、耳板118的设置,可使操作杆6伴随内导杆2向设置在外导杆4外侧位于操作杆运动路径上的行程限位器10的方向滑动,且弹簧3的运动行程与操作杆6的运动行程一致,可以更加准确地避免出现起重臂后倾角度超出设定值的情况,其后倾角度控制更准,安全性更高。因内导杆2和弹簧3复位时,由于惯性等原因,易出现弹簧3向右侧拉伸的情况,此时,若操作杆6的长度不够长,易导致操作杆6自由端从耳板II 8右侧掉下来的情况,为了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需要人为的再将操作杆6插入耳板II 8内,操作麻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增加操作杆6的长度,也可在所述操作杆6穿过耳板II 8的自由端外侧上安装有螺母,螺母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限制操作杆6的运动行程,确保后倾角度控制更准,安全性更尚O所述操作杆6通过螺母固定在耳板I 5上,螺母设置在耳板I 5的两侧,这种固定方式更简单,更便于拆装。所述耳板I 5焊接在内导杆2上,耳板II 8焊接在外导杆4上,焊接的方式比螺栓等其它连接方式更稳固。由上述结构可见,本技术不仅可以防止起重臂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解决起重臂与塔顶之间存在刚性冲击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操作杆和行程限位器的设置,解决了由于机械式弹簧存在疲劳问题,单纯依靠机械式弹簧的弹性来缓冲和阻止起重臂进一步后倾可能使起重臂后倾角度超出设定值而导致后倾角控制不好,给动臂塔式起重机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行程限位器在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机构中的应用,保证了当起重臂后倾角度达到最大值或操作杆的自由端与形成限位器上的触动开关接触时,切断变幅机构电源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防后倾结构,包括球形缓冲器(1)、内导杆(2)、外导杆(4)以及弹簧(3),球形缓冲器(1)安装在内导杆(2)一端的端部;内导杆(2)的另一端插入外导杆(4)内,并可在外导杆(4)内做往复运动;弹簧(3)套在内导杆(2)的圆柱面上,并可随内导杆(2)的运动进行压缩或复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杆(6)、行程限位器(10)以及行程限位器底座(9);所述操作杆(6)安装在内导杆(2)和外导杆(4)的外侧,并可随内导杆(2)一起做往复运动;所述行程限位器(10)安装在位于外导杆(4)上的行程限位器底座(9)上,行程限位器(10)的触动部分与操作杆(6)对应设置;所述内导杆(2)上固定安装有耳板I(5),所述外导杆(4)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外导杆端板(7),所述外导杆(4)上固定安装有耳板II(8);所述弹簧(3)位于耳板I(5)与外导杆端板(7)之间;所述耳板I(5)、外导杆端板(7)及耳板II(8)上开有相同大小的耳板孔;所述操作杆(6)的一端固定在耳板Ⅰ(5)上,另一端穿过外导杆端板(7)和耳板Ⅱ(8)上的耳板孔,并沿该方向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米成宏汪燕王心朋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建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