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9515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通过带正电基团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端粒酶引物、dNTPs、RNA酶抑制剂以及待测样品在端粒酶扩增缓冲溶液中,23℃~37℃的温度下恒温孵育,使得反应体系中端粒酶引物发生端粒酶延伸反应,再将反应体系于80℃~100℃下灭活,使得延伸反应停止;由于DNA分子磷酸骨架带有负电荷,随着端粒酶引物序列的延长,每条链上能够结合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增加,反应溶液中的荧光效果也增强,通过检测反应溶液中的荧光强度即可检测待测样品中的端粒酶活性。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端粒酶活性的特异性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非诊断用途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真核生物的细胞染色体末端具有端粒结构,它是由重复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端粒在细胞染色体中起重要作用,可以维持染色体完整与稳定,其长度反映了细胞继续复制的潜在可能性。端粒能够防止染色体末端DNA碱基对自然丢失时影响有意义的基因序列的结构。因此,随着细胞分裂的持续进行,正常细胞的端粒会不断缩短,最终过短的端粒会使细胞无法继续分裂,从而使细胞寿命受到限制,防止细胞过度分裂。1984年,Ssampay等发现了由蛋白质与一段短RNA链组成的核糖核蛋白酶——端粒酶,它是一种能够在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DNA重复添加序列(TTAGGG)n并使DNA得以延长的逆转录酶。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大量表达且活性明显增强,而在正常组织细胞中活性极低甚至无活性,这一特点使得端粒酶的检测成为了肿瘤检测与治疗中的新课题。端粒酶本身带有一段模板RNA,利用这段RNA,端粒酶能够在端粒末端逆转录合成端粒DNA的重复序列,以此维持端粒长度,目前对端粒酶的检测方法皆基于此特性。最早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为端粒重复序列延伸法,该方法灵敏度低,检测时间长,检测所需样品量大,但检测中放射性同位素用量较高,易污染环境。常用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还包括荧光素标记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和杂交保护法等,但这两种方法对微量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结果不可靠或灵敏度较低。转录介导的扩增/杂交保护法虽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需要用到特殊仪器,且所需探针难以获取,因而不易推广。在泌尿外科肿瘤领域,由于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脱落细胞,对新鲜尿液中细胞的端粒酶的检测,可以对泌尿肿瘤的诊断起到参考作用。这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在膀胱癌等泌尿肿瘤的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其目的在于端粒酶能够延长引物序列,而使引物序列上结合的AIE染料聚集发光,由此解决对端粒酶活性特异性检测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端粒酶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在端粒酶的催化下延伸的特性,使得AIE染料聚集于延伸的核苷酸序列而发出荧光;通过荧光强度得知端粒酶的活性;其中,所述端粒酶引物核苷酸序列包括如SEQNO:1所示的序列;所述AIE染料为带正电基团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正电基团用于与带负电荷的核苷酸序列相结合。优选地,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步骤一:将待测样本、端粒酶引物、AIE染料以及端粒酶扩增试剂混合成为反应体系;步骤二:将所述反应体系先于23℃~37℃下恒温孵育,使端粒酶引物发生延伸反应,再于80℃~100℃下灭活,使得延伸反应停止;步骤三:检测反应体系中荧光强度的变化值,得知待测样本中的端粒酶活性。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端粒酶扩增试剂包括dNTPs、RNA酶抑制剂以及端粒酶扩增缓冲溶液。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反应体系中dNTPs的浓度为0.05mM~2.0mM,RNA酶抑制剂的浓度为0.1U/μL~1.0U/μL,端粒酶引物的浓度为1.0μM~10.0μM;端粒酶扩增缓冲溶液包括10mM~40mM的Tris、1.0mM~2.0mM的MgCl2,pH值为7.0~8.0。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待测样本为细胞的端粒酶提取物。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待测样本的提取方法为,4℃以下离心分离出细胞后用CHAPS裂解液裂解细胞,再离心后取上清液即得所需待测样本;上述细胞包括人体中取样或者自然脱落的细胞,例如尿液中的沉降细胞、膀胱洗出液中的细胞、外周血细胞、活检组织等;其中CHAPS裂解液包括10mMpH7.5的Tris-HCl、1mMMgCl2、1mMEGTA、0.1mM苯甲基磺酰氟(PMSF)、5mMβ-巯基乙醇、质量分数为0.5%的3-[3-(胆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CHAPS)以及质量分数为10%的甘油。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AIE染料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μM~100μM。优选地,AIE染料为TPE-Z,其结构式如下所示或为SiloleR,其结构式如下所示为了达到降低背景荧光、提高检测特异性的效果,可以在端粒酶引物的核苷酸序列的5’端修饰猝灭基团,使得体系中不存在端粒酶时,AIE染料的背景荧光由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而降低,加入端粒酶后,端粒酶引物发生延伸反应,AIE染料与猝灭基团之间的距离增大,FRET效应减弱,体系荧光大幅增加。同时,为了获得不同发射波长的荧光检测效果,可以在端粒酶引物的核苷酸序列的3’端修饰荧光基团,使得体系中不存在端粒酶时,荧光基团的背景荧光较低,而加入端粒酶后,端粒酶引物发生延伸反应,每根端粒酶引物上聚集的AIE染料分子数目增大,AIE染料与荧光基团间的FRET效应增强,使得荧光基团的荧光强度增大。优选地,所述核苷酸序列的5’端修饰有猝灭基团,和/或3’端修饰有荧光基团。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核苷酸序列的5’端修饰有猝灭基团且3’端修饰有荧光基团。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猝灭基团为Dabcyl。优选地,由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端粒酶,检测中以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提取物作为阳性对照,例如E-J细胞、MCF-7细胞、HeLa细胞。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以上述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正电基团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端粒酶引物、dNTPs、RNA酶抑制剂以及端粒酶扩增缓冲溶液,所述端粒酶引物核苷酸序列包括如SEQNO:1所示的序列。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利用了带正电基团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能与带负电的DNA分子磷酸骨架结合的特性,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利用端粒酶特异性对端粒酶引物序列的延伸,从而使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聚集发出荧光,实现了特异性的检测;2、AIE染料与端粒酶引物之间通过静电引力连接,无需共价键连接,操作简便;3、优选在端粒酶引物的核苷酸序列的5’端修饰猝灭基团,或在3’端修饰荧光基团,利用FRET效应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4、检测限低,可检测出低至10个肿瘤细胞中提取的端粒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3中对不同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图3为实施例4-6对膀胱癌细胞E-J、子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MCF-7进行检测所得的浓度曲线,其中I为实验组在478nm处的荧光强度,I0为对照组在478nm处的荧光强度;N表示细胞个数;误差棒为3组平行实验的标准差;图4为实施例7对23例膀胱癌病人清尿样本和18例膀胱癌病人血尿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具体实施方式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端粒酶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在端粒酶的催化下延伸的特性,使得AIE染料聚集于延伸的核苷酸序列而发出荧光;通过荧光强度得知端粒酶的活性;其中,所述端粒酶引物核苷酸序列包括如SEQNO:1所示的序列;所述AIE染料为带正电基团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正电基团用于与带负电荷的核苷酸序列相结合。优选地,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步骤一:将待测样本、端粒酶引物、AIE染料以及端粒酶扩增试剂混合成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端粒酶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在端粒酶的催化下延伸的特性,使得AIE染料聚集于所述核苷酸序列而发出荧光;通过荧光强度得知端粒酶的活性;所述端粒酶引物包括如SEQ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AIE染料为带正电基团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非诊断用途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步骤一:将待测样本、端粒酶引物、AIE染料以及端粒酶扩增试剂混合成为反应体系;其中,所述端粒酶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NO:1所示,所述AIE染料为带正电基团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步骤二:将所述反应体系先于23℃~37℃下恒温孵育,使端粒酶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在端粒酶的催化下发生延伸反应,AIE染料通过静电引力聚集于所述核苷酸序列而发出荧光;再于80℃~100℃下灭活,使得延伸反应停止;步骤三:检测反应体系中荧光强度的变化值,得知待测样本中的端粒酶活性。2.如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粒酶扩增试剂包括dNTPs、RNA酶抑制剂以及端粒酶扩增缓冲溶液。3.如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样本为细胞的端粒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帆庄原娄筱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