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国庆专利>正文

自复位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7266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复位隔震支座,有X向上复位弹簧腔和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滑移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与滑移主体滑动配合的上座板、下座板,滑移主体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内装有上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两侧分别有X向拉槽,上座板底部有分别与滑移主体两侧X向拉槽配合的X向拉钩,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两侧分别有Y向拉槽,下座板顶部有分别与滑移主体两侧Y向拉槽配合的Y向拉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抗拉、压隔震能力强,可拆卸,更换方便,质量好,大大提高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建筑、桥梁的自复位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根据地震灾区的信息披露表明,汶川大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大部分是因为工厂、办公楼、学校、住宅等房屋倒塌造成的,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城镇聚集的人口密度也在随之上升。因此,汶川大地震的警示之一,就是应当更加关注建筑物减震隔震的研宄应用。国内外采用的隔震措施可分为两类:橡胶支座隔震和滑移隔震。前者一般为多层橡胶之间夹以薄钢板,中央加铅芯。这种结构能加长房屋自振周期,使其远离地震波特征周期,减小地震作用,并具自动复位功能。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该体系支座的主体功能即竖向承载和水平剪力和复位都由橡胶实现,因此要求橡胶配方和橡胶支座隔震的加工制作中应兼顾上述的功能实现,其难度极大,不易得到有效保障。目前运用于工程实践的橡胶支座隔震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包括运用于机场航站楼如此重要的建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在后者传统滑移隔震技术是在基础或层间等部位设置低摩擦的滑移元件和限位件等,通过相对滑移运动和摩擦耗能而有效限制地震能量向上部传递和向下部反馈,但技术仅靠摩擦耗能而无其他耗能方式,其地震时位移过大时对限位件会造成破坏,同时需单独设置复位机构,施工难度大,目前推广情况不理想。橡胶隔震支座由于设计压力小仅为10至15Mpa,目前在高层建筑中运用必须解决大型橡胶隔震支座加工工艺问题,特别是橡胶硫化不熟以及成品水平向性能检测的问题,面对生产和检查都困难,要保证产品质量就没有把握了。加之高层建筑在地震时倾复力大,橡胶隔震支座将面临I Mpa以上的拉应力,超过I Mpa将单独设置抗拉装置,施工难度和成本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橡胶隔震支座的老化问题将进一步暴露,支座预期的性能参数将大幅下降,地震来临时将非常危险。由于橡胶隔震支座一直处于大吨位的压力作用,一经出现质量问题需将整栋楼同步顶升,其操作难度可想而知,可以说几乎无法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拉、压隔震能力强,可拆卸,更换方便,质量好,大大提高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的自复位隔震支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本技术自复位隔震支座,有X向上复位弹簧腔和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滑移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与滑移主体滑动配合的上座板、下座板,滑移主体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内装有上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上翼板,相对上翼板间形成上导向槽,上座板底部有与上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块,滑移主体的Y向下复位弹簧腔内装有带第二上连接板和第二下连接板的下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下翼板,相对下翼板间形成下导向槽,下座板顶部有与下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下导向块,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两侧分别有X向拉槽,上座板底部有分别与滑移主体两侧X向拉槽配合的X向拉钩,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两侧分别有Y向拉槽,下座板顶部有分别与滑移主体两侧Y向拉槽配合的Y向拉钩,X向上复位弹簧腔、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数量视需要而定,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上述的上座板底部装有上不锈钢滑板,下座板顶部装有下不锈钢滑板,滑移主体顶部、底部分别装有上聚四氟乙烯板、下聚四氟乙烯板。上述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两端头分别通过螺钉装有X向挡块\γ向挡块,上导向块、下导向块的两端上分别通过螺钉装有上限位块、下限位块。本技术采用双滑移体系和复位橡胶剪切弹簧融为一体,靠滑移摩擦副提供初始刚度,保证建筑在风载的作用下不受影响,地震来临时,靠摩擦作用消耗地震能量,起到阻尼的效果(为增加阻尼也可在复位橡胶剪切弹簧内设置阻尼材料如灌注铅芯)。地震完成后由复位橡胶剪切弹簧将建筑整体恢复原位。同时由于复位橡胶剪切弹簧与上下底板和中间钢板采用限位连接的方式,如果出现问题其更换也很方便。上下底板上拉钩与支座本体导向槽相配合,克服建筑受到倾复力,避免建筑倒塌,特别适合高层建筑运用。该滑移自复位隔震支座各构件功能分工明确,结构清晰简洁,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同时便于实现大批量生产。基于增加滑移主体与上座板接触的受力面积以减小建筑立柱的局部应力,即建筑立柱无需提高级别照常采用C30材料,将滑移本体与上座板采用翼板的型式并将复位弹簧隐藏在翼板下面,达到增加支座本体与支座滑移上座板接触面积,以降低传递给建筑立柱的局部应力,实现建筑立柱无需提高级别照常采用C30材料的目的。由于竖向承载力直接由钢板和高强度聚四氟乙烯承受,相比能承受同样竖向荷载的隔震橡胶支座的结构尺寸大为减小,也避免了大型橡胶隔震支座橡胶硫化不易保证和老化的难题,独立的抗拉拔结构,解决了隔震橡胶支座和传统滑移隔震支座无抵抗建筑倾复的能力;相对传统滑移隔震支座,由于该支座拥有复位橡胶剪切弹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滑移隔震支座需单独设置复位机构,施工难度大的难题。本技术结构简单,抗拉、压隔震能力强,可拆卸,更换方便,质量好,大大提高了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离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自复位隔震支座,有X向上复位弹簧腔I和Y向下复位弹簧腔2的滑移主体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与滑移主体滑动配合的上座板4、下座板5。滑移主体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内装有上复位弹簧6。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上翼板7。相对上翼板间形成上导向槽8。上座板底部装有与上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块9。滑移主体的Y向下复位弹簧腔内装有下复位弹簧10。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下翼板11。相对下翼板间形成下导向槽12。下座板顶部有与下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下导向块13。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两侧分别有X向拉槽14。上座板底部有分别与滑移主体两侧X向拉槽配合的X向拉钩15。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两侧分别有Y向拉槽16。下座板顶部有分别与滑移主体两侧Y向拉槽配合的Y向拉钩17。上座板底部装有上不锈钢滑板18。下座板顶部装有下不锈钢滑板19。滑移主体顶部、底部分别装有上聚四氟乙烯板20、下聚四氟乙烯板21。X向上复位弹簧腔、Y向下弹簧腔的两端头分别通过螺钉装有X向挡块22,Y向挡块23。上导向块、下导向块的两端上分别通过螺钉装有上限位块24、下限位块25。【主权项】1.自复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有X向上复位弹簧腔和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滑移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与滑移主体滑动配合的上座板、下座板,滑移主体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内装有上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上翼板,相对上翼板间形成上导向槽,上座板底部有与上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块,滑移主体的Y向下复位弹簧腔内装有下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下翼板,相对下翼板间形成下导向槽,下座板顶部有与下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下导向块,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两侧分别有X向拉槽,上座板底部有分别与滑移主体两侧X向拉槽配合的X向拉钩,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两侧分别有Y向拉槽,下座板顶部有分别与滑移主体两侧Y向拉槽配合的Y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自复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有X向上复位弹簧腔和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滑移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与滑移主体滑动配合的上座板、下座板,滑移主体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内装有上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上翼板,相对上翼板间形成上导向槽,上座板底部有与上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块,滑移主体的Y向下复位弹簧腔内装有下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下翼板,相对下翼板间形成下导向槽,下座板顶部有与下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下导向块,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两侧分别有X向拉槽,上座板底部有分别与滑移主体两侧X向拉槽配合的X向拉钩,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两侧分别有Y向拉槽,下座板顶部有分别与滑移主体两侧Y向拉槽配合的Y向拉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吴国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