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隔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负刚度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隔震技术是减轻结构地震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具有足够可靠性的柔性隔震层,以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和增加阻尼来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的目的。该项技术目前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有效性已经历了多次地震的验证。现在广泛使用的隔震支座有普通橡胶隔震支座(RB)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组成的混合柔性隔震支座,混合柔性隔震支座在自振周期Is左右的中短周期结构隔震中具有很好的隔震效果。但是,要实现更长自振周期结构的有效隔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很低水平刚度的隔震层。目前广泛使用的橡胶隔震支座,但根据现有技术条件,要生产出很低水平刚度的合格橡胶隔震支座具有较大困难,原因在于橡胶的剪切模量不能太低(国内最低在0.35MPa左右),而且橡胶层的厚度也不能太大;理论和大量实验表明,橡胶硬度太低或橡胶总厚度太大的隔震支座稳定不好,承载力较低,并且容易出现S型或C型异常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刚度隔震支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刚度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承座(1)、第二支承座(3)及设置于第一支承座(1)和第二支承座(3)之间的关节滑块(2),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座(1)在靠近关节滑块(2)的一端设置有曲面A(101),所述曲面A(101)为第一支承座(1)上凸起的曲面;所述关节滑块(2)在靠近第一支承座(1)的一端设置有与曲面A(101)形状一致的曲面B(201),所述曲面B(201)为关节滑块(2)上凹陷的曲面;通过曲面A(101)和曲面B(201)的配合,能使关节滑块(2)在第一支承座(1)上滑动;所述关节滑块(2)在靠近第二支承座(3)的一端设置有曲面C(202),所述曲面C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世树,纪晗,黄丽婷,江厚山,段文滔,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