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联阀体、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33651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8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联阀体、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系统,尾联阀体包括:阀体(1)、开设在阀体(1)不同外壁上的至少两个工作油路进油口和设置在阀体(1)内的中间进油口(4);工作油路进油口的一侧能够与工作油路管接头连接固定,另一侧通过工作油路油道与中间进油口(4)连通,中间进油口(4)能够与工作联的主油路连通。此种尾联阀体可以根据主机管路安装位置和空间的不同,灵活地选择在阀体的不同壁面上布置至少两个工作油路进油口,从而使液压系统的管路布置更为方便,因而该尾联阀体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能够为主机升级提供方便,从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
,尤其涉及一种尾联阀体、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大多数工程机械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多个执行机构复合运动共同完成,这就需要采用多个液压阀来控制。多路阀是一种能控制多个液压执行机构的换向阀组合,它是以两个以上的换向阀为主体,集成换向阀、单向阀、安全阀、补油阀、分流阀等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阀,可以实现多个执行机构的集中控制。按阀体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分片式和整体式多路阀,而分片式多路阀由首联、尾联及换向联等组成。现有的多路阀一般是针对液压系统特定的需求而进行单独研发,专用性很强。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尾联阀体中,有的仅仅作为阀块组合的终端,有的只有进、出油口和负载反馈油口,起到引入、引出油液的作用,所能实现的功能比较简单,而且尾联阀体上的工作油路进油口位置比较固定,在主机上管路安装的灵活性较差。一旦遇到主机升级或功能改变,比如管路连接口所在面发生变化,就不能满足系统的需求,使得多路阀的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尾联阀体、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系统,能够提高多路阀的通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尾联阀体,包括:阀体1、开设在所述阀体1不同外壁上的至少两个工作油路进油口和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的中间进油口4;所述工作油路进油口的一侧能够与工作油路管接头连接固定,另一侧通过工作油路油道与所述中间进油口4连通,所述中间进油口4r>能够与工作联的主油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阀体1未开设所述工作油路进油口的外壁上预留有空间,能够开设所述工作油路进油口。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油路进油口包括:开设在所述阀体1的前壁面上的第一进油口22、开设在所述阀体1的侧壁面上的第二进油口32和/或开设在所述阀体1的底壁面上第三进油口42。进一步地,还包括开设在所述阀体1外壁面上的安装孔,能够通过穿设所述安装孔的螺栓将所述工作油路管接头固定在所述阀体1上,所述安装孔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进油口22周围的第一安装孔21,开设在所述第二进油口32周围的第二安装孔31和/或开设在所述第三进油口42周围的第三安装孔41。进一步地,还包括开设在所述阀体1外壁上的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工作联的回油流道2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口包括:第一回油口15和第二回油口18,且所述第一回油口15和所述第二回油口18靠近所述阀体1外壁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螺纹安装孔16和第二单向阀螺纹安装孔19,能够分别安装预设背压不同的单向阀。进一步地,还包括先导减压油路,所述先导减压油路包括:开设在所述阀体1内的减压阀进油流道9、减压阀出油流道12和减压阀泄油口10;所述减压阀出油流道12远离所述阀体1外壁的一端开设有先导油进油口13,能够为所述工作联提供先导压力油,靠近所述阀体1外壁的一端设有减压阀螺纹安装孔11,能够安装减压阀,且所述减压阀出油流道12与所述减压阀的出油腔连通;所述减压阀进油流道9的一端与所述减压阀的进油腔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油流道7和第二进油流道5与所述中间进油口4连通;所述减压阀泄油口10与所述减压阀的泄油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油口15和所述第二回油口18开设在所述阀体1顶壁面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回油口15和所述第二回油口18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阀体1的顶壁;所述中间进油口4位于所述阀体1中间偏右下的位置,所述减压阀进油流道9、所述减压阀出油流道12、所述第一进油流道7和所述第二进油流道5均开设在所述阀体1内中间偏下的位置,且所述减压阀出油流道12位于所述第一进油流道7的上方,所述减压阀进油流道9与所述第一进油流道7垂直贯通,所述减压阀泄油口10开设在所述减压阀螺纹安装孔11的内壁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包括:依次固定的首联阀体、至少一个换向联阀体和上述的尾联阀体。进一步地,所述首联阀体、所述换向联阀体和所述尾联阀体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螺栓安装孔,能够通过穿设所述螺栓安装孔的螺栓将所述首联阀体、所述换向联阀体和所述尾联阀体固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包括上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的尾联阀体,通过在阀体的不同壁面上开设两个以上的工作油路进油口,工程人员在安装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作油路进油口,使其与中间进油口连通从而为工作联的主油路供油。此种尾联阀体可以根据主机管路安装位置和空间的不同,灵活地选择在阀体的不同壁面上布置工作油路进油口,从而使液压系统的管路布置更为方便,因而该尾联阀体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能够为主机升级提供方便,从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尾联阀体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尾联阀体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尾联阀体的第二实施例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尾联阀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尾联阀体的第三实施例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尾联阀体的第三实施例的沿B-B和C-C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2-回油流道;3-第二油口;4-中间进油口;5-第二进油流道;6-第一螺栓安装孔;7-第一进油流道;8-第二螺栓安装孔;9-减压阀进油流道;10-减压阀泄油口;11-减压阀螺纹安装孔;12-减压阀出油流道;13-先导油进油口;14-第一油口;15-第一回油口;16-第一单向阀螺纹安装孔;17-第三螺栓安装孔;18-第二回油口;19-第二单向阀螺纹安装孔;21-第一安装孔;22-第一进油口;31-第二安装孔;32-第二进油口;41-第三安装孔;42-第三进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下面对本技术中出现的一系列用语进行解释,例如:“阀体的前壁面”、“阀体的侧壁面”、“阀体的底壁面”、“阀体的顶壁面”,这是为了方便描述各个油口的位置关系而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联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开设在所述阀体(1)不同外壁上的至少两个工作油路进油口和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的中间进油口(4);所述工作油路进油口的一侧能够与工作油路管接头连接固定,另一侧通过工作油路油道与所述中间进油口(4)连通,所述中间进油口(4)能够与工作联的主油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联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开设在所述
阀体(1)不同外壁上的至少两个工作油路进油口和设置在所述阀体(1)
内的中间进油口(4);
所述工作油路进油口的一侧能够与工作油路管接头连接固定,另
一侧通过工作油路油道与所述中间进油口(4)连通,所述中间进油口
(4)能够与工作联的主油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联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
未开设所述工作油路进油口的外壁上预留有空间,能够开设所述工作
油路进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尾联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
作油路进油口包括:开设在所述阀体(1)的前壁面上的第一进油口
(22)、开设在所述阀体(1)的侧壁面上的第二进油口(32)和/或
开设在所述阀体(1)的底壁面上第三进油口(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联阀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
在所述阀体(1)外壁面上的安装孔,能够通过穿设所述安装孔的螺栓
将所述工作油路管接头固定在所述阀体(1)上,所述安装孔包括:开
设在所述第一进油口(22)周围的第一安装孔(21),开设在所述第
二进油口(32)周围的第二安装孔(31)和/或开设在所述第三进油口
(42)周围的第三安装孔(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联阀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
在所述阀体(1)外壁上的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工作联的回油流
道(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联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
包括:第一回油口(15)和第二回油口(18),且所述第一回油口(15)
和所述第二回油口(18)靠近所述阀体(1)外壁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
单向阀螺纹安装孔(16)和第二单向阀螺纹安装孔(19),能够分别
安装预设背压不同的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联阀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先导
减压油路,所述先导减压油路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茂霞边斌杜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