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支化联苯液晶接枝剑麻微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206444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支化联苯液晶接枝剑麻微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取剑麻微晶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剑麻微晶分散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然后加入3,5-二氨基苯甲酸,吡啶和亚磷酸三苯酯,在N2保护下于90~120℃反应3~5h,冷却到室温后倒入甲醇溶液中沉淀,抽滤,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烘至恒重,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有机锡催化剂,在N2保护下加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于80~100℃下反应5~7h,然后加入4,4′-二(β-羟乙氧基)联苯,反应10~12h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制得超支化联苯液晶接枝剑麻微晶化合物,其应用于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得产物易分散,取向性好,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支化联苯液晶接枝剑麻微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材料改性
特别涉及一种超支化联苯液晶接枝剑麻微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环保意识逐渐的提高,采用环保可再生的天然植物纤维代替传统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成为科学工作研究的热点。与传统复合材料相比,生态复合材料可生物降解和循环利用,在环境协调性和生态学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天然纤维还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模量高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增强改性聚合物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剑麻属龙舌兰科,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广泛种植的多年生麻类经济植物,全球的剑麻纤维年产量高达4.50Mt。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地都种植有剑麻,它是一种产量高、可再生、经济环保的天然纤维。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先后对剑麻纤维素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已有的文献报道来看,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剑麻纤维素的表面处理方法、纤维形态以及基质材料,从而获得不同性能的复合材料。由于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组分的性能和组分间的界面相容性,剑麻纤维素的表面特征对剑麻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支化联苯液晶接枝剑麻微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取10g剑麻微晶用0.2~0.5g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剑麻微晶分散到30~6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然后加入3~6g 3,5‑二氨基苯甲酸,0.3~0.5g 吡啶和0.2~0.3g 亚磷酸三苯酯,在N2保护下于90~120℃反应3~5h,冷却至室温后倒入甲醇溶液中沉淀,抽滤,产物用甲醇溶液洗涤3次,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制得中间产物;(2)取1~6g步骤(1)制得的中间产物溶于20~30ml 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0.2~0.4g有机锡催化剂,在N2保护下加入2~5g甲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支化联苯液晶接枝剑麻微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取10g剑麻微晶用0.2~0.5g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剑麻微晶分散到30~6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然后加入3~6g3,5-二氨基苯甲酸,0.3~0.5g吡啶和0.2~0.3g亚磷酸三苯酯,在N2保护下于90~120℃反应3~5h,冷却至室温后倒入甲醇溶液中沉淀,抽滤,产物用甲醇溶液洗涤3次,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制得中间产物;(2)取1~6g步骤(1)制得的中间产物溶于20~30ml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绍荣罗启云杨瑾吴玲燕潘露露徐旭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