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结构物(由钢材或混凝土材质制成的),特别是潮差带区域维护用干式工作舱及其运输操作船。随着海洋事业及海运的发展,水中构筑物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例如海中石油钻探平台用水下钢桩、内河或沿海码头(或栈桥)的水下钢桩等等,这些水下(特别是海水下)的桩结构的防腐就日益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些水下结构一般在制造时采用预先涂层(水下防腐漆或树脂复盖物),并在水下设置阴极保护等措施进行防护。而在潮差带区域,即涨潮时在水下,而落潮时露出水面的这一部分桩结构,则无法采用阴极保护,而且,这部分易于受紫外线照射、臭氧化学作用,还受到含有饱和氧的淡水(或海水)飞溅和波浪的冲击,以及水面漂浮物的撞击,因此,桩结构制造时的涂膜容易受损,致使其基材易于被腐蚀。在目前,对潮差带桩结构的涂膜一般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涂复一次,方法是采用水下硬化型的涂料,其种类有聚酰胺固化型环氧类或聚酯型等。由潜水员潜入水中用手工泥刀法或滚轮法等涂刷,但这种方法比较适宜于淡水的水下或水质较清的水中,如果在含泥量较高或混浊的海水中,则由于视线不清将会很大地影响涂刷的质量;而且,水中涂刷用料量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桩结构干式维护工作舱及其操作船,对于水下桩结构的防腐维护工作,尤其是潮差带区域的桩结构防腐维护,一般是采用由潜水员潜入水下,用水下硬化型防腐涂料在桩结构表面进行涂刷或在桩结构外围用模框法,将水下硬化型树脂或涂料,注入桩结构表面与模框之间以形成保护层来达到防腐的维护,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用一个维护工作舱抱合在需采用防腐措施的桩结构上,将工作舱内的水排除,实现一个适宜于进行操作的干式环境,这个维护工作舱是挂在联动门架上,由联动门架的前后倾动、左右倾动和升降动作来实现工作舱与直桩、斜桩等不同位置桩结构的抱合;联动门架是绞接于操作船上的,可由操作船带动联动门架及联动门架上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融,王茂时,金鑫,胡安田,庄文彪,刘雪娟,王作庭,王建新,许文奎,李旭光,陈锦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中船总公司七零八研究所靖江联营船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