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58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两零部件的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连接筒体与球头体或尾锥体,包括一连接环板,其外壁上均布有多个凸缘,在连接环板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止动键;筒体连接端的内壁上均布有多个凸起,相邻两凸起之间形成与凸缘相对应的轴向插入槽,连接环板通过轴向插入槽插至筒体连接端的端部;端部设有容置连接环板的径向环槽;球头体或尾锥体上设有连接螺杆,与连接环板相连接;在连接螺杆与球头体或尾锥体之间以及球头体或尾锥体与筒体之间均设有O型密封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适用于其他领域圆柱体零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具有连接紧密可靠,可减小机器人在水中的阻力,操作简单、快捷,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两零部件的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水面救助 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技术背景作为一种在水中航行的水面救助机器人,由上、下浮简及两个推 进器组成,上、下浮简均由简体、前部球头体及后部尾锥体三部分组 成,彼此之间通过可靠的、可拆卸的轴向连接,组成一个外部光滑圆 润的整体。机器人在水面航行时,下浮简全部浸入水中,而上浮简则 局部(一半)浸入水中。因此,为了减小机器人在水中行驶的阻力, 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中要求应尽量使上、下浮简外表面圆滑,无其他 不必要的外部结构以及凸起结构。然而,现有圆柱体零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多为法兰式连接, 连接件的连接部位设有法兰,以螺栓作为紧固件,将连接部件的法兰 相固接,以连接圆柱体的零件。由于连接法兰的外部凸缘及螺栓均暴 露在结构的外侧,不仅结构上有突变,而且使截面尺寸增大,均使机 器人在水中的行驶阻力增加,显然此种传统的连接方式不适用于水面 救助带缆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在机器人内部完成连接,减小行驶阻 力的新型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连接简体与球头体或尾锥体,包括一连接环板,其外壁上均布有多个凸缘,在连接环板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止动键;简体连接端的内壁上均布有多个凸起,相邻两凸起之间形成与凸缘相对应的轴向插入槽,连接环板通过轴向插入槽插至简体连接端的端部;端部 设有容置连接环板的径向环槽;球头体或尾锥体上设有连接螺杆,与 连接环板相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环板外壁上的凸缘为四个,其中两对称凸缘的一 侧面上设有止动键;连接环板的中心开有螺孔,与球头体或尾锥体上 的连接螺杆螺紋连接;球头体或尾锥体上设有安装孔,连接螺杆穿过 安装孔与连接环板上的中心螺孔螺紋连接;在连接螺杆与球头体或尾3锥体之间以及球头体或尾锥体与筒体之间均设有0型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 连接紧密可靠。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环板容置于下浮简简体的径向 环槽,止动键又与凸起相抵接,保证了下浮简简体与球头体或尾锥体 之间连接的紧密可靠性。2. 减小机器人在水中的阻力。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在机器人内部完成, 连接件外部既圆滑光洁,又无多余紧固件,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救助机 器人在水中行驶的阻力。3. 操作简单、快捷。本专利技术紧固件数量少(只有一个),在降低 机构自重的同时,还使连接与拆卸的操作简单、快捷,对操作时间要 求短并需经常拆卸的连接具有更明显的优势。4. 应用范围广。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与水面救助机器人类似的圆柱 体零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应用范围很广。附图说明图1为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简体与球头体的结构示意图3为简体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4为图3的右视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环板的结构示意图6为图5的左视其中,l为上浮简,2为下浮简,3为连接环板,4为连接螺杆, 5为径向环槽,6为凸起,7为轴向插入槽,8为止动键,9为凸缘, IO为螺孔,ll为简体,12为球头体,13为尾锥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专利技术可连接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的简体与球头体或尾锥体,本 实施例以下浮筒简体与球头体连接为例。如图2~6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连接环板3,其外壁上均布有四 个凸缘9,在连接环板3的中心开有螺孔10。在连接环板3的一个侧 面,两对称凸缘上通过螺钉分别设有一个止动键8。简体11连接端 的内壁上均布有四个凸起6,相邻两凸起之间形成与凸缘9相对应的 轴向插入槽7,连接环板3的凸缘9通过轴向插入槽7插至简体连接 端的端部。端部设有容置连接环板3的径向环槽5。球头体12或尾 锥体13上设有安装孔,连接螺杆4穿过安装孔与连接环板3上的中 心螺孔10螺紋连接。在连接螺杆4与球头体12或尾锥体13之间以 及球头体12或尾锥体13与简体11之间均设有0型密封圈。连接时,首先将连接环板3外壁上的四处凸缘9与简体内壁上对应的四处轴向插入槽7对正,并插入简体内直至径向环槽5的底部。插入时,将带有止动键8的那一面朝外。再旋转连接环板3,使连接 环板3上的止动键8端面抵住简体11内凸起6的端面,此时连接环 板3上的四处凸缘9刚好与简体11内的凸起6相重叠,使连接环板 3既不能径向转动又不能轴向移动。然后将连接螺杆4穿过球头体12 前部的安装孔,并与球头体12 —起装入与下浮简的连接部位。当连 接螺杆4前端的螺紋部位与连接环板3的中心螺孔10接触后,从球 头体12前端拧紧连接螺杆4。由于连接环板3的轴向移动受到约東, 连接螺杆4便带动球头体12向下浮简方向移动,直至球头体12与下 浮简的简体11之间的间隙全部消失为止。本专利技术的内置连接机构还适用于其他领域圆柱体零件之间可拆 卸的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连接筒体与球头体或尾锥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环板(3),其外壁上均布有多个凸缘(9),在连接环板(3)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止动键(8);筒体(11)连接端的内壁上均布有多个凸起(6),相邻两凸起之间形成与凸缘(9)相对应的轴向插入槽(7),连接环板(3)通过轴向插入槽(7)插至筒体连接端的端部;端部设有容置连接环板(3)的径向环槽(5);球头体(12)或尾锥体(13)上设有连接螺杆(4),与连接环板(3)相连接。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板(3)外壁上的凸缘(9)为四个,其中两 对称凸缘的一侧面上设有止动键(8)。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板(3)的中心开有螺孔(10),与球头体(12 ) 或尾锥体(13)上的连接螺杆(4)螺紋连接。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体(12 )或尾锥体(13 )上设有安装孔,连接 螺杆(4 )穿过安装孔与连接环板(3 )上的中心螺孔(10 )螺紋连接。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在连接螺杆(4)与球头体(12)或尾锥体(13)之间 以及球头体(12)或尾锥体(13)与简体(11)之间均设有0型密封 圈。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两零部件的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连接筒体与球头体或尾锥体,包括一连接环板,其外壁上均布有多个凸缘,在连接环板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止动键;筒体连接端的内壁上均布有多个凸起,相邻两凸起之间形成与凸缘相对应的轴向插入槽,连接环板通过轴向插入槽插至筒体连接端的端部;端部设有容置连接环板的径向环槽;球头体或尾锥体上设有连接螺杆,与连接环板相连接;在连接螺杆与球头体或尾锥体之间以及球头体或尾锥体与筒体之间均设有O型密封圈。本专利技术还适用于其他领域圆柱体零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具有连接紧密可靠,可减小机器人在水中的阻力,操作简单、快捷,应用范围广的优点。文档编号B63C11/00GK101327837SQ20071001180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0日专利技术者震 何, 何立岩, 康守权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内置连接机构,连接筒体与球头体或尾锥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环板(3),其外壁上均布有多个凸缘(9),在连接环板(3)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止动键(8);筒体(11)连接端的内壁上均布有多个凸起(6),相邻两凸起之间形成与凸缘(9)相对应的轴向插入槽(7),连接环板(3)通过轴向插入槽(7)插至筒体连接端的端部;端部设有容置连接环板(3)的径向环槽(5);球头体(12)或尾锥体(13)上设有连接螺杆(4),与连接环板(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守权何立岩何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