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051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底板,所述制动鼓底板为圆盘形,制动鼓底板上套设有制动鼓体,制动鼓底板上设有动力源装置,源装置通过接触头分别与第一增、第二增效杆动力接触抵紧;第一、第二增效杆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第二偏心轮;第一、第二偏心轮采用同种偏心轮组件,偏心轮组件包括偏心轮底座、偏心轮主轴和上盖,偏心轮主轴上依次设置三个相接且带有内孔的轴承,第一、第二制动蹄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制动蹄的外侧安装摩擦片,在摩擦片外侧与制动鼓体内壁相接处部位设有波浪形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动时稳定性较好,制动效率明显提升,简化了机构;利用偏心轮内部的三组轴承可实现均衡转速、降低摩擦、使用寿命增加5-10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具体是一种汽车制动鼓
技术介绍
制动鼓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现有的制动鼓设备主要分为摩擦式、液力式和电磁式等几种。其中,电磁式制动鼓虽然有作用滞后较小、易于连接以及接头可靠等优点,但因成本较高,因此通常只能在一部分重型汽车上用来做车轮制动器或缓速器。而液力式制动鼓在常规的汽车上通常只用作缓速器,因此其使用范围较小。所以,目前广泛使用的仍为摩擦式制动鼓。现有的摩擦式制动鼓按照摩擦副结构形式的不同,通常分为鼓式制动鼓、盘式制动鼓和带式制动鼓三种。由于带式制动鼓只用作中央制动器,因此使用得较少。在鼓式和盘式制动鼓中,根据需求的不同,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选择。其中,对于鼓式制动鼓而言,又可以分为领从蹄式、双领蹄式、双向双领蹄式、双从蹄式、单向增力式、双向增力式等几种,但是,目前的鼓式制动鼓大多存在以下缺陷:当长时间踩踏制动时,制动器保持稳定性的效果较差,同时其制动效率也存在较低的问题,在制动时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容易产生干涉,这些都会影响制动器的安全,长期磨损后还会降低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制动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底板,所述制动鼓底板为圆盘形,所述制动鼓底板上套设有制动鼓体,所述制动鼓体套设在制动鼓底板的外沿上;所述制动鼓底板上设有动力源装置,所述动力源装置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增效杆和第二增效杆,所述的第一增效杆和第二增效杆相对制动鼓底板的中线对称设置,第一增效杆和第二增效杆都设有一定弧度,所述第一增效杆和第二增效杆的一端各设有一个圆形的接触头,所述第一增效杆和第二增效杆分别通过接触头与动力源装置接触抵紧;所述第一增效杆的另一端和第二增效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制动鼓底板转动连接;第一增效杆上连接有第一偏心轮,第二增效杆上连接有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一增效杆的左侧设有第一制动蹄,第二增效杆的右侧设有第二制动蹄,所述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制动蹄与第一偏心轮接触,所述第二制动蹄与第二偏心轮接触,所述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采用同种偏心轮组件,所述偏心轮组件包括偏心轮底座、偏心轮主轴和上盖,所述偏心轮主轴上依次设置三个相接且各自带有内孔的轴承,即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偏心轮主轴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偏心轮底座和上盖,所述偏心轮底座中部开设有圆形卡槽并且该卡槽中心位置处设有螺柱,所述螺柱卡紧于偏心轮主轴一端的螺丝孔内;所述上盖中部设置凹槽并且通过该凹槽固定卡紧偏心轮主轴另一端,所述偏心轮底座上设置有若干凸台以实现其固定作用;所述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分别在张开时与制动鼓体接触;所述第一制动蹄的外侧还安装有第一摩擦片,第二制动蹄的外侧还安装有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长度相同且分别与对应的制动蹄外侧弧形相匹配,在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外侧与制动鼓体内壁相接处部位还设有波浪形垫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弹簧为两根,其中一根复位弹簧安装在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上端,另一根复位弹簧安装在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下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分别通过螺栓与对应的增效杆连接,所述螺栓上分别套有弹簧垫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相对于制动鼓底板的中线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制动时稳定性较好,而且制动效率明显提升,还简化了机构;通过在偏心轮主轴上设置三个轴承,同时,在偏心轮底座和偏心轮上盖位置处分别设置凸台与凹槽,从而实现了其固定作用;利用内部的三组轴承可实现均衡转速、降低摩擦、使用寿命能增加5-10倍。【附图说明】图1为汽车制动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汽车制动鼓中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制动鼓底板、2-制动鼓体、3-动力源装置、41-第一增效杆、42-第二增效杆、5-接触头、61-第一偏心轮、62-第二偏心轮、71-第一制动蹄、72-第二制动蹄、8-复位弹簧、91-第一摩擦片、92-第二摩擦片、10-波浪形垫片、11-螺栓、12-弹簧垫圈、601-偏心轮底座、602-螺柱、603-凸台、604-第一轴承、605-第二轴承、606-第三轴承、607-内孔、608-偏心轮主轴、609-螺丝孔、610-上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汽车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底板1,所述制动鼓底板I为圆盘形,所述制动鼓底板I上套设有制动鼓体2,所述制动鼓体2为现有部件,其为圆筒形,安装时,制动鼓体2套在制动鼓底板I的外沿上;所述制动鼓底板I上设有一个用于产生张力的动力源装置3,所述动力源装置3作用在于产生向两侧的推力,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动力源装置3依靠车载电源供电;在所述动力源装置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增效杆41和第二增效杆42,所述的第一增效杆41和第二增效杆42相对于制动鼓底板I的中线对称设置,第一增效杆41和第二增效杆42都设有一定弧度,所述第一增效杆41和第二增效杆42的一端各设有一个圆形的接触头5,所述第一增效杆41和第二增效杆42分别通过接触头5与动力源装置3接触抵紧;所述第一增效杆41的另一端和第二增效杆42的另一端分别与制动鼓底板I可转动连接;第一增效杆41上连接有第一偏心轮61,第二增效杆42上连接有第二偏心轮62 ;所述第一增效杆41的左侧设有第一制动蹄71,第二增效杆42的右侧设有第二制动蹄72,所述第一制动蹄71和第二制动蹄72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制动蹄71与第一偏心轮61接触,所述第二制动蹄72与第二偏心轮62接触,所述第一偏心轮61和第二偏心轮62采用同种偏心轮组件,所述偏心轮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鼓底板为圆盘形,所述制动鼓底板上套设有制动鼓体,所述制动鼓体套设在制动鼓底板的外沿上;所述制动鼓底板上设有动力源装置,所述动力源装置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增效杆和第二增效杆,所述的第一增效杆和第二增效杆相对制动鼓底板的中线对称设置,第一增效杆和第二增效杆都设有一定弧度,所述第一增效杆和第二增效杆的一端各设有一个圆形的接触头,所述第一增效杆和第二增效杆分别通过接触头与动力源装置接触抵紧;所述第一增效杆的另一端和第二增效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制动鼓底板转动连接;第一增效杆上连接有第一偏心轮,第二增效杆上连接有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一增效杆的左侧设有第一制动蹄,第二增效杆的右侧设有第二制动蹄,所述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制动蹄与第一偏心轮接触,所述第二制动蹄与第二偏心轮接触,所述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采用同种偏心轮组件,所述偏心轮组件包括偏心轮底座、偏心轮主轴和上盖,所述偏心轮主轴上依次设置三个相接且各自带有内孔的轴承,即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偏心轮主轴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偏心轮底座和上盖,所述偏心轮底座中部开设有圆形卡槽并且该卡槽中心位置处设有螺柱,所述螺柱卡紧于偏心轮主轴一端的螺丝孔内;所述上盖中部设置凹槽并且通过该凹槽固定卡紧偏心轮主轴另一端,所述偏心轮底座上设置有若干凸台以实现其固定作用;所述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分别在张开时与制动鼓体接触;所述第一制动蹄的外侧还安装有第一摩擦片,第二制动蹄的外侧还安装有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长度相同且分别与对应的制动蹄外侧弧形相匹配,在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外侧与制动鼓体内壁相接处部位还设有波浪形垫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弘旺汽车制动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