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林专利>正文

直驱动变速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82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中间传动机构的人力脚踏变速三轮车。本新型以一般人的腿长为限,设有较大半径的后驱动轮,驱动轮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车后架相接。脚拐与驱动轮轴两端固定相接,驱动轮轴上装置棘爪,驱动轮轴筒上装置棘轮。脚拐由拐筒、拐栓、拨拐机构组成。拨拐机构通过拐筒沟槽与拐筒内部的拐栓固定相接。该新型从根本上避免了链条传动的力摩擦损耗并利用脚拐的长短可变通过改变蹬转频率进行变速。结构简单耐久实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交通运输工具中,一种无中间传动机构的人力变速三轮车。目前,公知的三轮车(本文件所指三轮车,为一轮在后的倒三轮),一直沿用与自行车相同的牙盘、链条、飞轮机构进行力传递驱动。这种传动方式的力摩擦损耗,对三轮车来说,实际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因为三转车不象自行车那样,如不采用大牙盘与小飞轮的传动比,就难以甚至无法达到传统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而三轮车正是因为这种传动摩擦损耗及阻力大的原因,一直无法采用实用的变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三轮车,它能从根本上避免通过链条、牙盘、飞轮进行传动及变速而产生的力摩擦损耗,且具有结构简单实用耐久的变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传统三轮车的后轮半径增加二分之一,也即约十五厘米,称为驱动轮。两脚拐分别与驱动轮轴的两端固定相连。在驱动轮轴上设有通过丝口与之固定相连接的棘爪,驱动轮轴筒一端,设有通过丝口与轴筒固定相接的内齿式棘轮。驱动轮轴两端(脚拐内侧)通过滚动轴承与车后架相接。蹬动脚拐时,驱动轮轴通过棘爪棘轮的作用,使驱动轮前转。如此该新型的车速仍比传统车略慢,为此,该新型采用脚拐长短可变的方法,通过改变蹬转周期来改变蹬转频率的方法进行变速,而解决车速慢的不足。这种变速拐由拐筒、拐栓、拨拐机构构成。拐筒与驱动轮轴固定相接,为圆筒形中间部分有沟槽,沟槽的一侧边沿上设有卡齿。拐拴为圆柱形,从拐筒中穿过。拨拐机构由拨架、卡栓、推启栓为主构成。卡栓的中间部分装在拨架上的卡栓筒内,推启栓的中间部分装在拨架上部的拨架框中。拨架的下端,穿过拐筒沟槽与拐栓固定相接。当用脚向前或向后推动推启栓时,推启栓上的斜面使卡栓克服卡栓筒内推力弹簧的作用,离开拐筒上的卡齿,则拐栓随拨架向前或向后串动,而实现变速。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该新型从根本上避免了链条、牙盘、飞轮及链条节之间的力传递摩擦损耗,可省力约百分之三十,且具有可靠实用的变速机构,机构简单易造。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从右向侧(左)看的视图图2是图1中轮轴部分放大后分解图图3是右脚拐朝前与地面平行时从右向侧(左)看的视图图4是右脚拐朝前与地面平行时从前向后看的视图图中1、前轮2、驱动轮3、右拐拴4、左拐筒5、拨拐机构6、左拐栓7、车后立架8、车座9、棘轮壳10、把手11、连接丝口12、棘轮齿13、轴档14、棘爪架15、棘爪16、滚动轴承17、驱动轮轴18、轴丝口19、右拐筒20、连轴筒21、卡齿22、拨架23、卡栓筒24、后拉簧25、卡栓26、推栓盖27、前拉簧28、推启栓29、拨架框30、卡栓拐31、推启栓斜面32、蹬轴在图1中,驱动轮(2)的半径比传统车约大15厘米,其轴筒的一端与棘轮壳(9)固定相接,驱动轮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车后架(7)相连。左右脚拐相同,由拐筒(4)拐栓(6)拨拐机构(5)构成,在驱动轮轴的两端与之固定相连。在图2中,内齿式棘轮由棘轮壳(9)棘轮齿(12)构成,通过连接丝口(11)在驱动轮轴筒左端与之固定相接。轴档(13)通过丝口固定在驱动轮轴(17)的丝口(18)上,与后轮轴筒通过滚珠相连。棘爪(15)的根部轴和自行车飞轮棘爪相同,下在棘爪架(14)的凹槽内。棘爪架通过丝口在轴档的外侧与驱动轮轴固定相接。滚动轴承(16)的外圈与车后架固定相接,内圆与驱动轮轴固定相接。在图3中,右拐栓(3)装在拐筒(19)内,和拐筒有串动间隙,拐筒的两端为无缝圆筒,中间部分上有沟槽(见A-A剖面图),沟槽的内侧边沿有卡齿(21)。连轴筒(20)在拐筒中部,通过销键与驱动轮轴固定相连。拨架(22)下端通过拐筒沟槽与拐拴固定相接,卡栓(25)的中间部分,装在拨架上的卡栓筒(23)内,卡栓筒内推力弹簧的下端与卡栓固定相接,上端卡在卡栓筒壁上。卡栓的下端自然状态下处于卡齿(21)槽内。卡栓上端为卡栓拐(30)自然状态下处于推启栓斜面(31)的最低处。推启栓(28)为方条形,中间部分有斜面(31),装在扁方形的拨架框(29)内,与拨架框有串动间隙。推启栓的两端为推栓盖(26)。前拉簧(27)与后拉簧(24)分别与推栓盖及拨架固定相连。当需要变速时,用脚向前或向后推动推启栓,在推启栓克服弹簧拉力向前或向后串动的同时,通过斜面使卡栓克服推力弹簧的作用上升脱离卡齿,当推栓盖与拨架框接触时,带动拨架使拐栓向前或向后串动。在图4中,蹬轴(32)与拐栓(3)固定相接。权利要求1.一种直驱动变速三轮车,两轮在前为负载轮,一轮在后为驱动轮,其特征是驱动轮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车后架相连,脚拐与驱动轮轴的两端固定相接,驱动轮轴上设有棘爪,驱动轮轴筒的一端设有棘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动变速三轮车,其特征是脚拐由拐筒、拐栓、拨拐机构组成;拐筒上设有沟槽,沟槽的一侧边沿设有卡齿;拐栓在拐筒内通过拐筒沟槽与拨拐机构的下部固定相接;拨拐机构由拨架、卡栓、推启栓构成,卡栓的中段部分处于拨架侧面上的卡栓筒内,其上端的卡栓拐自然状态下横在推启栓斜面相交的沟底上,其下端自然状态下卡在拐筒上的卡齿中,推启栓的中部处在拨架框中与之有串动间隙。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中间传动机构的人力脚踏变速三轮车。本新型以一般人的腿长为限,设有较大半径的后驱动轮,驱动轮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车后架相接。脚拐与驱动轮轴两端固定相接,驱动轮轴上装置棘爪,驱动轮轴筒上装置棘轮。脚拐由拐筒、拐栓、拨拐机构组成。拨拐机构通过拐筒沟槽与拐筒内部的拐栓固定相接。该新型从根本上避免了链条传动的力摩擦损耗并利用脚拐的长短可变通过改变蹬转频率进行变速。结构简单耐久实用。文档编号B62M23/00GK2345447SQ9821096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杨林 申请人:杨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驱动变速三轮车,两轮在前为负载轮,一轮在后为驱动轮,其特征是:驱动轮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车后架相连,脚拐与驱动轮轴的两端固定相接,驱动轮轴上设有棘爪,驱动轮轴筒的一端设有棘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杨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