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式膜顶LED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9351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LED封装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针对30W以内的LED封装结构使用的模组式膜顶LED封装结构,包括基板、由至少一个LED芯片阵列排布而成的LED芯片组件和固定设于基板的上端面上的框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组式封装方式,通过将镀银层上相邻的LED芯片之间的间距设置在0.80~1.20mm范围内,使得LED封装结构单位面积内的LED芯片均布在一个合理的间距范围内,确保在封装后的使用过程中,光源的结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荧光胶将LED芯片组件封装在槽孔内,再通过膜顶硅胶将LED芯片组件彻底封装在槽腔内,大大地改善了出光过程中眩光、光斑以及颜色不均匀等不足,装配快速便捷,且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LED封装
,涉及一种LED光源的封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模组式膜顶LED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LED灯的封装结构中,对于膜顶累聚光型光源来说,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大功率的分立式LED光源器件,而通常,采用此种LED封装方式的室内聚光型灯具其在出光时存在眩光、光斑和颜色不均匀等不足,以及其整灯的装配工艺也比较繁杂,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整个灯具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式膜顶LED封装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的大功率分立式LED光源器件出光时存在眩光、光斑和颜色不均匀等不足,以及整个灯具的装配工艺较繁琐,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组式膜顶LED封装结构,该模组式膜顶LED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固定设于所述基板的上端面上的框体、固定设于所述基板上的正极接线端口和负极接线端口;还包括由至少一个LED芯片阵列排布而成的LED芯片组件,所述LED芯片组件容纳于所述框体的槽腔内,且通过第一胶体固定设于所述槽腔内,所述第一胶体的外侧封装有第二胶体,且所述第二胶体固定设于所述槽腔内;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模组式膜顶LED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固定设于所述基板的上端面上的框体、固定设于所述基板上的正极接线端口和负极接线端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至少一个LED芯片阵列排布而成的LED芯片组件,所述LED芯片组件容纳于所述框体的槽腔内,且通过第一胶体固定设于所述槽腔内,所述第一胶体的外侧封装有第二胶体,且所述第二胶体固定设于所述槽腔内;通过所述基板,所述LED芯片组件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正极接线端口,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负接线端口;相邻的所述LED芯片之间的间距为0.80~1.2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淑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旭宇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