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虹膜识别的多通道多区域镀膜的摄像头模组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471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6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虹膜识别的多通道多区域镀膜的摄像头模组,包括镜片组、镜片座、镜头座、滤光片、图像传感器芯片、电路板,滤光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双通道镀膜,能够透过可见光和红外光;所述第二区域为单通道镀膜,仅能够通过特定波长的红外光,既能保证虹膜识别的准确性,又能保证自拍时的色彩还原真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虹膜识别的多通道多区域镀膜的摄像头模组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虹膜识别的摄像头模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虹膜识别的采用多通道多区域镀膜的摄像头模组以及包含这种摄像头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虹膜是眼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瞳孔和巩膜之间的环状组织,每只眼睛的虹膜图案各不相同,且终身不变。虹膜识别具有唯一性高、稳定性强、非侵犯性等优点,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机场、海关、银行,监狱等场合的身份鉴定。目前移动设备(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的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交互信息安全问题越发突出。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很多厂商已经在移动设备上集成了多种用于身份识别的装置。例如,移动设备已经成功集成了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身份识别。相比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技术,虹膜识别具有唯一性高、稳定性强、非侵犯性等优点,而且目前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脑上都已经有前置摄像头模组用于自拍照片或者视频通话,完全可以用这些摄像头模组来实现虹膜识别。目前通常的摄像头模组主要包括图像传感元件、镜头以及图像处理芯片等,图像传感元件主要分为电荷耦合元件(CCD)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80~780nm,780nm以上属于红外光部分,而CCD和CMOS既能感应可见光,也能感应红外光。当红外光与可见光同时进入到CCD或者CMOS中被其感应的时候,拍摄出来的图像色彩会与人眼看到的环境的色彩不一致,即所谓的偏色,这是因为红外光对色彩还原进行了破坏。厂家为了在自然光下获得更好的色彩还原,使用红外截止滤光片设置于CCD或CMOS前面来过滤红外光。而虹膜识别时,为了采集清晰的虹膜图像,则必须要在采集虹膜时增加红外照明,此时,采用目前通用的摄像头模组是无法采集到虹膜图像的。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摄像头模组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用于虹膜识别的智能摄像头模组装置,既能保证虹膜识别的准确性,又能保证自拍时的色彩还原真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虹膜识别的多通道多区域镀膜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沿光路进入方向依次包括:镜片组,包括至少一片镜片,用于汇聚或者发散光已采集虹膜或普通图像;镜片座,用于固定所述镜片组;镜头座,用于固定所述镜片座,并通过旋转或伸缩来调整所述镜片的聚焦,或者通过调整音圈马达来调整聚焦点;滤光片,处于所述镜头座的内部,所述滤光片的一侧与所述镜片座固定;图像传感器芯片,处于所述镜头座的内部,能够将光能转化成数字信号,形成数字图像;电路板,处于所述镜头座的下方并固定,用于承载电子元器件;其中,所述滤光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双通道镀膜,能够透过可见光和红外光;所述第二区域为单通道镀膜,仅能够通过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优选的,通过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成像区域采集到的图像像素值估计出环境中红外光的强度,通过色彩还原或校正算法处理与第一区域对应的第一成像区域的图像,实现可见光拍摄效果。优选的,其中所述色彩校正算法选自静态白平衡、采用基于灰色世界法GW和全反射理论算法PR衍生出的色彩校正算法和Gamma校正。优选的,所述第一区域通过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00~650nm,通过的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为830~870nm。优选的,所述第二区域通过的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为830~870nm。优选的,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相邻排列的矩形区域。优选的,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位于所述滤光片中心的矩形区域以及环绕所述矩形区域的环形区域。优选的,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包括多个子区域,为所述子区域间隔排列的条带区域。优选的,所述滤光片的厚度为0.21~0.3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摄像头模组的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该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选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任意一种。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专利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图1示意性示出专利技术的摄像头模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区域多通道镀膜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滤光片的摄像头模组拍摄获得的图像的示意图。图4a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滤光片的区域分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b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图4a的滤光片成像的示意图。图5a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滤光片的区域分布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图5a中滤光片的成像示意图。图6a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滤光片的区域分布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图6a中滤光片的成像示意图。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滤光片的区域分布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细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摄像头模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100沿光路进入方向依次包括:镜片组101,由至少一片镜片组成,能够汇聚或者发散光,用于采集虹膜或普通图像;镜片座102,用于固定所述镜片组101,形成镜头整体;镜头座103,用于固定所述镜片座102,使得能够通过旋转或伸缩来调整镜片的聚焦,或者通过调整音圈马达来调整聚焦点;滤光片104,处于所述镜头座102的内部,所述滤光片104的一侧与所述镜片座102固定;图像传感器芯片105,又称感光元器件,处于所述镜头座103的内部,能够将光能转化成数字信号,形成数字图像;电路板106,处于所述镜头座103的下方并固定,用于承载各种电子元器件;柔性电路板107,连接所述电路板106,并传输数字信号;以及控制芯片108,用于图像处理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产生各种控制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电路板106、柔性电路板107以及控制芯片108也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电路板,以承载电子元器件。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区域多通道镀膜滤光片104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摄像头模组100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滤光片104采用基于位置区域的多区域多通道镀膜技术的滤光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滤光片104的面积可以略大于图像传感器芯片105的有效感光区面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滤光片104的厚度为0.21~0.30mm,优选的,厚度为0.21mm。在本实施例中,滤光片104采用双区域镀膜技术,即滤光片104包括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第一区域201采用双通道镀膜,第二区域202采用单通道镀膜。即,第一区域201允许可见光和红外光通过,第二区域202只能通过红外光。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为相邻排列的矩形区域,分别处于所述滤光片的上下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之间的第一分割线203为一条直线,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虹膜识别的多通道多区域镀膜的摄像头模组及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虹膜识别的多通道多区域镀膜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沿光路进入方向依次包括:镜片组,包括至少一片镜片,用于汇聚或者发散光已采集虹膜或普通图像;镜片座,用于固定所述镜片组;镜头座,用于固定所述镜片座,并通过旋转或伸缩来调整所述镜片的聚焦,或者通过调整音圈马达来调整聚焦点;滤光片,处于所述镜头座的内部,所述滤光片的一侧与所述镜片座固定;图像传感器芯片,处于所述镜头座的内部,能够将光能转化成数字信号,形成数字图像;电路板,处于所述镜头座的下方并固定,用于承载电子元器件;其中,所述滤光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双通道镀膜,能够透过可见光和红外光;所述第二区域为单通道镀膜,仅能够通过特定波长的红外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虹膜识别的多通道多区域镀膜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沿光路进入方向依次包括:镜片组,包括至少一片镜片,用于汇聚或者发散光以采集虹膜或普通图像;镜片座,用于固定所述镜片组;镜头座,用于固定所述镜片座,并通过旋转或伸缩来调整所述镜片的聚焦,或者通过调整音圈马达来调整聚焦点;滤光片,处于所述镜头座的内部,所述滤光片的一侧与所述镜片座固定;图像传感器芯片,处于所述镜头座的内部,能够将光能转化成数字信号,形成数字图像;电路板,处于所述镜头座的下方并固定,用于承载电子元器件;其中,所述滤光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双通道镀膜,能够透过可见光和红外光;所述第二区域为单通道镀膜,仅能够通过特定波长的红外光;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相邻排列的矩形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位于所述滤光片中心的矩形区域以及环绕所述矩形区域的环形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包括多个子区域,为所述子区域间隔排列的条带区域。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显超马力何召锋李星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