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区双通滤光片的虹膜识别及拍照二合一摄像模组,在摄像模组镜头通光孔和感光成像芯片中间,设置可分别通过可见光(红外光截止)及红外光(可见光截止)的滤光片,使感光成像芯片上接受的光线分为可见光区域和红外光区域,从而实现虹膜识别及拍照功能二合一的摄像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滤光片由可见光通过(红外光截止)滤光片和红外光通过(可见光截止)滤光片进行拼接形成分区域双通道滤光片,拼合处通过处理防止漏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模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由可见光通过(红外光截止)滤光片和红外光通过(可见光截止)滤光片进行拼接形成分区域双通道的滤光片。
技术介绍
自然光由可见光及红外光组成,可见光和红外光分别位于不同波段。虹膜识别是通过瞳孔的虹膜反射红外光,摄像头捕捉反射的红外光形成含有虹膜纹理细节的图片,摄像头捕捉红外光时如有可见光,可见光会弱化虹膜纹理细节,达不到识别要求。虹膜识别模组需要安装可见光截止、红外光通过的滤光片对光线进行处理。普通拍照是通过摄像头捕捉景物、人像反射的可见光形成图片,红外光会使照片发红,得不到正常色彩的照片。普通拍照模组需要安装红外光截止、可见光通过的滤光片对光线进行处理。目前能同时实现虹膜识别和拍照功能的方式如下:拍摄模组追加微型滤光片切换装置,拍照时切换机构伸出红外光截止可见光通过滤光片、收回红外光通过可见光截止滤光片进行拍照;虹膜识别时伸出红外光通过可见光截止滤光片、收回红外光截止可见光通过滤光片进行虹膜图像采集。其摄像切换结构如图1所示。相关专利有一种拍照与虹膜识别复用的摄像头模组(专利号:CN201520984989.4)。图2为该专利的摄像模组结构示意图。带有滤光片切换机构的虹膜识别和拍照复合摄像模组,由于增加了滤光片切换机构,模组尺寸及厚度大大增加,不利于手机薄型化和小型化设计。另外由于增加了微型滤光片切换机构,该方案在耐久性和可靠性上都很差,导致目前为止没有手机使用该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区双通滤光片的虹膜识别及拍照二合一摄像模组。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普通拍照摄像模组的红外光截止可见光通过滤光片进行分区,成为可见光和红外光分区通过的滤光片,可以使一颗普通摄像模组同时具备拍照和虹膜图像采集功能,并且摄像模组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模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也没有削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分区双通滤光片的虹膜识别及拍照二合一摄像模组,摄像模组中的滤光片由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及红外光截止滤光片拼接而成。所述红外光截止滤光片为白玻璃,蓝玻璃或蓝喷涂玻璃;其半波长为650±10nm,主要成像光线波段在360-650nm之间;650nm后光线透过率逐级减半,在710nm附近达到0。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可通过光线波长为810-920nm。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和红外光截止滤光片拼接方式包括胶水粘接、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或者在一块完整玻璃上分区镀膜,分别喷涂可见光过滤膜及红外光过滤膜达到拼接效果。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和红外光截止滤光片的拼合处涂布遮光物质防止眩光、鬼影产生。所述遮光物质可以为不透光胶水。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及红外光截止滤光片各自的面积不小于摄像模组感光芯片的成像区域面积,两种滤光片面积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所述摄像模组的镜头从镜头通光孔开始,依次设置3~6片打磨镜头及一片部分球面塑胶镜片;所述部分球面塑胶镜片在对应于可见光截止滤光片的部分为球面,所述球面的焦点落在可见光截止滤光片的表面;所述部分球面塑胶镜片在对应于红外光截止滤光片的部分为非球面;外部光线经过通光孔,通过对应镜头数量的折射,最终聚焦到成像芯片上形成图像。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摄像模组镜头通光孔和感光成像芯片中间,设置可分别通过可见光(红外光截止)及红外光(可见光截止)的滤光片,使感光成像芯片上接受的光线分为可见光区域和红外光区域,从而实现虹膜识别及拍照功能二合一的摄像模组。针对现有技术中带有微型滤光片切换机构的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实现红外识别和拍照两个功能整合到一颗摄像模组里的同时,使摄像模组的尺寸尽可能小,厚度尽可能薄,信赖性和可靠性更高,并且可以放置到手机前置摄像头的位置,不需要对手机内部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手机的薄型化小型化容易实现。对于不同规格的前置摄像头,只需要把内部滤光片更换为分区可见光红外光双通滤光片,即可实现虹膜识别和拍照2合1功能,兼容性高,灵活多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能同时实现虹膜识别和拍照功能的摄像模组结构;图2为专利CN201520984989.4的摄像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由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及红外光截止滤光片拼接而成的滤光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摄像模组的成像方式示意图;图5为微型镜头镜片构造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用红外光截止滤光片的透光波长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用可见光截止滤光片的透光波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分区双通滤光片的虹膜识别及拍照二合一摄像模组,在摄像模组搭载滤光片1的位置搭载一种拼接滤光片,即由可见光截止滤光片2(透过红外光)及红外光截止滤光片3(透过可见光)拼接而成。其中可见光截止滤光片2可通过光线波长为810-920nm,如图6所示。红外光截止滤光片3为白玻璃,蓝玻璃或蓝喷涂(Bluecoating)玻璃;其半波长为650±10nm,主要成像光线波段在360-650nm之间;650nm后光线透过率逐级减半,在710nm附近达到0,如图5所示。可见光截止滤光片2及红外光截止滤光片3的厚度均为0.2-0.22mm。可见光截止滤光片2及红外光截止滤光片3各自的面积不小于摄像模组感光芯片的成像区域面积,两种滤光片面积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可见光截止滤光片2和红外光截止滤光片3拼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胶水粘接、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或者在一块完整玻璃上分区镀膜,分别喷涂可见光过滤膜及红外光过滤膜达到拼接效果,等等。接缝位置为了防止漏光造成鬼影、眩光的现象,可在拼接缝隙4处涂布不透光胶水或者其他遮光物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摄像模组工作时,如图4所示,景物、人像反射的自然光(可见光和红外光)通过镜头通光孔5进入摄像模组内部,光线经过镜头折射通过分区滤光片时,需要拍照的部分红外光被过滤,只通过可见光,在对应的成像芯片上形成照片图像。需要虹膜识别的部分可见光被过滤,只通过虹膜反射的红外光,在对应的成像芯片区域上形成虹膜图像。本专利技术在完整图像下,红外光滤光区域为正常拍照区域,可见光滤光区域成像发红。在同一块感光面积上通过双通滤光片同时达到两种不同成像要求,形成的图像输出到应用端进行截选,虹膜区域图像用于虹膜识别,拍照区域图像用于形成照片。为了进一步矫正射入可见光截止滤光片2和红外光截止滤光片3的光线的均匀度和亮度,所述摄像模组的镜头从镜头通光孔5开始,依次设置3~6片打磨镜头6及一片部分球面塑胶镜片7,外部光线经过通光孔5,通过对应镜头数量的折射,最终聚焦到成像芯片上形成图像,如图5所示。其中部分球面塑胶镜片7在对应于可见光截止滤光片2的部分为球面8,球面8的焦点落在可见光截止滤光片2的表面;在对应于红外光截止滤光片3的部分为非球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分区双通滤光片的虹膜识别及拍照二合一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摄像模组中的滤光片由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及红外光截止滤光片拼接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区双通滤光片的虹膜识别及拍照二合一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摄像模组中的滤光片由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及红外光截止滤光片拼接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截止滤光片为白玻璃,蓝玻璃或蓝喷涂玻璃;其半波长为650±10nm,主要成像光线波段在360-650nm之间;650nm后光线透过率逐级减半,在710nm附近达到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可通过光线波长为810-92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和红外光截止滤光片拼接方式包括胶水粘接、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或者在一块完整玻璃上分区镀膜,分别喷涂可见光过滤膜及红外光过滤膜达到拼接效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豪帮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