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060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支撑座,支撑座设置在座椅本体下方,所述支撑座内设有相对称的固定在侧面上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的两端,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设置在第二连杆的端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同一侧,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通过减震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构简单,调节方便,提高舒适度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特别涉及机械式减震驾驶员座椅。
技术介绍
工程车辆和大型客车、卡车的运行环境一般来说是较为恶劣的,经常是在起伏不平的道路上行驶,行驶过程中车辆的颠簸相当厉害,这样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会承受机体产生的剧烈震动,这种震动会使驾驶者的身体产生不适,增加驾驶员疲劳感,影响驾驶员的工作,严重时会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提高舒适度的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支撑座,支撑座设置在座椅本体下方,所述支撑座内设有相对称的固定在侧面上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的两端,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设置在第二连杆的端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同一侧,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通过减震器相连。采用了上述的方案,座椅本体上的重量通过支撑件承受并传递重量至减震器上,通过减震器来吸收来自车辆机体的力,从而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驾驶舒适感,防止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由于颠簸而产生的不适,增加行车安全性;支撑件和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还增加了支撑座的刚性,防止其损坏。所述减震器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定杆之间的橡胶气囊,橡胶气囊上连接有活塞和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电磁阀,活塞的一端与橡胶气囊上端铰接,另一端铰接在第三固定杆上,橡胶气囊上设有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一进气口,优点是电磁阀的进气口与车体连接,当汽车发动时,车体就开始给橡胶气囊供气,供气之前气体线从进气口进入电磁阀,通过电磁阀调压后在进入橡胶气囊,电磁阀调压根据座椅本体上的重量来自动调节,使得橡胶气囊充气后能够承受该重量,同时和活塞配合是的震动幅度降到最低,使得驾驶者能够达到最舒适的操作驾驶,当车熄火时,橡胶气囊内的气体就会通过电磁阀缓缓排掉,已达到保护橡胶气囊的作用。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交叉设置并且通过螺栓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撑座内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附图中,I为座椅本体,2为支撑座,3为第二连杆,4为第一连杆,5为活塞,6为第一固定杆,7为第二固定杆,8为第三固定杆,9为橡胶气囊,10为第一进气口,11为电磁阀,12为进气口,13为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包括座椅本体I和支撑座2,支撑座2设置在座椅本体I下方,所述支撑座2内设有相对称的固定在侧面上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3和第一连杆3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6和第三固定杆8,第一固定杆6和第三固定杆8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4的两端,第二连杆3和第二连杆3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7,第二固定杆7设置在第二连杆3的端部,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位于同一侧,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之间通过减震器相连。所述减震器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定杆7之间的橡胶气囊9,橡胶气囊9上连接有活塞5和具有进气口 12和出气口 13的电磁阀11,活塞5的一端与橡胶气囊9上端铰接,另一端铰接在第三固定杆8上,橡胶气囊9上设有与出气口 13相连接的第一进气口 10,优点是电磁阀的进气口与车体连接,当汽车发动时,车体就开始给橡胶气囊供气,供气之前气体线从进气口进入电磁阀,通过电磁阀调压后在进入橡胶气囊,电磁阀调压根据座椅本体上的重量来自动调节,使得橡胶气囊充气后能够承受该重量,同时和活塞配合是的震动幅度降到最低,使得驾驶者能够达到最舒适的操作驾驶,当车熄火时,橡胶气囊内的气体就会通过电磁阀缓缓排掉,已达到保护橡胶气囊的作用。所述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3交叉设置并且通过螺栓连接。【主权项】1.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支撑座,支撑座设置在座椅本体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内设有相对称的固定在侧面上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的两端,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设置在第二连杆的端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同一侧,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通过减震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定杆之间的橡胶气囊,橡胶气囊上连接有活塞和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电磁阀,活塞的一端与橡胶气囊上端铰接,另一端铰接在第三固定杆上,橡胶气囊上设有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一进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与第二连杆交叉设置并且通过螺栓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支撑座,支撑座设置在座椅本体下方,所述支撑座内设有相对称的固定在侧面上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的两端,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设置在第二连杆的端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同一侧,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通过减震器相连。本技术具有构简单,调节方便,提高舒适度等特点。【IPC分类】F16F15-023, B60N2-24, B60N2-50【公开号】CN204610684【申请号】CN201520153101【专利技术人】朱生雨, 汪春 【申请人】江苏柏锐斯特车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日【申请日】2015年3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支撑座,支撑座设置在座椅本体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内设有相对称的固定在侧面上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的两端,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设置在第二连杆的端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同一侧,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通过减震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生雨汪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柏锐斯特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