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折叠式脚踏、电动两用自行车。
技术介绍
如今的自行车正在向着小型化、可折叠和电动式的方向发展,各种小型折叠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自行车重量的减轻和可折叠性无疑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与存放。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电动自行车,多数形态笨重,可折叠的寥寥无几,无法随身携带,更谈不上乘公交车或地铁提携等问题。由于电动自行车受电池容量的限制,活动半径受限,无法充当远途交通工具使用。如果能将电动自行车随身携带乘坐公交车或地铁出行,将起到交通工具优势互补的作用,可以缩短路途上浪费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以及减轻脚蹬骑车的劳累和体力消耗。因此,亟待研制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可折叠且能随身携带的三折叠式脚踏、电动两用自行车来充当短途补充交通工具,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同时弥补乘公交车和地铁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折叠式脚踏、电动两用自行车,行驶中可选择使用脚踏、电动两种功能,很省力。用毕将其折叠起来,其折叠方式是车身的纵向可以三次折叠收拢呈“W”状,使车身的长度大幅缩短,同时车身的高度和宽度也可折叠收缩。折叠后的自行车仍保持前后轮着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折叠式脚踏、电动两用自行车,包括:转向前叉(1)、车底梁(2)、后座架(3)构成车架及车前轮(4)、车后轮(5)和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底梁(2)的前、中部分别设有铰链A(2-3)、铰链B(2-4),后座架(3)的下部设有铰链C(3-5),上述三个铰链的铰链轴A(2-2)、铰链轴B(2-9)、铰链轴C(3-4)同垂直于车架纵面设置,上述三个铰链通过锁定装置锁定;折叠后的转向前叉(1)、车底梁(2)、后座架(3)为纵向的W型叠合,折叠后的车前轮(4)、车后轮(5)仍保持纵向的前后位置并同时着地;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为人力、电力两套动力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超,于铄航,于德超,
申请(专利权)人:于志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