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小崎信夫专利>正文

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521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备有可旋转操作的操作体,通过操作绳与自行车的变速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连杆和第2连杆;该第1连杆的一端部与第2连杆的一端部可相对旋转地连接;第1连杆的另一端部随着上述操作体的旋转在操作体的周向移动地支承;第2连杆的另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固定位置上;操作绳的一端部连接在第2连杆上。(*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过操作绳远距离操作自行车的后减速器或前减速器等变速装置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现有技术中的一例是美国专利公报5102372号中揭示了一种这样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该变速操作装置如图41a所示,具有可围绕自行车把手杆1E旋转的操作体3e和安装在该操作体3e外周的凸轮板130。为了使连接自行车变速装置的操作绳C2接触凸轮板130的外周面,把操作绳C2的螺旋接头14固定地连接在壳体131内的适当部位上。根据这样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当转动操作体3e使凸轮板130向箭头a1方向旋转时,如图41b所示地,可以使与操作绳C2接触的凸轮板130外周面尺寸从Sc增大到Sd,通过凸轮板130可以将操作绳C2向箭头N30方向牵引(Sd-Sc)尺寸。而且,可以使操作绳C2的实际被牵引尺寸(Sd-Sc)与操作体3e的旋转角度相比较小。因此,上述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中,通过用较大的角度旋转操作体3e,可以小距离地一点一点地牵引操作绳C2。以小角度使操作体3e旋转时,操作绳C2的牵引尺寸变大,这是因为骑车者只要稍稍旋转操作体3e,变速装置就意外地进行变速动作的缘故。另外,例如希望变速装置从1速变速到2速时,容易产生操作体3e过度旋转而变速到3速这样的操作失误。对此,上述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上述装置中,不是通过操作体3e的旋转动作来直接地牵引操作绳C2,而是通过与操作绳C2接触的凸轮板130的外周面强制地拉动操作绳C2。另外,在该操作绳C2上平时作用着变速装置的弹簧力,该操作绳C2常时受朝向变速装置方向的拉力。因此,为了借助凸轮板130的旋转动作拉动操作绳C2,在操作绳C2上作用着相当大的摩擦阻力。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旋转操作体3e而牵引操作绳C2,需要大的旋转操作力矩。在上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中,为了使操作绳C2的实际牵引量与操作体3e的旋转角度相比变小,本来,通过增力机构的作用应该能减小操作体3e的旋转操作力矩,但是实际上,操作绳C2与凸轮板130的摩擦阻力使得操作体3e的操作性恶化。特别是长期地使用了该现有装置后,因与操作绳C2的摩擦,在凸轮板130的外周面形成了凹槽,操作绳C2嵌入该凹槽内,使得操作体3e的操作性更加恶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该装置不使操作性恶化,能以变速操作装置的操作体的大旋转角度使操作绳仅动作很小尺寸。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备有可旋转操作的操作体,通过操作绳与自行车的变速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连杆和第2连杆;该第1连杆的一端部与第2连杆的一端部可相对旋转地连接着;第1连杆的另一端部随着上述操作体的旋转能在操作体的周方向移动地支承着;第2连杆的另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固定位置;操作绳的一端部连接在第2连杆上。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操作体可以是能绕自行车的把手杆旋转操作的略圆筒形物体。上述第1连杆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在操作体或与操作体连动旋转的部件上。上述第2连杆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在固定轴上,该固定轴由固定安装在自行车把手杆上的部件支承。本专利技术中,当旋转操作体时,随着该操作体的旋转,第1连杆的一端部在操作体的周方向上移动,其结果,由于第2连杆摆动,操作绳被该第2连杆牵引或送出。这样,可使自行车变速装置进行变速动作。由第1连杆和第2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成为增力机构,该机构有这样的特性,即,2连杆各部的移动量小于第1连杆一端部在操作体周向的移动量。因此,操作绳的牵引量或伸出量可以比使第1连杆一端部移动的操作体的旋转操作量小,可以用大的角度旋转操作操作体而以小的尺寸牵引或伸出操作绳,这样,可以使自行车的变速装置一档一档地切实进行变速动作,使变速操作的操作性良好。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可用第2连杆直接牵引或送出操作绳,与现有技术中的不同,在操作绳动作时不产生大的摩擦阻力。当然,由第1连杆和第2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具有放大操作体的旋转操作力矩并传递给操作绳的功能。因此,操作体的操作所需的转矩比现有技术中的小,使操作性良好。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1连杆具有凹面部,该凹面部能嵌合在与第1连杆的移动处所相对的部件的外面。根据这一构造,转动操作体使第1连杆在操作体周方向移动时,由于该第1连杆的凹面部嵌合在与其移动处所相对的部件的外面,所以可避免上述部件与第1连杆的干涉。因此,可极力避免第1连杆向上述部件外突出,可增大第1连杆的移动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2连杆具有凹面部,该凹面部能嵌合在与第2连杆的移动处所相对的部件的外面。根据这一构造,当第2连杆摆动时,由于该第2连杆的凹面部嵌合在与其移动处所相对的部件的外面,所以,可避免上述部件与第2连杆的干涉。因此,可极力避免第2连杆向上述部件外方突出,使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整体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当操作体是能绕自行车把手杆旋转操作的略圆筒形时,上述第2连杆设在自行车的把手杆下方可在铅直方向摆动。根据这一构造,可极力避免第2连杆在自行车前后方向有大的突出。另外,也可将连接在第2连杆上的第1连杆的长度方向设定为铅直的方向,可极力避免第1连杆在把手杆的自行车前后方向大的突出。因此,可避免由第1连杆和第2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整体在把手杆的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突出,有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和改善外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备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能保持若干个预定旋转角度定位。根据这一构造,通过将操作体的操作旋转角度保持在所需的角度内,可以将操作绳的牵引量保持为一定,能够将变速装置的变速档位保持在所需档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机构由与上述操作体连动的接合体、备有若干个接合用孔的定位板和弹簧部件构成,该弹簧部件向着使上述接合体接近定位板的方向施加弹力,以便使接合体能与上述各若干个接合用孔接合或脱离。根据这一构造,通过定位板上的若干个接合用孔中的任一个与接合体的接合,阻止操作体的旋转,将操作体的操作角度保持在一定的角度。因此,每当使变速装置进行所需的变速动作时,通过使接合体与任一个接合用孔接合,就可以使变速装置保持在所需的变速档。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板能使自行车的变速装置越档地以预定角度在接合体的旋转方向旋转。根据这一构造,牵引操作绳使变速装置进行变速动作时,使操作体与定位板一起多旋转预定角度而具备越档功能,即,该越档功能是指比变速装置的变速动作所必需的牵引量多地牵引操作绳。因此,该越档功能可使变速装置的变速动作更加切实。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机构由与上述操作体连动旋转的若干个接合用凹部、与这些接合用凹部相向设置的接合体和弹簧部件构成,该弹簧部件对接合体朝着与若干接合用凹部相对的方向施加弹力, 以便使接合体能与上述若干个接合用凹部接合或脱离。根据这一构造,通过使接合体与若干个接合用凹部中的任一个接合,阻止操作体的旋转,可将操作体的操作角度保持在一定的角度,可将变速装置保持在所需的变速档位。由于不一定非要有上述的定位板,所以可使整体构造简单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接合体能使自行车的变速装置越档地在上述若干个接合用凹部旋转的方向上在预定尺寸范围内往复运动。根据这一构造,牵引操作绳使变速装置进行变速动作时,由于接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崎信夫
申请(专利权)人:小崎信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